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睡觉困难户(凤冈三特别)(1)

今年来,凤冈县在服务群众,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中,因人而异,重点就老人、儿童、妇女三类群体实施区别化对待,辅之以特别细心、特别耐心和特别真心的“三特别”服务温暖群众。

凤冈县凤翔社区,是该县在脱贫攻坚中对生产条件落后、交通条件差等贫困人员实施集中搬迁的移民安置点。该社区安置搬迁住户1505户6432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54人,0到未满18岁的儿童1298人,残疾人400人,留守儿童67人,留守妇女135人,独居老人有62人。

整治睡觉困难户(凤冈三特别)(2)

由农民变市民,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部分老年人出现想搬回老家住的想法,部分儿童因学习及生活环境的陌生也感觉不适应,部分家庭妇女苦于无文化、缺技术难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据了解,凤冈县通过无偿志愿服务 有偿社工(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心理健康项目、搭建社区服务综合平台,及时了解老年人、儿童、妇女们的服务需求,帮助解决当前困难,用贴心的服务,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扶上马再送上一程。

服务老人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针对该社区老年人数量庞大,舍不得老家,不适应新家。社区迅速实施全面走访,家访户户见面,调查问卷全面展开,对老年人需求进行摸底,访问服务对象750人,回收有效问卷748份,形成综合全面的项目服务需求报告。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成立社区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义务服务。截至目前,共计服务918人次,为社区群众送医送药617户。同时,还开展象棋、跳棋、书法等兴趣活动,让贫困群众之间增进了解,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开展义诊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

整治睡觉困难户(凤冈三特别)(3)

关爱儿童多措并举细心呵护

该社区的留守儿童多,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等多种原因,导致他们缺少父爱母爱,学习成绩差,任性孤僻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凤冈采取定校安排,集中优势教育资源,为孩子们“加大餐”。

组建凤翔社区社会工作室,引进北京春晖博爱心理健康项目,通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对孩子们跟进管理和服务,进入音乐课堂、加强党史、安全常识、文明礼仪教育等培训,改变行为习惯。成立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爱好自行入团,学习舞蹈、唱歌,丰富课余生活,通过“音乐之声”“故事听筒”,开启儿童快乐之窗,打开儿童心灵之路。截至目前,“音乐之声”音乐小组开展活动36次,“故事听筒”每月开展28次,通过活动陪伴儿童们的成长。活动服务参与人次共计109人次,服务儿童达1200多人次。充分发挥童伴妈妈作用,在“儿童之家”堆积木、下跳棋、坐木马等,通过各类活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增长知识,享受幸福童年。

整治睡觉困难户(凤冈三特别)(4)

关爱妇女因人而异解除顾虑

在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搬进凤翔社区的妇女们不仅担负起带孩子或照顾父母责任,还想利用空闲时间打点零工,增加家庭收入,然而却苦于无文化、缺技术。

该社区了解掌握社区妇女特长想法后,成立“银龄巧手”手工制作小组,订单做鞋、针织鞋垫,参与妇女达600多人次,志愿者及社工服务人员326人次,进一步增强妇女们的操作能力,每月可增加收入800-1200元。

鉴于该社区处于城郊结合部的特殊性,开展“乡村振兴我先行,不忘初心跟党走”意识提升活动,提高妇女们的思想意识。截至目前共召开座谈会12次,主题讲座8次,就业培训6场,共计服务929人次。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让搬迁妇女们既照顾了孩子,又赡养好了老年人,同时增加了收入补贴家用。

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该县通过村(社区)干部、专业社工、志愿者等人员,为特殊对象送政策上门、送思想上门、送医上门和送教上门等形式,增强搬迁群众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焕发生活的新希望。

来源:凤冈县民政局

一审:郭娟

二审:吕娅

三审:施绍根

统筹:刘畅

编排:杨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