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原创,敬请关注!

【千部经典老电影巡礼(109)——《血,总是热的》】

5月1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创造未来,劳动者最光荣!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向所有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们,向所有幸福生活的守护者们,也向不断努力的我们每一个人致敬!

在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娱文娱视想起了39年前那部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的电影《血,总是热的》。当年,电影上映后大获成功,杨在葆更是因塑造了当代改革者形象罗心刚,而登上《大众电影》1983年第8期封面,并荣获1984年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双料影帝。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1)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2)

作为一部改革题材的影片,《血,总是热的》改编自宗福先、贺国甫创作的同名话剧,之后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为电影,文彦执导,杨在葆主演,1983年上映,讲述了江南凤凰印染厂厂长罗心刚迎难而上,除旧布新,艰难推进企业改革的故事。相比话剧作品,电影版更人性化,其中的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杨在葆饰演的罗心刚是凤凰丝绸厂厂长,在广州交易会上,他看到本厂的产品无人问津,十分忧心。回来后他更新产品,恢复传统工艺,却遇到重重阻力,与种种陈规陋习的斗争令他精疲力尽,但面对严酷的现实,他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3)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4)

刘信义饰演的申华是花样设计师,他年轻有为,却怀才不遇。几年前,申华的作品被视为“小资情调”打入冷宫,以致沦落到以卖冰棍谋生的地步。罗心刚多次邀请,他才终于同意回厂,但满腔热血招来的却是一盆盆凉水……

殷新饰演的宋巧珍是印花车间青年女工,她纯洁善良,爱厂如家,与申华相恋。为了积极参加手工印花生产,同时又能照顾长期卧病的母亲,多次要求调换班次,却遭到车间主任的拒绝,她因此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5)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6)

鲁非饰演的夏炳石是丝绸厂书记,他是个秉性正直的人不假,但却被旧的、僵化的工作方式和思想方法束缚住了手脚,认为罗心刚捅漏子,损生产,成了不自觉抵制罗心刚改革的人物。

谢芳饰演的孙建芳是罗心刚的妻子,凤凰厂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作为领导,她对于丈夫的改革所要面临的阻力有着清醒认识,作为妻子,她又十分担心丈夫的身体……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7)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8)

金康宁饰演的方瑛是印花车间工人,曾经的印花状元,因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得不到解决,她工作无法安心,因手工印花产值低,上面又在奖金分配上卡凤凰厂,所以她经常给领导出难题,要领导解决问题……

其他演员,陈国典饰演丝绸厂技术骨干、方瑛的丈夫李子良,周森冠饰演老班长,方海清饰演印花车间主任蒋安定,刘冬饰演外贸推销员、夏柄石的女儿夏雨,梅熹饰演华侨商人安凯,关淑珍饰演宋巧珍的妈妈,王云霞饰演张大妈,李雨农饰演胖经理,麦文燕饰演安敏,刘钊饰演食品公司王科长,温锡莹饰演老周等。

当年,与其他改革、变革题材的影片相比,《血,总是热的》有着自己独特的抒写和深刻的开掘。要知道,那个时候人们眼中的国有企业,“公有制”、“计划经济”是标志,也因此国企改革困难重重,每一步都是解难题、闯难关。

在影片结尾的那场戏中,罗心刚在银幕上竟滔滔不绝做了长达5分多钟的演讲,他一鼓作气直击当时的“规章制度”痛点,喊出“计划经济有很多的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有人说,中国的经济体制像一架庞大的机器,有些齿轮已经锈住了,咬死了,可只要用我们的血做润滑剂,这话已经说烂了,不时髦了,没人要听了,可无论如何,我们的血总是热的!”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9)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10)

罗心刚的改革失败了,但他从重重阻挠中看到了压力和动力,更从许许多多产业工人身上看到了希望,从落后僵化的制度文化中看到了责任,那长长的大段台词振聋发聩,喊出了中国人希望改革的最强音,非常了不起。

然而,毕竟39年过去了,许多演职人员都已去世,如导演季文彦,演员杨在葆、鲁非、周森冠、王云霞、李雨农、梅熹、温锡莹等。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11)

谢芳演决裂电影原型(电影血总是热的)(12)

祝福其他主要演员谢芳、刘信义、殷新、刘冬、麦文燕等人安康幸福!

现在看来,《血,总是热的》上映,给了无数致力于改革的人以莫大的心灵支撑与精神鼓舞,一代改革先锋人物的形象在最后的演讲中得以升华凝固。

即便到了今天,重看这部影片,仍不觉得过时。

【各位亲爱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娱文娱视”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