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叫“张同学”的东北农民火了!2个月时间,40多个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近1500万粉丝。

他只拍东北农村生活,不用滤镜,不用美颜,只靠专业的拍摄和剪辑。由于内容真实,接地气,怀旧气息浓,张同学一炮而红。

更重要的是,这位外表朴实、憨厚的张同学只有初中学历,摄影、剪辑全靠自学。如此励志,自然更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赞赏。

今天,小编就来讲讲张同学的那些事儿。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1)

上过八年学,开过汽修厂、养鸡厂,全赔了

张同学,本名张凯。1986年出生在辽宁营口市大石桥市建一镇松树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亲戚里也没人从事导演或摄影职业。

从小,张凯算不上是学习好的孩子,很贪玩。在小学,成绩都属于班上中下流,从来没考过前三名。

到了中学,随着课程的增多,张凯渐渐跟不上了,到了初二,张凯想好好学也有心无力,没办法。初三没读完,张同学就回家了。

也就是说,张凯就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2)

初中肄业以后,和东北农村很多青年一样,张凯到处打工,或者做苦力,或者学技术。

一开始,张凯和亲戚学开大货车,拉矿石,拉沙子,就是我们经常在高速上看到的那种大挂车。

因为大石桥市有“中国镁都”之称,矿产十分丰富,有很多运输矿石的货车。

开货车很辛苦、枯燥,而且损耗大,车容易坏,要经常修车。而且经常在高速上跑,也很危险。

张凯开着开着就不想干了。

2008年,22岁的张凯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成家,农村青年大多都是这个年龄结婚,有的甚至二十不到就成家了。

结完婚,张凯就辞掉了开货车的工作。因为开了三年大货车,对汽车很熟悉,因此经亲戚介绍,张凯和朋友在大石桥市开了一家小型汽车修理厂。

这一干就是五、六年。然而,一个农村孩子在城里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的。由于张凯脾气急,不太会处理一些生意场的矛盾,汽车修理厂的生意每况愈下。

最终,张凯赔了三四十万。

特别是在2013年,张凯在一次开车时还出了事故,头顶被撞伤,差点丢了命。现在,拨开张凯的头发,还能看到有个“月牙”,就是那次车祸留下的疤痕。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仅出了车祸,那一年张凯的厂房还莫名着了火。加上经营不善,2013年底,张凯无奈把汽修厂关了。

在汽修厂那几年,是张凯最难忘的时光。由于挣不到钱,他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失眠,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过度的抑郁和压抑,让张凯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知道,再这样下去很危险。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3)

张同学视频中经常出现的“道具猫”

于是2014年,张凯毅然从城里回到了农村老家。

回到松树村后,有了家人的陪伴和安慰,张凯的心情好了很多,没有以前那么抑郁了。

但还是要想办法赚钱,孩子眼看要上学了,家里方方面面都需要钱。

经过跟家人商量,张凯决定养鸡,因为当时白羽肉鸡在市场上非常火。

但冲动经营再次给张凯一个教训。由于养殖白羽肉鸡需要一定的技术,温度、湿度、光照等都有严格要求,张凯不懂。

有一茬5000只的鸡,还有半个月就要出栏了,忽然不知得了什么病,成片成片的死,只活下来一千多只。

养鸡没挣到钱,张凯又试过上山养蚕,也没有成功。

就这样,干一样,失败一样。张凯就像个战场上不得志的将军一样,屡战屡败。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4)

看周星驰电影学会了剪辑,一拍成名

2016年,在搞农村养殖业接连失败后,张凯还去山东打过两年工,虽然挣的不少,但后来他还是回来了。

此时,大量短视频平台开始兴起和流行,张凯渐渐对拍短视频来了兴趣。

一开始只是自己看,看到网上有很多东北农村的朋友在拍各式各样的段子玩,粉丝也很多,张凯就想为什么自己不学一学呢。

于是张凯开始研究起短视频的拍摄来,没事的时候,就到村子,走走拍拍。

正好赵本山的弟子霍云龙和张凯是同乡,两个人经常研究怎么拍短视频。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5)

为了提高拍摄技术和剪辑技术,张凯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每天都在研究怎么拍摄、怎么制作,怎么能火。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想,近乎痴迷了。

他翻来履去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因为他是周星驰的忠实粉丝,他重点是研究周星驰的拍摄手法,比如镜头的转接、运用,他为什么那样拍。

周星驰近几年执导或监制的《西游降魔篇》《美人鱼》,是张凯看得最多的电影,记不得看了多少遍了,熟悉得台词基本都能背下来。

网上一些比较火的自媒体号,也是张凯的学习对象。他看完别人的优秀短视频后,就学着人家的手法自己拍。

张凯的拍摄、剪辑水平越来越高,渐渐地,他成了周边自媒体圈中的制作高手。用张凯自己的话说“看到某个场景,就知道手机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拍”。

这时,张凯开始接活儿,帮别人拍段子了,一条四五百元,虽然价格不高,但没办法,家里需要生活费。

那是2020年7月份。

最多的时候,张凯曾经一个人给6个人做幕后,然而,短视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变现赚钱没那么容易。

另外,张凯虽然有一些很好的点子或理念,但其他人不了解,双方沟通有点问题。

渐渐地,身边跟他一起合作的人,一个个都走了。

这时,张凯想到了自己干!从幕后走到台前。

张凯想拍点农村怀旧题材的,而且能真实再现农村日常生活,毕竟自己在农村长大,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生活他再熟悉不过了。

于是他就把爷爷留下的一间老房子当作了片场,作为拍摄场地。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6)

张同学视频中的那个老房子

之所以没在自己家拍,一个原因就是张凯的第二个孩子才两岁多。在家里拍摄的话,可能会受孩子干扰。

爷爷的这个房子闲置多年,无人居住。张凯把房子简单打扫、布置了一下,为了突出怀旧风格,他往墙上张贴了上世纪80年代当红的女明星海报。

买了一台二手老式电视机,影碟机,还养了鸡、猫、狗等小动物。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7)

张同学的拍摄设备很简单

于是利用自己的手机,外加网上买的支架、补光灯等价值一百多元的设备,张凯化身“张同学”,开始拍摄自己的短视频。

浓浓的乡村怀旧风,藏钥匙、吃泡面、上厕所、喝酸奶、买肉赊帐……一系列日常生活小细节,通过连贯、快速的剪辑组合到一起,配上节奏性极强的欧美老歌《Aloha Heja He》,张同学的短视频非常抓人眼球,看到就不忍滑过。

就这样,张同学就火起来了,一条视频光评论就有好几万条。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8)

从今年10月开始发第一条视频,迄今为止,张同学也只是在抖音发了四十多条短视频,但粉丝已经涨到1500万。

这个涨粉速度,可以说相当惊人,人气甚至超过了很多影视明星。

网上的很多自媒体开始分析起“张同学”来,有的自媒体连张同学用了多少个镜头,每个镜头的意图是什么等等都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出来。

还有很多网友讨论,张同学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是有团队在做这件事。

分析越多,争议越多,张同学也就更加火了。

事实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同学明确交待了,短视频主要都是他一个人在拍摄、制作。他的朋友二涛有时过来帮把手,因为有的镜头确实一个人无法完成。

拍摄工作完成后,张同学拿过一个小板凳,拿着正在充电的手机开始剪辑,一般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剪辑完成。

当然,前期拍摄很费时间,全程下来,平均得9个小时才能出一个视频。所以,张同学一般两天一更新。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9)

丁真

拒绝五百万的买断费,想做丁真式的正能量网红

张同学火到什么程度?每天都有近一百人到他们村,特意来一睹他的真容。

不仅有东北的,还有外地,甚至有南方来的网友。媒体记者更不用说,央视都来了。

一天,张同学让自己的堂弟帮忙接待一下粉丝,堂弟心里嘀咕:多少粉丝,还需要接待?

结果,他到张同学家一看,傻眼了。只见门口停了一排轿车,有十多辆。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10)

他附近超市的老板娘、药店的老板,都纷纷拍视频出镜,想蹭蹭张同学的人气儿和流量。

不光是网友,连消防、公安部门也从安全角度提到了张同学,甚至消防工作人员上张同学家里来了。

35岁的张同学没有被爆红冲昏头脑,有公司出价五百万要买断他的经营帐号,被张凯一口拒绝。

张同学虽然现在赚到什么钱,但他不想让其他公司介入,那样这个自媒体号肯定会变味。

张同学现在是以一个玩的心态在做,他觉得心态如果变了,光想着如何赚钱,赚大钱,可能会玩得非常累。

十三岁男孩捡破烂考北大(揭秘张同学初中文化)(11)

央视记者在采访现场,这是张同学自己居住的家

张同学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红了,帮当地乡亲们卖点农产品。从前,他看到乡亲们蹲路边卖东西,太辛苦了。

张同学所在的松树村,地处长白山余脉,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多数都是旱田。应该说不富裕。

过去,松树村的支柱产业是硼矿,近几年当地产业转型了,尝试种植长香菇。但去年和今年收成都不太好。

因此,张同学想为家乡做点事,像丁真那样。

去年,康巴汉子丁真火爆网络,他不仅改变了命运,也为家乡四川理塘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同学喜欢丁真那种网红方式,能给家乡带来好处,帮助到家乡,做一个正能量的网红。

张同学也表示,自己是农民,因此只要能帮到农民的事儿,他都愿意做。

在帮助家乡致富的过程中,把钱也赚了,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张同学已经和朋友们在筹划直播带货了,同时也让村里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张同学的父母、妻子,包括当地镇政府也非常支持张同学的事业。

让我们期待张同学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做一名帮助农民兄弟致富的正能量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