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中国人读《山海经》可能有800个被千奇百怪的生物笑倒,一千个中国人读《道德经》可能有一千种理解,有的从中看到大道,有的看到阴谋诡计,有的看到修身养性……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可称为“三知三守”,出自《道德经》。

原句是这样: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我们来看看这三知三守的深义:

知其雄守其雌的哲学依据(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1)

一、知其雄守其雌

明确知道雄强是什么样,却安然坚守雌柔的地位。就好似天下最低调的河流深涧,永恒的大德不会丧失,恢复到婴儿一样纯然状态。

汉朝中兴是从光武帝刘秀开始的,刘秀为人非常和善,温文尔雅,完全与祖先刘邦是两种性格的人,却在历史上成为获点赞非常高的皇帝。当年他在京城太学上学,然后回家种地务农经商,完全就是个和气的小帅哥。当王莽篡汉以后,平常人从没想到刘秀这样文弱的书生会造反,结果两军阵前,刘秀率领三千敢死队向着几十万敌军冲锋,激励了两万人的友军,创造了战胜几十万敌人的奇迹。

老子的道揭示了上善若水的道理,揭示了以柔克刚的奥秘,明白的人会有惊人的发现。打败王莽建立东汉王朝以后,刘秀以柔治国,善待功臣,春风化雨,施恩天下,可以说是比较谦虚低调的有为皇帝。

知其雄守其雌的哲学依据(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2)

二、知其白守其黑

知道什么是光明洁净,却甘居灰暗的地方。成为人们认识天道的典范,因而永恒的德行没有差错,可以恢复到初始终极状态。

简单说来,就是明白人也不要太耍聪明,要和光同尘低调做人方才会与道同在。大智若愚是看透世界又能与世界同步。出发点并不是自己真的笨得像猪,而是大智若愚。平常低调做人与人为善,在必要时能扮猪吃虎,顺应天地法则,当适合时机来临时也能与天地造化同行,雷霆一击涤荡世界。

知白守黑这种观念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下围棋、写书法、军事谋略、人际交往等都讲究阴阳平衡,知白守黑。过去古代的很多直爽忠臣,铮铮铁骨,往往被奸臣小人利用,最后壮志未酬,比如商朝的比干、明朝的于谦。也有一些大智若愚的有识之士能和光同尘,掌握时机拨乱反正,挽狂澜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如汉朝的霍光、清朝的曾国藩。

知其雄守其雌的哲学依据(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3)

二、知其荣守其辱

明知什么是光辉荣耀,却甘于坚守在卑微的地位。就好似天下最深的山谷,永恒的德性才会圆满充足,返归于最自然质朴状态。

成就一番事业难,更难的是善始善终。汉朝开国后,最能打仗的韩信功劳太大了,他获得过刘邦的免死承诺,可是照样躲不过吕后的棍棒杀戮。而张良深知荣辱转换之秘,没事闭门修身养性,假借辟谷修道为名躲避风头,无意在朝中争风夺利,反而能善始善终。

明朝的心学圣人王阳明在朝中做官时行事光明磊落,结果得罪权臣受到杖刑,当他吃尽辛苦逃亡到云南龙场当了驿站小官后,条件异常艰苦,随时可能死亡,当他不畏生死每天晚上睡进石棺后,却豁然开朗。最卑辱的地方最卑辱的官位最卑辱的人生境遇,让他在龙场悟道,悟出了自己的人生大道,找到自己的心学真理。

可以说三知三守代表了老子的以柔克刚思想,让低调忍让、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变得更接地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