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闺蜜是个全职妈妈,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对孩子和家庭付出,她的老公则负责赚钱养家,且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家庭经济条件也很好。可即使这样,她还是经常会找我抱怨,我明白她的感觉,虽然我不是全职妈妈,但是我们都是同一个物种:妈妈。

妈妈这个词似乎注定了她必须背负着养育宝宝最重的责任。我也经历过很多崩溃的瞬间,在孩子半夜不肯睡觉时,在孩子不肯喝奶粉时,在孩子无理取闹时,在孩子生病时......

我记得闺蜜对孩子发火后,又忍不住地心生内疚,去给孩子道歉后说过一句话:妈妈不是不爱你,妈妈只是不快乐!

妈妈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要抱怨呢?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家人的不理解

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会经历很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会疼痛、会迷茫、会失落、会沮丧、会无助,但身边的家人都认为你既然已成为妈妈,就应该坐着火箭成长,无师自通,母爱泛滥。可是很少有人细心地关注妈妈的情绪变化,更有甚者还嘲笑妈妈的情绪。

记得当时我的母乳很少,老公和婆婆都认为是我没有多吃发奶的食物,导致奶水不足饿到宝宝了,虽然我当时已经很尽力了。母乳不足这件事快把我整抑郁了,我甚至觉得自己不配做妈妈,但是家人并不能体会到这种心情。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1)

二、失去了自我时间

成为妈妈后,一切都是围绕着孩子转。职场妈妈下班就往家冲,能拒绝的社交活动都尽量拒绝,记得有一次公司准备派我去香港出差,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把港澳通行证都办好了,但最后还是拒绝了,因为那时我的孩子还不满一岁,我觉得不能离开他。

全职妈妈更不用说了,一天24小时不歇气,照顾孩子,操持家务。每天重复着琐碎的事情,几乎没有时间放松一下,或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在一档节目中看过张歆艺和袁弘的对话,我觉得张歆艺很贴切地说出了妈妈们的无助、沮丧和怨气。张歆艺想活得像袁弘一样潇洒,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将生活中支离破碎的东西扔掉,她要不停地操心家事、操心父母、操心孩子。

你看,连明星妈妈都会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2)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3)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4)

三、没有得力助手

现在养育一个孩子不比我们小时候,吃饱穿暖就可以。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真的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日剧《坡道上的家》中这样形容:年轻妈妈和婴幼儿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搭配,就像是没有人生经验的弱女子在养育一头猛兽。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5)

辅食、亲子陪伴、早教、生病护理、上学接送、兴趣培养、作业辅导......这些都需要付出很多精力,这些事情,很多老一辈做不好,甚至还会和你意见相左。

很多妈妈们就是因为不想和老一辈产生矛盾,而选择独自全职带娃,有一些则是迫不得已,因为老人年迈或疾病无法帮忙带娃。这就导致妈妈们在繁重的操劳中没有得力助手,在没有经验的育儿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否定,长期以往,自然怨气重重。

如果老公比较给力,帮忙分担一些,并体谅你的付出和牺牲,包容你的小情绪,那么你兴许会轻松一些。但事实是,很多孩子爸爸在育儿和家务这块是甩手掌柜,或者帮倒忙。有一句笑话这样说:世界上最没用的母婴产品是爸爸。(当然,也有一些十分优秀的奶爸,碰到这种神仙伴侣,妈妈们往后人生都要偷着乐)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6)

四、社会的不认可

社会上对全职妈妈的包容性并不强,尤其是有学历有工作最后却选择当全职妈妈的,经常会被各类社会新闻热议。

当一位女性成为全职妈妈,比起肯定她的付出与牺牲,人们更多肯定的是她丈夫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当一位男性成为全职爸爸,比起看见与他并肩而行的女性,人们更多看见的是身为男性的付出与“牺牲”。

大多数全职爸爸是主动选择,而大多数全职妈妈却是没有选择。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7)

五、没有价值感

为什么妈妈会经常发脾气抱怨?其实就是在家庭和社会中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感。

做一个妈妈,好像很普通,人人都可以,但其实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特别多,忙忙碌碌一天结果又感觉好像什么也没干,特别地沮丧。因为没有创造出用金钱衡量的价值,所以就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8)

想对那些迷茫、沮丧、无助的妈妈们说:一定要懂得适当自私,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善待自己,给自己制造快乐,比如学一门兴趣爱好,参加一个读书会,把孩子扔给老公一天出去散散心,又或者找个负责任的好阿姨照顾孩子,自己出去工作挣钱。

女性只有做自己时才有光芒,没有光芒你就无法吸引别人。

妈妈只是换一个方式去爱你(妈妈不是不爱你)(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