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建光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东方渐渐亮了,这时天空还有群星闪耀,汝南的晨鸡开始啼鸣。

这声啼鸣,从缓缓打开的《乐府诗集》里响起,响彻汝河两岸。从这条发源于五峰山的母亲河出发,用影响着饥馑的一脉清流抚摸过其所流过的每一寸土地,悄然走过漫长的历史征程,至今鞭策着这里的人们鸡鸣即起,辛勤劳作。尽管掀开历史的一角,会窥探到太多的征战、劳役与血汗,然而从不服输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人间奇迹。

汝南,西周时属于沈国封地。春秋战国时,先后归蔡国和楚国管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并推行郡县制,汝南一带又短暂地归属颍川郡。直到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这是“汝南”作为地理专属名词首次出现,其辖颍水、淮河之间的37县,属豫州刺史监察范围,因为大部分辖地都在“汝河之南”而得名。

少年王子励精图治

沈,西周时期位于镐京之侧的一个重要封地。沈国的一代国君是周武王的胞弟、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

因为周武王兄弟十个中,有七个被封侯,各自前往封地镇守一方,唯有九弟叔封、十弟季载尚年幼,无法独当一面,被分别安排到叫康邑和聃邑的地方让当地抚养,直至成人。

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060年左右,周成王封季载为沈侯,叔封为卫侯,他们终成大器,在各自的封地励精图治,很受周成王欣赏。随后,季载被周公居推荐为周司空,辅佐成王治理天下,颇有盛名。

季载在沈国受人尊敬,原本想着就此度过歌乐升平的一生,甚至恩泽后世,就这样一代代和平下去,然而天下大乱,周朝岌岌可危。

公元前771年,申侯、曾、西弗、犬戎联合攻周,斩杀周幽王,尽取财宝而去。顷刻间,周朝分崩离析,一代代周天子苦心经营的镐京化为废墟。在此情形下,匆忙继位的周平王不得不审时度势,在晋文侯、卫武公的辅佐下东迁洛邑。至此,分封在镐京附近的周室贵族纷纷东迁,沈国不得不由渭水迁往淮水,即如今的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一代。

沈国灭亡后,历代沈君后裔为纪念这一历程,均以沈为姓,始有沈姓。

战国属楚,因地势平坦,为车辆的发祥地,改名平舆,为楚国的军事重镇。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将李信攻平舆,楚师反击三天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李信败还。翌年秦将王翦统六十万重兵方克平舆。

汉置汝南郡,治平舆,辖37县,人口众多,为天下首郡。

不过,随着周王室的衰落,沿汝河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革”中,开展大规模的平整土地运动,沈国故城受到破坏。

在1982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沈国故城遗址受到有效保护。

这座春秋至汉代时期的古城经过发掘,南有沈子嘉墓、拉龙沟、斩龙台等遗址,出土有鼎、簋、剑、戟、戈削等青铜器,以及骨币、钱范等。城垣遗址基本清晰,文化层的厚度为1~5米。这些为故城系春秋沈国故城提供了实物根据。所以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角度看,沈国故城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1983年11月7日,沈国故城被平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南晨鸡喔喔鸣

作为一个成语,“汝南晨鸡”指的就是汝南鸡。作为家禽的一种,鸡遍布世界各地,为何单单汝南晨鸡为人所传唱?这背后有何典故?

汝南晨鸡是登得了大雅之堂的。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汝南所产鸡,善鸣,最大特点是五更打鸣。对古人来说,鸡鸣即起是生活常态,指引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

吴兆宜笺注引《后汉书·百官志》刘昭注:“蔡质《汉仪》:‘卫士传言五更……不畜宫中鸡,汝南出鸡鸣,卫士候朱雀门外,专传鸡鸣于宫中。’”

南朝徐陵《乌栖曲》之二:“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唐陆龟蒙《古别离》诗:“何事离情畏明发,一心唯恨汝南鸡。”

唐朝诗人唐彦谦有“别轻天北鹤,梦怯汝南鸡”的诗句,而刘禹锡有“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的诗句。

清曹寅《椿下》诗之二:“儿童宜晏起,莫责汝南鸡。”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汝南鸡成为早起的代名词,带给诗人、文学家无尽的创作灵感与别具匠心的情感体验。

在这些作品中,刘禹锡写下的“汝南晨鸡喔喔鸣”最为人们所熟知。

《平蔡州》这首诗为:“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今汝南城),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刘禹锡激动不已,挥笔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歌颂这场重大胜利。

这首诗反映了唐军平定淮西叛乱这样一个震动朝野的重大事件,但诗人并不用浅薄的溜须拍马之词,而是着眼于刻画一个个再平常不过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眼中的太平盛世与叛军割据后民不聊生的强烈对比,把国家的治乱与人民的苦乐连接在一起。

诗歌的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整体的艺术价值。我们眼前似乎出现这样的镜头:蔡州城清晨,天刚蒙蒙亮,贩夫走卒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城门打开,进进出出的人们歌乐升平,雄鸡喔喔啼叫,城头的阵阵鼓角声传达出和平的气息。诗人用晨鸡和鼓角于无声处听惊雷,传达了平叛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伤害,而是兵不血刃擒下叛军头目,从而带来一派祥和景象。

诗作通篇采用侧面着笔法,如写唐军用兵之奇,诗人不正面描写夜袭的艰险,也不正面描写将军李愬的神勇,而是竭力渲染“晨鸡鸣”“鼓角音和平”这样的场景,寓神奇于平凡之中,从侧面写出了唐军的这次平定叛乱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战争的创伤,带来的只是鸡犬不惊的安定与和平。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汝南之古,可以从这里考古发掘的一座座故城遗址窥一斑而知全豹。

位于汝南城西南和孝镇的宜春故城,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发掘时依稀可辨当年的宫殿和街道遗迹。宜春城历经两汉,南朝宋时方废,曾是大将卫青之子的封地。

王岗镇北湖村一带的安城,是西汉时著名的侯都,东汉时豫州治所,其规模更大,城垣外廓长宽均超过5公里,直至南北朝时才衰废。

汝南郡设置以后,郡治所在历经变化。公元418年,东晋把汝南郡治所从河南息县移到了悬瓠城,也就是今天的汝南县城。

何为悬瓠?郦道元《水经注》曰:“河自东西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故称悬瓠城。”也就是说汝南城从上看像一个倒悬的瓠子,三面环水,故名。

尽管此后汝南郡的名称、辖地又多次变化,叫过豫州,也叫过蔡州,但悬瓠城就此被成全,一直是州、郡、府、县治所所在地。地处古豫州之中,既能北进汴洛,又可南下荆楚,汝水环绕四面城墙,水陆交通都很发达。此后,悬瓠城逐渐成为我国历史上豫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悬瓠城除城楼是砖石结构外,城墙都是筑土围成,城外就是汝河日夜在奔腾。悬瓠城成为抵御侵略的一座坚固的城池。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三月,魏军围困悬瓠城,汝南太守陈宪率领上千名将士,苦战一月有余,死伤无数,虽如此,城中军民同仇敌忾,虽饿殍遍地,蓬头鼓面,啃树皮、吃观音土,面黄肌瘦,却誓不投敌,汝水为之断流,仍不能破城,只得引兵而退。

经过历代的加固修筑,悬瓠城拥有四个城门,凭借汝河天险,易守难攻,城内士兵闻鸡起舞,文人鸡鸣即起苦读经书,普通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古城墙主要由城墙、护城河、城门、瓮城、魁星楼等构成。城墙高大厚重,有角楼和警铺,外墙砖石结构,高两丈有余,宽丈余,其上可行车骑马。城门建有门楼,又称东西南北四关,每道关有两道城门,向内呈半月形,构成瓮城。

汝南古城遗址在哪里(走进千年古城感知历史沧桑)(1)

北门里步行街。

中国地名研究所出版的《千年古县》一书提到,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在此处设汝阳县,1913年更名为汝南县。“汝南”专名长达2200年,始置县长达1400年。这也是2007年3月汝南被认定为“千年古县”的重要支撑。

元代之前,汝河水势浩大,常常淹没农田,不过并未在此发生过大的改道。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人治水,军民在舞阳截断汝河,使汝河上游的水改道流入颍河。汝河下游水量减少,沿河水患得以解除,治所在悬瓠城的蔡州亦被升为汝宁府(汝阳县隶属于汝宁府),取汝河安宁之意。

曾在汝南高中就读的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他的勤学博思给校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汝南晨鸡作为勤奋的代名词,必将激励一代代国人实干报国、实干兴邦,用加倍的执着与勤劳浇灌幸福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