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龙场悟道”,创建心学(又称王学、阳明学),王阳明是儒学史上最后一位开宗立派的人物。


知行合一用两个字表达(知行合一原义与今解)(1)

主流媒体对“知行合一”的释义是:知是知识、认识,行是行动、实践。“知行合一”,即认识和行动要统一,要将知识和认识运用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说出来的就要做出来,即要做行动派而不是只做口头派。


知行合一用两个字表达(知行合一原义与今解)(2)

事实上,“知行合一”的原义和今解大相径庭!

“知行合一”是由王阳明提出的,是阳明心学的核心。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有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知行合一用两个字表达(知行合一原义与今解)(3)

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龙场悟道”,创建心学(又称王学、阳明学),王阳明是儒学史上最后一位开宗立派的人物。

“知行合一”,知是指良知,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良知就是知善知恶;行是也不是只局限于具体实践行动的行,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你的意识流动也是行。

“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是:知和行是一个整体,即知和行是一回事,是不能分割的,不存存“先知后行”和“知易行难”。心学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揭示了这一真理!!!知和行不是前后的关系。知和行是一回事,它们相互包含,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的不同表现。就像硬币的两面。

王阳明认为,人原本就具有良知,这与董仲舒等人的性善论是相通的,后天良知被私欲所侵蚀和蒙蔽了,所以需要修身修心,去除人欲,恢复良知,即致良知。

王阳明还认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一定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反过来,有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人,一定是有良好道德修养的。

王阳明认为,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王阳明“知行合一”就是知善知恶、为善去恶。心中的良知就是天理,在为人处世上要遵循内心的良知,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成为圣贤。


知行合一用两个字表达(知行合一原义与今解)(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