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距离87版《红楼梦》整整30年,它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纪念礼物,是一帮00后小朋友演的小戏骨《红楼梦》!
小戏骨《红楼梦》
小戏骨《红楼梦》
这部剧不仅在服装、造型上,神还原30年前的87版红楼梦!
小戏骨《红楼梦》
一幕幕经典场景,简直达到了90%的还原度
黛玉进府
宝黛初见
宝钗黛相遇
看这群“小戏骨”,年纪也不过十岁上下,演技便已如此纯熟,也无怪乎有人会说本剧的导演潘礼平这是要毁了“表演系”,让人家接不到活呀。
而细细想来,其实什么时候没有一些才华出众的表演奇才呢,戏曲界就有许多年少成名的“小戏骨”啊。他们往往小小年纪就已登台,与当世之名家名角同台而能不卑不亢,甚至在一些演出中独挑大梁,唱做念打无不纯熟老道,是十足的“小戏骨”。
今天,我们不妨就一起来盘点一下戏曲舞台上那些年少成名的“小戏骨”!
周信芳周信芳六岁学戏,而七岁登台演出《铁莲花》,出演剧中的定生,取艺名“七龄童”。1906年,年仅十一岁的周信芳随王鸿寿赴汉口演出,次年在上海演出时改用艺名“麒麟童”,之后一直沿用此名。1908年到北京入喜连成社,十三岁的周信芳与梅兰芳、林树森、高百岁同台演出。周信芳十四岁时,在俄罗斯巡回演出,名播异域。
少年时期的周信芳
孟小冬孟小冬九岁开蒙,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岁在无锡首次登台,十四岁就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共舞台先后与张少泉、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同台演出,俨然有大角风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并预言“这样冰雪聪明的小女孩儿,明日之星非她莫属”。
青年时期的孟小冬
宋宝罗宋宝罗生于梨园世家,幼承家学,六岁学艺,仅两、三个月就学会了《黄金台》、《鱼藏剑》等不少戏。宣统皇帝被赶出故宫时,在为冯玉祥举办的庆功大会上,年仅七岁的宋宝罗就登台献艺,一时哄动京华,被称为“神童”。宋宝罗八岁时便和名角孟小冬等同台演出,十五岁就自组班子巡演中原,人称“宋老板”。
青年时期的宋宝罗
七龄童七龄童原名章宗信,自幼随父入沪,7岁挂牌于老闸大戏院,以饰演《寿堂》中包公和《后朱砂》中刘成美而成名,有“神童老生”之称。他博采众长,擅演老生兼扮丑角,所饰演的猪八戒“形神兼备,笨扮巧演,谐而不俗,妙趣横生”。对艺术有着极高天赋的他还参与整理了许多绍剧的传统老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剧本也是他参与整理的。
青年时期的七龄童
小白玉梅1933年,小白玉梅的父亲白玉梅所领衔的越剧男班演出于上海天海楼,年仅12岁的她首次登台客串,与男班老生童正初合演《武家坡》而一炮打响,继而与男小生高月升合演《关王会》,再受欢迎。后随父戏班正式挂牌演出于得意茶楼,声誉日隆。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常说,在其学科之时便常慕小白玉梅的唱腔而私下偷学。听起来,仿佛两个人差了一辈似的,而实际上小白玉梅也不过是比她大了两岁而已,这一切源于小白玉梅的早慧,唱腔独具特色而年少成名。
青年时期的小白玉梅
蓝光临蓝光临十岁登台,其《空城计》、《杀伯奢》等剧,屡见挂牌“来函烦演”而驰名各地,《伯牙碎琴》赢得挂红放炮,《阳河堂》更被观者连点三夜演出。1948年在重庆白沙镇演出时,会首点演昆曲《苏秦挂剑》,戏班中小生行当无人能演此剧,可不演又会砸了戏班的招牌。关键时刻,年仅十三岁的戏班学员蓝光临主动请缨,主演《苏》剧,会首十分满意,班主喜出望外,同学大为惊异,这时他才说自己是向司鼓周月生偷学的。
蓝光临《石怀玉惊梦》剧照
裴艳玲生于梨园世家的裴艳玲,受家庭熏陶而从小就痴迷戏曲,天资聪慧的她在五岁时就因“救场”出演秦英而大受好评,由此步入梨园。她随父学艺,后又转益多师,先学京剧、昆曲,后唱河北梆子,文武昆乱不挡,9岁时便在剧团挑粱。12岁时加入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因超群的演技两次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其名字也随着她所出演剧目的传播而响彻中国南北剧坛。
裴艳玲《林冲夜奔》剧照
小六龄童小六龄童是六小龄童的胞兄,原名章金星,三岁即随浙江省绍剧团演出,八岁成为该团正式学员。1957年,绍剧《大闹天宫》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演出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其父六龄童,并给扮演小罗猴的章金星赠名“小六龄童”,还怀抱年仅七岁的他合影留念。小六龄童的表演艺术天真、淳朴、诙谐、幽默,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欢,为章氏猴王世家猴戏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国戏剧艺术家辞典》收录,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戏曲小神童”之一。
周总理与小六龄童的合影
王珮瑜王珮瑜由票友舅舅领进京剧大门,开蒙学的是老旦。那时,年仅11岁的她用了几个月工夫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后来改学老生,听着余叔岩先生留下来的十八张半唱片咿呀学唱,度过晨昏。十三岁时,凭一折《文昭关》得到梅葆玖先生的赏识,被梨园行视为“神童”。谭元寿先生在看过她的演出后惊叹道:“这不就是当年的孟小冬吗?”从此,“小孟小冬”芳名远播,戏迷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冬皇”。
青年时期的王珮瑜
王玺龙王玺龙出身梨园世家,曾祖工丑行,祖父是武生,父亲是花脸。4岁那年,天津文庙举办儿童京剧演出,王玺龙开口试唱花脸姚期,令父亲所在京剧团的同事们啧啧称奇,向其父亲恭贺道:“大王,你儿子是角儿坯子呢。”从那时起,王玺龙就认定自己是唱花脸的小角儿了。后在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厉慧良的慧眼识珠下,改演武生。厉慧良还把自己的看家戏《艳阳楼》传授给王玺龙,带他同台演出。与厉慧良四次同台的经历,让王玺龙“京剧神童”的美名在津门不胫而走。
王玺龙《雅观楼》剧照
穆宇穆宇三岁时便翻来覆去只听余叔岩的“十八张半”磁带,未满四岁就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十八张半”里面的全部唱段。六岁时,一出唱做皆重的《战太平》让穆宇一举拿下首届“新苗杯”的冠军。谭元寿先生看完他的戏激动得亲自上台给小家伙献花;吴祖光先生则人前人后夸他“太神了”,活脱脱又一个“七龄童”!穆宇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大奖,被戏迷誉为“京剧小神童”及“四小须生”之一。
“四小须生”合影(右二为穆宇)
还有哪些“小戏骨”曾打动你心?欢迎大伙儿在留言区补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