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2018年7月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全国500个试点县(市、区)普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县级党委统揽作用,聚焦群众需求、广泛组织力量,有效调配资源、完善工作网络,着力破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的问题,成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创新载体,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发扬为民情怀服务群众 聚焦服务群众弘扬时代新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发扬为民情怀服务群众 聚焦服务群众弘扬时代新风

发扬为民情怀服务群众 聚焦服务群众弘扬时代新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2018年7月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全国500个试点县(市、区)普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县级党委统揽作用,聚焦群众需求、广泛组织力量,有效调配资源、完善工作网络,着力破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的问题,成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创新载体,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科技范儿十足的党课,效果特别好。”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的“微党课”受到好评。站在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的历史场景前,青年党员志愿者带领听众身临其境,沉浸式学习百年党史……北京市海淀区聚集了众多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利用这个优势,着力打造“科技 ”理论宣讲。青年党员志愿者利用云平台、VR(虚拟现实)技术等制作“微党课”、打造“直播间”,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青年讲给青年听。浙江龙游县有个线上线下均十分活跃的理论宣讲团,各行业的优秀青年宣讲员2100余人,以青年视角和表达方式开展宣讲。现在,随处能看到青年宣讲员的身影。他们到群众最多的地方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还把课堂搬上“云”,让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各试点地方始终把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政治任务,从队伍、内容、方式、场所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各地普遍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百姓三支队伍。各级领导干部主要讲政策、讲成就、讲形势;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县域内的专业人员,讲学理、道理、哲理;基层“土专家”“草根”宣讲员、理论传播志愿者等,讲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

多地探索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情感交流等相结合,把故事讲好、道理讲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采取方言快板、地方戏剧、自编歌曲、微信宣讲和公益广告、网络音视频节目、动漫、H5等方式;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线上阵地,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主流宣传矩阵。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这样的网格真管用!”说起身边的“网格文明实践 ”,安徽天长市市民赞不绝口,这一张张“网格”,对接了群众需求,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上门询单、政策宣讲、移风易俗、矛盾调处、关爱服务……天长市建立了1193个网格,每个网格组建10人左右的志愿服务小分队,每名志愿者联系到户,把贴心的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试点地方切实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取得积极成效。

“兰陵首发”APP是山东临沂市兰陵县打造的集为民办事、宣传教育、问计于民于一体的网上群众综合服务平台,注册人数累计超过44.2万人,累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超过9.8万件。截至目前,该县共有104支志愿服务队、190个志愿服务项目登陆“兰陵首发”志愿服务点单系统,打造了“春风送暖”“情暖童心”等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

“点赞‘十必联’工作法,解答难题精准又高效!”在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群众家中有喜事、难事、急事,就会有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等及时上门帮扶。当地,每名“十必联”志愿者联系10户群众,线上线下与群众保持联系,了解难题、反馈诉求、提供指导、解答问题,贴心的服务让群众倍感温暖。

缩短与群众的“地缘距离”,拉近干群的“心理距离”。重庆市荣昌区建立“小院讲堂”,推行“十指连心”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分众化开展讲理论、传技能、解民忧活动,力求“群众事进小院、群众事不出院”。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志愿者既有面子、又得实惠。在山东荣成市“志愿 信用”机制下,每个市民都有自己的信用档案,他们参与理论宣讲、清洁家园、扶老助残等26项文明实践活动都与个人信用挂钩,根据服务次数、时间长短获得相应的信用积分,志愿者可凭借积分到信用超市免费兑换奖励。这一举措赢得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数据显示,荣成市志愿者已达15.5万人,每月开展活动3000场次、参与10万人次。

近年来,各地通过一系列探索,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制定道德评议积分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措施,积分可兑换物质或精神奖励;规范婚丧礼俗,完善村规民约、市民公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丧事新办简办,对操办时限、随礼金额、宴席规模等划定上限标准;加强文明培育,开展节约型机关、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

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108支草原“文艺轻骑兵”处处播撒着文明火种——他们开来了流动舞台车、图书车以及科普大篷车,带来了文艺演出、惠民活动以及法律应用、疾病预防、防范网络诈骗等相关知识。

近年来,各地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常识普及、经典诵读、非遗传承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借助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发挥红色经典文学、音乐、影视、剧目的载体作用,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魅力;培育优良家风,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推动形成以德为邻、与邻为善、互信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

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各试点地方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逐渐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志愿服务活动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

“‘文明大篷车’这个做法好!送政策、演节目,传播新思想、带来新风尚,这种送上门的好服务,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陕西志丹县广大群众向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文明大篷车,驶入百姓家。根据当地群众居住分散、人口不易聚集和志愿服务活动召集难、发动难、互动难的现状,志丹县打造“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品牌,统筹各类宣传直通车、阵地资源和志愿力量,推出32类180个志愿服务项目,利用重要节日、农村集市,开展“流动式”上门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各试点地方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

“志愿楼长”是山东青岛市城阳区的“明星”。他们在家门口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挨家挨户收集居民需求、汇集民意,协调帮助解决居民实际困难,成为群众身边常驻的志愿小分队。

浙江诸暨市、广东博罗县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以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和企业支持的“公益资金”为主要来源,重点扶持志愿服务项目运行、专业培训、品牌建设和典型表彰,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星级认定、礼遇关爱等激励措施。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广大志愿者倾力付出、倾情投入,正推动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3日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