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万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毕业人数快速上升的同时,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吸纳就业的岗位却有所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今年4月,我国16-24岁人口失业率已达到18.2%。

就业压力之下,部分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延迟毕业,以保存自己“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以求未来能获得更多考公考编、人才落户等优惠政策。而海外回国的留学生,面临的却是另外一种就业压力……

大学生什么情况下延期毕业(毕业季一名大五)(1)

图据新京报-IC photo

一个“大五”学生的选择:

连续两年申请延迟毕业,最后却铩羽而归

“我已经修满了全部学分,毕业论文2020年就写好了,也通过了预答辩,但我已连续两年主动申请延迟毕业。”

在湖南某大学就读历史系的“大五”学生小琳,本该在2021年6月拿到学位证书,但她连续两年向学校申请延迟毕业。

对小琳而言,保留应届生身份和获得学位证书,是同样重要的事情。“我未来想扎根北京,失去应届生身份,或许就会和户口失之交臂。况且没有应届生身份,找工作会极大受限。”

应届生身份何以如此重要?某教育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回应红星新闻表示:“之所以应届毕业生身份重要,是因为当下不少考公考编、校园招聘都会设置应届毕业生门槛,不少地区的人才落户和补贴政策,也同样会对应届毕业生予以照顾。”

小琳第一次主动申请延迟毕业,是因为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失利。“2021年没有上线,所以我决定再试一次。”小琳告诉红星新闻,她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进入中学当老师,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学历,她没有太大胜算。

小琳继续备战2022年的研究生考试时,仍然决定不毕业,“如果第二年还是没考上,我依旧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继续找工作。”

小琳的“如意算盘”有没有打错?延期毕业是否仍旧是应届生?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发现,针对应届生身份的政策认定,此前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

“按照规定,高校毕业生从毕业之日起两年内为择业期,只要未就业,2年内都算应届生。”上述机构负责人说。

需要注意的是,该负责人补充,应届毕业生还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当年应届毕业生,即将毕业但还没有拿到毕业证,处于实习或待业状态;其二为择业期应届毕业生,即已经拿到毕业证,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在择业期内。在该负责人看来,小琳的情况仍属于当年应届生。

命运没能垂青小琳,今年考研仍然没能“上岸”,而且已经错过了找工作的“金三银四月”。她告诉红星新闻,得知考研再度失败后,她便开始找工作,先后向数十个中小学、研究室递了简历,但未收到回复。

大学生什么情况下延期毕业(毕业季一名大五)(2)

图据中新社-ICphoto

延迟毕业值得吗?

专家:无故加长学制,得不偿失

事实上,类似小琳这样延迟毕业,以保留应届生身份已不是个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递交了《关于新发展阶段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其在提案中指出,当前毕业生拥有“应届”身份在求职、考试、落户,尤其在公务员招录等方面具有优势,这导致毕业生对一次就业慎之又慎,往往待价而沽。

那么,大学生延迟毕业是否值得?上述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认为这并非明智选择。该负责人指出,一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招聘公告中提到的“应届生”,其实大多包含“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因此小琳完全可以在获取毕业证后,报考公务员。另一方面,对于无故加长的学制,在未来就业中,即便享受应届生待遇,但用人单位也会慎重考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仅仅是为了缓解找工作的压力而延迟毕业,有些得不偿失:“延迟毕业意味着比同龄人少工作一年,耽误了青春和时间,同时也牺牲了在社会中成长历练的机会。长远来看,在职场竞争中反而容易处于劣势。”

同时,乔旭在上述提案中建议淡化“应届”身份。他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淡化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不应将“毕业生报送过就业相关信息、购买过社会保险等情况”作为限制公招、公考的报考条件。

各项促就业政策向高校毕业生倾斜

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应对1076万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部署,2021年11月中旬,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并启动实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今年2月6日,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发文称,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项促就业政策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强精准帮扶,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降低失业率。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等8部委,在今年上半年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其中提出,示范行动要聚焦高校毕业生群体,提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力争全年为高校毕业生创造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

2022年3月,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要求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坚持实地走访为主,每所学校书记(校长、院长)正职共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

在拓宽毕业生就业岗位上,4月27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万就业见习”,对吸纳见习的单位给予补贴。

一个留学生的困境:

“学成归来,却错过国内校招时间”

和保留“应届生”身份的小琳不同,留学海外的小萌面临另一个问题——海外毕业就业时间与国内有差异,她毕业回国后错过黄金校招时间。

2021年12月初,留学澳大利亚的小萌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她回到老家。本以为可以凭借“海归硕士”的身份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事与愿违。

谈及当初选择留学的原因,本科攻读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小萌表示,因为自己就读的学校并非名校,学长学姐的就业出路也不尽如人意,于是,家境不错的她选择考取海外硕士,借此为自己的学历“镀金”。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2021年2月入学的小萌,在同年11月完成所有科目的学习,并通过论文答辩拿到学历证书。但时至2022年6月初,小萌依旧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海外人才招聘平台Lockin发布的《2021中国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统计显示,2021年,海外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82万人,海外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什么情况下延期毕业(毕业季一名大五)(3)

图据《2021中国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

在小萌看来,除了就业压力大,由于海外毕业时间与国内存在“时间差”,她回国后才发现已经错过国内高校多场校园招聘会。小萌回忆,某设计研究院一直是她的奋斗目标,去年11月行将毕业时,她将简历投递给对方,但得到的回复是校招已于9月结束。

“这是大部分留学生面临的问题。国内金九银十校招季时,留学生还不确定毕业时间,所以难把握校招机会。”小萌说。

红星新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上服务大厅人工咨询平台获悉,留学回国人员不分应届、往届,一律没有三方协议,是否应届,由用人单位界定。

留学回国之后,小萌感到另一种苦闷,与国内学生相比,她认为自己就业资源稀缺。“国内研究生大多有导师推荐工作,退一步还有丰富的校招单位可供选择。”而作为一名留学生,她认为优势并不明显。

“企业不会只为海外文凭买单”

留学生:期望薪资已从8千降至5千

从2021年底回国至今,小萌投出不下40份求职简历,仅有6家企业向她发来面试邀请,最终她只收到一个正式入职通知。由于薪资待遇不符合预期,小萌最终没有选择入职。

“留学这一年光是学费就接近25万,如果月薪不能达到8千以上,那我多久能把这一年的学费挣回来?”小萌告诉红星新闻,在收到的面试邀请中,曾出现过自己心仪的单位,但在现场招聘环节,她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不少出自常青藤名校。

“当初面试时,应聘者有40多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留学生,但能留下来的不到5个。”小萌说。

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部职员告诉红星新闻,过去2年里,其就职的公司海外留学生求职人数增加了十余倍,但吸纳留学生人数的总量低于国内学生。

海外文凭不再有过去的含金量,小萌表示:“我面试的几家单位,很多更愿意招收本地重点大学的学生。国内学子因为积累了更多本土实习经验,在资源和实践上,比留学生更具优势。”

对此,上述企业负责人也提出:海外留学生普遍存在实习经验欠缺的问题,因此在用人上,企业并不会轻易为海外留学的文凭买单。

一次次的就业碰壁,让小萌有些后悔自己婉拒的工作机会。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求职困局后,小萌的期望薪资已经从过去的8千元起步降至5千元。“或者,只要企业规模大一些,工作能稳定些,能学到知识,工资就不再是我的首要考虑条件了。”

八成留学生学成回国

教育部称将通过多种渠道优化留学生就业环境

中国已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同时国际化人才回流的趋势愈发明显。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

当前学成归来的留学生,为何也同样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在储朝晖看来:“留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与当前整体的就业严峻形势有着密切关联。”储朝晖表示,过去高校、科研机构等为留学生提供了较多就业机会,但由于国内疫情反复,不少企业就业吸纳能力上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科教事业的兴起,国内大学生质量和数量的攀升,就业市场中,留学生群体的“光环”正逐步减弱。

事实上,为提高留学生的就业率,教育部等多个部门曾多次发布文件为海归学子保驾护航。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其中指出,将继续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积极开拓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渠道,拓展出国留学空间。

2020年10月,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337号建议的答复中也强调:教育部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留学工作方针,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留学人员回国服务,鼓励他们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学生什么情况下延期毕业(毕业季一名大五)(4)

图据教育部

在优化留学生回国就业环境上,上述答复中表明,教育部密切关注跟踪回国就业双向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对接国内用人单位需求,同时与大型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留学回国人员实习基地。

基于当下总体就业形势,储朝晖提醒,海内外大学生毕业就业时,或许更应该降低期望值,尽可能从自身长远利益考虑,把握职业规划,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有机会找到理想的工作。(小琳、小萌为化名)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大学生什么情况下延期毕业(毕业季一名大五)(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