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为:维护别人的尊严,庄重不轻浮,重视。除用于人之外,还用于某些事物。

百度“尊重”,指:尊敬、重视,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伸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

在我理解,尊重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尊重意味着平等。无论双方地位、性别、收入、职业、外貌等等是否悬殊,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我曾经读到过一则关于“女王敲门”的故事,说有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什么才是尊重(我理解的尊重)(1)

第二,尊重意味着接纳,无条件接纳,不评判、不指责。同样也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位年轻人因为工作原因去往一位老人家拜访,结果年轻人一进老人家门就晕了,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无比乱七八糟的家。年轻人实在坐不下去,于是动手开始收拾屋子,然后完成了拜访工作。结果临走时,老人说了一句话让他彻底蒙了,老人说,“年轻人,请你离开之前把那些东西放回它们原来的位置吧,否则我会找不到的”。

故事中的年轻人看起来是好心,甚至很热心,但他在动手收拾屋子之前征求过老人意见吗?并没有。他其实动手之前已经评判过了——这屋子实在是太乱太脏了!因为又脏又乱,他无法安坐,所以才动手收拾。可是,临走时老人的话告诉年轻人,他并没有尊重老人,何为尊重?接纳,无条件接纳,既接纳自己认为合理的,更接纳自己无法理解的。

卡耐基曾说过一句话:“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我曾经一直关注过一位比较有名气的妈妈的育儿博客,孩子爸爸是美国人,我注意到这位博主在博客中会写到她与孩子爸爸的恩爱细节,于是有的读者会发一些恶意评论,其言语激烈讽刺鄙视意味十足。后来,博主关闭了评论,再后来,博主删除了所有文章。

的确,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权,但是,请尊重别人的人格,不评判,不指责,更不能搞人身攻击。

作者写文章,只是叙述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表达个人的观点,并没有对谁去下定义贴标签。你不喜欢,可以不看,或者看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爆粗口和人身攻击并不能证明你是正确的,反而暴露出你低劣的素质。

所以尊重,就是无条件接纳,求同存异。虽然我不一定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还是会为你的努力鼓掌。

我还想起去年参加一项心理培训,是关于自我疗愈的,当时我在课堂上看见有的学员哭的稀里哗啦,那么悲切,有点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他们为什么这么苦?这么痛?这么难?感觉有点吓人。结果另一位大智若愚的学员一句话点醒了我,“无需问为什么,我们只要看着,接纳就好,无条件接纳”。细细琢磨之后终于顿悟:何谓尊重?——无条件接纳:尊重他人的感受、而非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去质疑为什么;接纳自己认为合理的,更接纳自己无法理解的;理解他人的逻辑,而不是强化自己的逻辑。

喜欢一句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觉得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尊敬其实是在庄严自己。”让我们一起来尊重他人、庄严自己!

什么才是尊重(我理解的尊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