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明史》由清朝翰林院编撰徐元文、大学士张廷玉等领衔编纂,全书共三百三十二卷,分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其中用于记载皇帝事迹的部分称本纪。因限于篇幅,本文只对明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本纪进行评点,采用文言文形式。评点如下:

明宪宗朱见深:帝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即位之初,免租赋,汰冗官,放宫人,毁新狱,考核官吏,复设团营,立武举法,遍施仁政,有发奋图强之象。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又任贤用能,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

史书评价明孝宗(诸帝本纪评点三)(1)

明孝宗画像

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而孝宗能挽其颓废之风,大振皇基,重光祖业,岂不伟哉?故史官所论,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成、仁、宣而外,可称者唯孝宗而已,此论甚当。惜乎天不假年,遽夺其寿,不能终其宏愿,比隆文、景。

明武宗朱厚照:武宗幼聪颖,善骑射,胆气过于常人,若能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投身国事,庶几大光先祖之业。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废先帝之美政,肆淫奢之丑行,倚用阉党,拔擢奸佞,拒谏纳非,荒怠国事,使纪纲紊乱,朝政日非,小人因缘作祟,君子观此寒心。又增贡献,荒备边,兴营造,严银课、工役、织造,损下益上,民怀其怨。

史书评价明孝宗(诸帝本纪评点三)(2)

明武宗画像

故灾异荐臻,战事频仍,盗贼蜂起,九州流火,仅能克定。又好微行,潜游无度,躬亲戎事,亲临险地,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其轻矫之行若此!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武宗之行,后人之訾议甚哉!

明世宗朱厚熜:世宗御极之初,革故鼎新,废武宗之稗政,恤录言臣,诛除奸党,宽银课,蠲赋税,汰冗员,擢勤廉,天下翕然称治。又威福自操,约束阉党,故终于嘉靖一朝,中官屏气,不得专擅,政治一清。然拒谏纳非、刚愎自用,大礼之议即起,舆论沸腾,天下纷然,奸邪之徒因谄媚而晋迁,骨鲠之臣以异议而诛谪,大狱迭兴,冤枉属路,大亏圣君之道,实寒士林之心,政治大坏,政纲紊乱。

史书评价明孝宗(诸帝本纪评点三)(3)

明世宗画像

其时纷纭多故,外有鞑、倭之扰,内有民变之忧,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犹崇尚道教,沉溺金石,朝政不理,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亲掌权衡四十六载,而德治不彰,政治不修,实蠹害之主耳。

明穆宗朱载垕:穆宗即位之初,继体守文,励精政事,兴利除弊,任贤用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蠲赋省刑,泽披生民,朝野呼号感激,诚令主之所为也。又许俺答之封贡、互市,熄北疆百年之烽,宁谧边陲,其功甚伟矣!

史书评价明孝宗(诸帝本纪评点三)(4)

明穆宗画像

然幼长于深宫之内,濡染世宗奢逸之行,颇效习之,渐疏怠国事,沉溺酒色。于是奸邪之徒,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第柄之臣,争类聚相轧开朋党之门。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若无良辅,恐国运愈堕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