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解之三十七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是《道德经》的核心内容,但乍看上去就觉得别扭,感觉这句话前后矛盾有毛病似的!
那么,老子说的这句话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到底有没有毛病呢?
我们认真学完、真正领悟了《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的内容就清楚了。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反复复地说: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教化、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要想理解老子所说的道,首先应该明白两点:一个是顺应自然便是道,所以道是无为的。另一个是天地万物都是道蕴育产生的,道生万物之后既不去占有它们也不去主宰它们,又让它们自然发展,所以说道又是无所不为的。
换句话说,道的无为指的是一切顺应自然规律,而无所不为指的是自然万物都由道产生。这样解释大家就应该容易理解了。
当然了,老子无论用什么方式描述道,最终还要落实到国主侯王遵循道的规则治理国家上。
本章内容老子把依道而为的重点放在了抑制人的贪欲上,人们少了贪欲,便会减少纷争,降低社会危害,而抑制贪欲最好的办法,仍是顺道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