今天9.10号,又是一年一度教师节。

早晨上班,老婆就发来短信提醒我记得给大学导师发个祝福,虽然毕业多年,每年教师节都会问候一下老师,从未忘却。

教师行业与保险行业的对比(教师为何受人尊敬)(1)

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表面上看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原因在于老师和学生长期相处,亦师亦友;既有朋友之间的信任,又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信任 敬畏=尊敬。

而目前保险代理人这个职业,从业人员七八百万,不少人谈到这个职业带有异样的眼光,甚至有人会问怎么想到去做保险,保险代理人这个职业为何受冷落?

教师行业与保险行业的对比(教师为何受人尊敬)(2)

问题一:高离职率,有损与客户信任

保单只是一纸合同,不同于冰箱、汽车,消费者并不喜欢自己看合同,想看也看不懂,更喜欢业务员来面对面讲解。

不少消费者刚买了保险,结果业务员就离职了,或者做保险的亲戚卖了几个月保险就不做了,顿时就会觉得无助,日后买保险时,担心业务员离职,难以信任。

每年保险公司招聘大量人员,也会有很多人离职,像去年平安业务员下降17.7%,太保业务员也下降6.7%。

教师行业与保险行业的对比(教师为何受人尊敬)(3)

关注梧桐保,了解更多保险知识

问题二:未能量身推荐产品,买了保险未能转移风险

关于保险产品,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是有时候业务员推荐的不一定适合:

比如小刘25岁,刚结婚,家庭收入一般,平时不开车,能拿出买保险的钱,一家三口最多8000元。这个时候保险公司新出来返还型意外险,业务员说存钱送高额意外保障,一年交两三千,保险虽好,有限的预算下,适合小刘先买这款吗?

一般家庭,优先将一家之主保障买齐,大病小病或意外都能报销治疗费用,加上一定重疾保障,再考虑其他成员,道理大家都懂。

业务员不从解决风险角度出发,不考虑家庭整体保障,只考虑卖出去某一款产品,消费者就容易出现,买错产品、用错预算等问题,后续容易退保。

问题三:夸大现金价值,只为短时间内成交

现金价值,也就是退保金,保险产品犹豫期内可以退回保费,过了犹豫期退保退现金价值。

比如:消费者买了某重疾保障型产品,业务员说缴满20年可以返本,可以随时取出来?

实际上:保障型产品要么身故赔保额,要么重疾赔付保额,要么退保退现金价值,由于保障型产品现金价值比较低,20年刚交完费,并没有回本。

教师行业与保险行业的对比(教师为何受人尊敬)(4)

问题四:未如实告知,引发后续拒赔风险

比如:消费者已经患有糖尿病、严重高血压等疾病,买保险时,业务员说不需要告知,投保两年后,保险公司一定赔?

实际上:业务员担心告知以后,短时间无法承保或拒保,影响业绩,干脆曲解不可抗辩条款,选择不告知,后续可能拒赔,引发纠纷。

健康告知问题,一直以来是引发纠纷的重灾区。

问题五:夸大产品收益,引发消费者心理落差

比如:消费者在开门红期间买了保险公司某理财产品,业务员说产品20年收益翻一番

实际上:业务员夸大了预期收益,是按照6%的高档利率预计,保险公司很难长期保持高利率,一般按照4.5%的中档利率更为可信,可能需要24-25年翻一番。

消费者需要留意不同利率下的数据:

教师行业与保险行业的对比(教师为何受人尊敬)(5)

另外就是保险理财产品不同于银行理财,银行理财很多可以随时变现,至少本金不会有损失,但是保险理财一旦过了犹豫期,发现收益没有预期的好,退保退生存总利益,面临经济损失,容易引发纠纷。

写在最后:

保险业务员如果受人尊敬,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知识,说话掷地有声,有一说一,不误导消费者,做好售后服务,最终才能取信于人。

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一些个别业务员从业过程中暴漏的问题,虽然知识极少数,但是通过自媒体传播,有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群体的形象,谨言慎行还是还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