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辩证法(生态文明关键词)(1)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辩证法(生态文明关键词)(2)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观念,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两者是一致的,生态文明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升华和发展。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他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目标,以建设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2003年10月,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说,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上述解说表明,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观念。

实施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总体布局的顶层设计,从“三位一体”一“四位一体”一“五位一体”的路径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理念、战略和实践,从“科学发展”到“生态文明”的发展。

2005年,胡锦涛发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发展,扩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2年,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生态文明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

这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不断深化、不断升华、走向

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道路。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在理念,

目标、战略的顶层设计以及实践路径等各方面,有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升华和走向完善的

过程。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余谋昌 编辑 吕子乔)

生态文明建设辩证法(生态文明关键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