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民以食为天

“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肥葱细点,香油慢煼,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寥寥数语,展现出的是一派轻松写意的田园风光,也是当代人梦寐以求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天堂。而如今,还有几人能闲适惬意地面对着那些在五花八门的加料食物?

食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之心安王者以民为天)(1)

《汉书·郦食其传》有言: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食品安全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染色馒头毒豆芽,水煮鱼加地沟油,方便面有牛肉膏,双汇火腿瘦肉精,有毒食品跑遍地,人生活着真不易……”,短短几句顺口溜,却是真真道出了大家的无奈与惊惧。

如今,大多数人都对各色食物抱着一种怀疑与探究的态度:这能吃吗,这健康吗,这里面不会添了什么其他的东西吧?……

不知从何时起,日常饮食竟也变得如此复杂。

诚信乃立身之本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用以裹腹的食物成为了慢性甚至是致命的毒药?

有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副产品。食品生产商在食物加工上可谓是做足了功夫,各种闻所未闻的添加剂、千奇百怪的“食材”皆是粉墨登场,甚至到了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的地步。

若是没有高科技产品的鼎力支持,这些冒牌货又如何能够成功地瞒天过海?听起来似是言之凿凿,确有其理。但,掌控科技的是人,生产食品的依然是人,追根究底,还是应从我们自身入手。

古中国也不是没有科技繁荣发展的时期,但却并未衍生出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或是难以下咽的仿制食品,甚至蔓延成一股气势汹汹的风潮。这,又是为何?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一语中的。“诚信”二字,极简,却也极难。

古代徽商确是其中的一个典范。他们向来重视“才自道生,利源义娶”,遵循“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主张童叟无欺,诚信为本。无怪乎徽商被人冠以“儒商”的尊称。

食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之心安王者以民为天)(2)

“不效世用一切狙诈术”,倘使食品生产商能见贤思齐,做到这一点,食品安全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诚然,利润是生产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若是一切以利润为中心,罔顾道义法规,这般经营方式必定也是不得长久的。

食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之心安王者以民为天)(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美时,美景,美味,怪不得东坡居士也陶醉其中。而今,岂不是好时节,岂没有好风景?食品安全问题又怎可能是无药可解?

相信,我们终究能食之心安。


作者简介:半枕山月,自由系写作者,治愈系主播,新手系后期,乐于分享一切美好与有趣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