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1)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2)

对于从小在广州长大现今又定居成都的我而言,“青菜” 这个词的定义在穗蓉两地是有分歧的。广州人的语境里,但凡带叶子的绿色蔬菜都能称为 “青菜” ,但在四川人这里,“青菜” 往往指一种特定的蔬菜——叶用芥菜。

气候温暖的广州,一年四季都能在菜市场里发现葱翠欲滴的绿色蔬菜,且品种丰富,而餐桌上也从不缺特色的当季时蔬。但身处四川,平时除了莲花、莴笋叶、小白菜等寥寥可数的品种以外,春夏秋三季基本以瓜果根茎类蔬菜居多,而苋菜、椿芽往往是稍瞬即逝;可一旦入冬,菜市场和超市的货架上会猛然变成原谅色的海洋。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3)

在成都露天菜市场里,大妈大爷正拨弄挑拣着新鲜蔬菜。©成都百事通,搜狐

不管在你的印象里川菜是红艳重油的麻辣之味,还是味型丰富的融合菜系,都无法想象川人在冬天吃绿色蔬菜时那些讲究的小九九,可一点都不比川菜里调味精准的复合味型来得低。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4)

四川人的冬天里如果必须找一种最受欢迎的蔬菜,那肯定非豌豆尖莫属。它是豌豆的嫩茎叶,只需稍稍加热便嫩脆无比、清香浓郁,让人一口难忘。但豌豆尖很娇贵,烹调时间稍微长一点,茎秆的纤维立马会粗糙干韧,而第一季和尾季的豌豆尖只能拿来锻炼牙口咬合力,只有冬春交际时的第二季才是极品。

豌豆尖最佳的吃法是涮烫爆炒,总之在锅里的时间不能太长。成都的养生派们,吃火锅点鸳鸯锅的白汤只有两个作用:喝汤和烫蔬菜。夹起一筷子豌豆尖往汤锅里一沉,时间和手法照搬涮羊肉的标准,连蘸碟都不要,口中即刻清香满溢。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5)

豌豆尖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煮汤,以鲜嫩取胜。©花吃姐姐

如果加在热腾腾的酥肉汤里,那必须是起锅前才放豌豆尖,保证口感的嫩脆并让汤体带上清新浓郁的香气,还能平衡酥肉面衣的油腻;想吃辣的,做一道炝炒豌豆尖,猛火令炒锅的升温效率达到极致,爆炒将干辣椒、油脂的香辣和豌豆尖的浓香结合,撩人口舌。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6)

冬寒菜在各地有各种不同叫法:葵菜,冬葵,冬苋菜,薪菜,滑菜等等,说的都是它。©腾讯网

冬日深夜的街头,汤锅火锅被正餐占据,路边的烧烤摊摊不再是人们的宵夜首选。一碗带着妈妈味道的冬寒菜稀饭,能平复四川人寒夜里躁动的心。冬寒菜又叫葵菜,表面有一层桃毛般的小绒毛,香气清新,煮熟后的口感仿佛勾了一层薄芡,平常人家认为它跟浓稠的汤汁最搭,于是煮进了稀饭、米汤和豆汤里。而在传统川菜筵席上,用鸡蓉包裹冬寒菜的嫩尖做一道鸡蒙葵菜,透亮清汤的浓鲜和冬寒菜的清香相互衬托,雅致与清新共存。

但说到四川冬天的蔬菜狂欢,一旦芥菜家族上市,以上选手都只得沦为配角。四川境内的芥菜品种占了全国近 40% 的份额,除了用于榨油和制香料的芥菜籽以外,还有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和薹用芥菜四个品类。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7)

广州人说的 “芥菜” 就是叶用芥菜,虽然芥菜是一个大类的统称,但对于在广州长大的我而言,芥菜就等于叶子菜。四川芥菜主产区在四川盆地及川东地区,但人们很少把芥菜叫做芥菜,因为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8)

用芥菜腌制酸菜时,首先要将新鲜的芥菜清洗后挂置晾晒风干。©每日头条

对广州人的说法四川人可坚决不认同,他们说叶用芥菜叫 “青菜” ,最大的用途是做咸菜,四川无论冬菜、芽菜、泡酸菜,都是用芥菜的叶子腌制的,只是用了两个不同的变种:大叶芥和小叶芥。没有一片芥菜能逃出四川,做了各种腌菜,川东人将不进坛子的新鲜芥菜叶切成细丝,下锅与蒸好的甄子饭同炒,干香油润透出清新,柔韧的米粒里带有清脆的咀嚼感,这是一碗能和蛋炒饭平分巴蜀的——菜炒饭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9)

儿菜一般会分两种售卖,整个卖叫 “妈带儿” ,掰下来的腋芽叫 “儿离开妈” ,口感更脆嫩。©网易

雅安给湖北捐赠的 50 吨蔬菜里,儿菜成为了关注焦点。抱子芥以膨大的茎秆和腋芽作为可食用部分,是茎用芥菜的品种(也被认为是芽用芥菜)。粗大的茎秆上环绕着数个翠绿的芽包,像是几个孩子把妈妈簇拥在中间,因为起源四川南充,所以又叫 “南充菜” ,一般把腋芽掰下来单卖,就叫做 “儿菜” 。几个孩子妈妈带,大家戏称它为 “超生菜” ,“妈带儿” 是腋芽茎秆一起卖,“儿离开妈” 就是把腋芽单卖;茎秆略苦,真的是 “儿多母苦” ,又有叫 “奶奶菜” 的,则是因其每个腋芽都像一个突出的鼓包。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10)

笋子芥,别名 “棒菜” 、“冲菜” 。©6tuba.com

笋子芥也是在四川有专属名字的茎用芥菜,这个长得像莴笋的货总让外地小朋友傻傻分不清,因为主要吃茎秆和叶杆,像一条长直粗壮的棒子,四川人都亲切地叫它 “棒菜” ,叶杆里的异硫氰酸盐含量比较高(十字花科蔬菜都多),烹调恰当就会冲鼻子,所以也叫 “冲菜” 。

烹调手法的不同,笋子芥可以是清香爽脆,也可以软耙柔润,凉拌、腌渍、炒、烧、做汤均可。川菜名厨喻波更是将棒菜的外皮、茎心、叶杆以物尽其用的环保理念做出名为 “案头清供” 的筵席精品。茎秆的外皮红油凉拌,茎心盐渍出水片薄,调以凉菜配比的糊辣荔枝味型,叶杆则做鲜美的羹汤和不施调味的白水菜,可谓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11)

芥菜植物图鉴,《科勒药用植物》。©Wikipedia

中国芥菜的种植并不存在地理边界,东起沿海各省、西抵新疆喀什市、南至海南三亚、北迄黑龙江漠河,皆有分布。不过无论在芥菜类型、变种、品种数量和分布密度上,川渝地区均是全国之首,而四川盆地区域更是占了全川的 95% 以上。这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由于四川盆地内秋雨丰沛、日照相对少、平均气温相对较高,让芥菜最旺盛的营养生长期能处在凉冷湿润又无严寒的环境中,这是四川能成为 “芥菜之境” 的根本原因。

而四川人之所以爱吃芥菜,则是在地理条件下的演化结果。四川山区较多,在古代交通不便,农民普遍是分散居住,且物资的流通不便利,使得芥菜这种既能新鲜食用又耐储存的蔬菜备受重视,成为仅次于粮食以外的重要食物。而且十字花科的蔬菜很容易相互杂交产生变种,并且芥菜任何有利于人类的微小变异都比较容易被发现,人们会根据不同需求定向选择培育,从而逐渐创造出适应不同环境和用途的众多品种。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12)

因为芥菜在四川境内的丰富性,使得川菜里的四大咸菜都以芥菜制作而成。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13)

大头芥与萝卜外观十分类似,是根用芥菜。©头条号

川菜里最常见的佐餐咸菜叫凉拌黄丝,就是用红油、花椒调拌的腌大头菜丝。大头菜学名大头芥,但某些地区又有 “芜菁” 的叫法,往往跟植物学里形态像圆萝卜的芜菁混淆。大头芥是根用芥菜里最常见的品种,只是一般人很少看到它没变成咸菜前的模样,青色灰白的外皮,形状像个萝卜头,第一次见的人还真以为它是萝卜,也许就把它和长得像圆萝卜的芜菁列为一类了吧?甚至有人将球茎甘蓝类的苤蓝误认为是腌大头菜生前的模样,但苤蓝是甘蓝的球状茎,大头芥是芥菜的根,完全就是两码事。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14)

一份标准的宜宾燃面,需用红油辣椒、宜宾芽菜、芝麻、花生、肉燥等调料调配而成。©美味四川

四川南充曾经以出产优质冬菜闻名,川筵里的上品是用大叶芥的嫩尖做成冬菜,简称冬尖,很可惜今天已鲜为人知;传统川筵盛行时,冬尖肉丝就是席中精美的随饭菜,但早已淡出主流的视野。倒是用小叶芥做的芽菜今天仍旧顽强,是宜宾燃面的经典搭配,芽菜分为咸甜两种,咸芽菜起源于今天宜宾的南溪县,后来被宜宾人加入红糖香料做成了甜芽菜,以前的燃面实际上配的是甜口芽菜,现在主要是用咸口了。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15)

茎瘤芥是涪陵榨菜的原料。©6tuba.com

今天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四川咸菜,一定是榨菜。传统的榨菜是茎瘤芥近圆球形品类腌制后的成品,因为在制作时有一个压榨水分的步骤,因此得名。而四川人肯定不会叫它茎瘤芥,无论鲜品还是腌制品,统一以榨菜称之。如果有机会一尝新鲜榨菜,那可不要错过,口感清脆中带有一点点柔韧,类似大块腌制榨菜的质地,但又清新爽口得多,只是新鲜的榨菜并不常见,良机难觅。

茎瘤芥里还有一个羊角形的品类,被叫做 “羊角菜” “菱角菜” ,某些地方也拿来腌榨菜,但口感跟近圆球形的茎瘤芥差别较大。四川达州人将它与腊肉同炒,口感变化大,既可快炒起锅清脆幽香,也可久烧成软耙入味。

四川妈妈在冬天让老汉去买菜时总会说,下班买点儿素菜回来,你买点儿青菜叶子菜嘛,没得青菜买点儿羊角菜嘛,棒菜也阔以撒。餐桌上,凉拌大头菜、清炒羊角菜、儿菜回锅肉、榨菜肉丝汤、菜炒饭,说到底,四川冬天也是芥菜的狂欢啊。

参考资料:

《川菜烹饪事典》重庆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179页

《中国芥菜分布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1990年3卷1期,17页,陈材林、周光凡、杨以耕、陈学群、刘念慈

《四川盆地芥菜次生多样化中心及其成因探讨》西南农业学报,1990年3卷3期,5页,周光凡、陈材林、陈学群、周源、杨以耕

《不同类型芥菜变种遗传差异的SSR分子标记检测》河南农业科学,2014年43(11) ,97页,陈发波、方平、姚启伦、李先艳、陈小红

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芥菜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川人四季的蔬菜配额)(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