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守睢阳,我之前已经写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如何看待唐朝安史之乱睢阳保卫战中,张巡死守睢阳,在此过程中吃掉三万城中百姓?这段史料真实吗?》。今天我们来讲与之并列,一样气贯长虹的颜杲(gǎo)卿守常山郡的历史。
又是一个三千多字的长回答,看完需要点耐心,不过我保证看完后,你会对安史之乱有个新的认识!
历史浩浩汤汤,“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城一地的坚守得失,未见得能证明城守的伟大。我们要把视角提得更高一点,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看待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对张睢阳如此,对颜常山也一样。
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手下唐军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各部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当时,唐朝本土已一百余年未见战火,承平日久之下兵备废弛,尤其是今天河北地区,本都是安禄山统辖的范围,叛军所经过的州县望风而降。
可笑的是,宰相杨国忠得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第一个反应居然是大喜。因为,安禄山是李林甫推荐的边将,现在安禄山反了,给了杨国忠绝好的口实,借以彻底根除李林甫的党羽。
时任常山太守(河北正定)颜杲卿在叛军兵锋之下,不得不携长史袁履谦出城相迎。安禄山留下颜杲卿子侄为人质,仍命其镇守常山。
但归途中,颜杲卿指着安禄山所赐的衣服,对袁履谦说:“我等焉能穿此賊衣?”
袁履谦坚声相应:“愿为大人骥尾,碎骨无憾!”
随即二人开始暗中联络,颜杲卿的堂弟平原(今山东德州陵县)太守颜真卿,一同谋讨安禄山。
各地纷至沓来的急报,终于让唐玄宗认识到自己的宠臣安禄山是真的叛变了。恼羞成怒的李隆基挖了李林甫的坟墓,抄没了他的家产,将其家人全部流放岭南。
但抄了李林甫的家,对平息叛乱并不会有什么作用,他还需要一位能征惯战之将击败叛军。正在踌躇间,有人报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青回京述职。玄宗闻报大喜,紧忙命人招封常青上朝。
为何玄宗如此看重封常青呢?
当时边将之中有四大节度使之称,安禄山坐镇东北,实力最为雄厚;排名第二的是,坐镇河西九曲之地的哥舒翰;其后便是,坐镇安西、北庭的高仙芝和封常青。这四大节度使都是久经战阵,从尸山血海中滚出来的老将,此时,封常青在京,玄宗认为足以以为柱石,对抗安禄山的叛军。
封常青大概久在边境领兵,对安禄山和唐朝内部的情况并不了解。得知要领兵平叛后,居然在玄宗面前夸下海口:“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唐玄宗就像是捡到了救命稻草,马上任命他为范阳、平庐节度使,令其防守洛阳。
匆匆上任的封常清到达洛阳后,募兵六万,此时他才真正了解到中原兵备的现实。当他打开兵备库府惊讶的发现,库府之中的兵器、防具早已腐坏,中原常备军卒,空额严重,皆以老迈之人充数,而募得的六万人,都是市井之徒,从未经过训练。
就在这种情况下,叛军已经渡过黄河卷地而来。封常青率部与之交战,三战三败。十二月十二日,洛阳陷落。
但败退之中的封常青并没有丧失斗志,他与高仙芝汇合后,退守潼关,死死堵住了叛军西进关中的道路,算是暂时稳定住了战争的局面。
颜杲卿得知洛阳陷落后,担心叛军威胁长安,不顾常山军事贮备不足的现状,毅然扯起义旗,意图牵制叛军兵力,减轻潼关唐军的压力,“断禄山归路,以缓其西入(潼关)之谋”。
当时,安禄山派遣李钦凑、高邈率领五千人镇守土门关(今石家庄市鹿泉区),控制井陉的东口。颜杲卿趁高邈前往幽州未还之机,在郡所宴请李钦凑。
李钦凑不疑有他,喝的酩酊大醉,被袁履谦砍下脑袋装入锦盒。刚刚杀了李钦凑,稿城县尉崔安石报告,高邈回到了蒲城。颜杲卿马山布置手下,擒拿高邈。
第二天一早,高邈到达稿城,崔安石对高邈说;“太守在驿站中备了酒宴等待将军。”
等高邈来到驿站门口,未及下马,便被从马上直接扑倒在地,捆了起来。
也就在这天,正巧安禄山的偏将何千年从洛阳来赵郡公干,走到醴泉驿站,也被颜杲卿事先埋伏的手下生擒。
颜杲卿起草奏章说明河北义军的情况,让自己的儿子安平县尉颜泉明和内丘令张通幽,将高、何二人和李钦凑的脑袋送往长安。
但走到太原,张通幽却坏了颜杲卿的大事。
原来,张通幽的哥哥张通儒是安禄山身边的谋臣。张通幽十分担心,哥哥从贼会祸及家人。当他来到太原后,便暗中去找太原节度王承业,对他说:“此番功劳都是我哥哥暗中相助,现在我愿意将这件功劳献予大人,只求大人在杨国忠面前,给我哥哥美言几句。”
王承业本来就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马上满口答应,找了个借口将颜泉明打发回去。自己重新书写表章呈递,玄宗不知内情,提升王承业为大将军,下属牙将获赏赐的有一百多人。
王承业冒领军工导致,唐庭并不清楚河北诸郡起义的情况,没有能够协调屯军晋北(朔州、雁门)的朔方军(郭子仪、李光弼部)配合协助。
颜杲卿杀了叛将后,发檄文传告河北各郡,“大军(指李光弼部)已下井陉,朝夕当至,先平河北诸郡,先下者赏,后至者诛!”
“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兵合二十余万”,叛军所能控制的只有北部的范阳、卢龙等六郡。
颜杲卿的檄文和河北诸道的起义,像一道狂潮震动了很多人的心灵。平卢军先锋使刘正臣,便杀了安禄山的心腹,带领平卢留守兵马,直扑安禄山老巢范阳。
虽然刘正臣被留守范阳的史思明击败,但有些易转的形势,让更多人心里开始琢磨了起来。
此时,安禄山率军西进,已到达陕县。听说河北诸郡起义,担心河北与朔方军联合截断归途,马上决定暂时放弃西进,回师缴平起义。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正月,史思明围攻常山,常山郡内兵员短少,寡不敌众。颜杲卿向王承业求救,贪了颜杲卿功劳的王承业,巴不得死无对证,如何能出兵相救?
面对史思明的叛军,颜杲卿率常山军民苦战六日夜,直到粮尽矢绝。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正月初八日,常山城陷,史思明纵兵屠城,杀死守城军民一万余人。
安禄山见到了颜杲卿训斥道;“你本是一个范阳曹户,是我提拔你为常山太守,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然敢背叛我?”
颜杲卿面不改色,揶揄道:“你本是一个羯族的放羊奴隶(牧羊羯奴),天子提拔你为三镇节度使,对你恩宠无比,你都反了!何况是我?!”
颜杲卿调侃的语气,气得安禄山暴跳如雷。随即,颜杲卿正色道:“我世为唐臣,禄位皆唐有,虽为汝所奏,岂从汝反邪?我为国讨贼,恨不斩汝,何谓反也?”
恼羞成怒的安禄山,将颜杲卿的幼子颜季明押来,加刃于颈上说:“降我,当活尔子。”
颜杲卿怒目而视,一言不发,安禄山当着他的面,将其子颜季明、侄子颜诩、外甥卢逖、幼孙颜诞等一家30余人,一个个肢解而杀。
而后,又将他和袁履谦绑在洛阳桥头柱上当众凌迟,期间二人骂不绝口,安禄山命刽子手用铁钩,将颜杲卿的舌头钩断,说道:“复能骂否?”
颜杲卿依旧含糊不清的骂着,并将一口混合血肉的唾沫,吐在安禄山身上。颜杲卿被杀后,头颅被割了下来挂在城墙上示众,没有人敢为他收尸装殓。
唐乾元元年(758年),当颜真卿得到了颜季明仅存的头骨后,悲愤交加写下了光耀千古的《祭侄文》。
史称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只有短短二百三十字。但却字字血泪,“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颜杲卿扯起的河北义旗虽被史思明扑灭,但他其实用自己全家老幼的生命,给了唐朝一个快速平息叛乱的契机。
为了稳固河北诸郡的统治,安禄山不得不留重兵于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潼关防线的压力。
其后,直到公元755年六月,叛军都不能从潼关讨得半点便宜。而在这半年中,朔方军在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的率领下,收复常山、平定藁城,攻取赵郡(河北赵县)。
随后,郭子仪又大败史思明和安禄山的援军。史思明被打的“披发跣足”只身逃回博陵(今河北定州市),在郭子仪兵威之下,河北各郡县都斩杀叛军守将,迎接朝廷军队,河北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就在郭子仪兵锋正盛,欲整军北征范阳之际,突然传来了一条天崩地裂的消息,“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形势的逆转,导致占据上风的朔方军不得不放弃河北诸郡,赶奔赴灵武护驾,河北诸道,再次陷落于叛军之手。
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十月,在史思明叛军的强大压力下,颜真卿不得不放弃平原郡(山东省德州),南渡黄河奔赴凤翔拜见唐肃宗。
直到颜真卿在李亨面前哭诉,唐朝政府才知道,张通幽和杨国忠从中作梗,将颜杲卿为国捐躯的事迹压下。
虽然杨国忠已在马嵬兵变中被杀,但张通幽却累功晋升为普安太守,为褒奖颜杲卿的忠烈和鼓舞敌占区抵抗者的士气,李亨将其杖杀以谢天下。
另一个侵夺颜杲卿功劳在先,后又见死不救的河东节度使王承业,因坐拥重地但军政不修,稍早时被唐庭派待御史崔众收其兵权,遣中使(宦官)诛之,也算为颜杲卿报了仇。
张巡守睢阳和颜杲卿守常山,在生灵涂炭的安史乱局中不过是两朵小浪花。但二人坚守的意义却很重大,张睢阳以一城百姓的性命为代价,护佑了整个江淮地区的安宁,为大唐续命一百五十余年。
而颜常山则首举河北义旗,牵制了安史叛军西进的脚步,实际上给大唐王朝拼出了一个迅速平息叛乱的机会。
但可惜,这个以血肉为代价机会被李隆基错过了。如果哥舒翰能固守潼关,堵住叛军西进的通道,山西朔方军能在朝廷调动下与河北义军联手,安史之乱断不会绵延八年之久。
当真如此,多少生灵免于涂炭,多少民众赦于家破人亡,回眸历史细处,真令人掩卷长叹!
我发现关于唐朝的安史之乱,很多朋友都是知道,但其间的很多细节却不是很清楚,导致大家对这场历时八年浩劫的理解一鳞半爪。我准备把安史之乱中一些目不忍视的细节写出来,便于大家从多角度理解,这场扭转了整个中华民族进程的动乱。
第一篇《张巡守睢阳》、第二篇《颜杲卿守常山》发出来了,下一篇我准备写写书圣颜真卿的经历,如果您对这个系列内容感兴趣,关注我吧!必不令各位失望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