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回来了。这一次,她答应嫁给阿寅,寅屋众人欢呼雀跃,谁知阿寅给大家浇了盆冷水。他再一次退缩了

《寅次郎的故事》漫记十五

这次从我深爱的戈达尔电影《法外之徒》(1964)说起吧。这部藏巧于拙的电影,讲述的是二男一女恣意任性的犯罪故事,谬妄无稽、诗意浪漫,充盈黑色幽默。我猜山田洋次一定从这部电影汲取了养料。他在《寅次郎的故事15:鸳鸯伞》(1975)中编排了一个类似的“三人行”故事架构,情节同样自由放任、妙趣横生。所不同的是,这三位并没有杀人越货,只是搞了个设托卖惨的推销骗局。《法外之徒》结尾处那个著名的“无脚鸟”旁白,也被山田洋次化用为“候鸟”的比兴。当然,框架人设与点睛之笔的借鉴并不重要。《寅次郎的故事15:鸳鸯伞》打动人心的因由是精准剖析了人性的驳杂、荒诞与虚渺。这点才是与《法外之徒》真正的同频共振之处。如此看来,“迎合观众”的山田洋次与“背对观众”的戈达尔,尽管在电影理念和创作手法上各走各路,但他们在挖掘人物心灵宝藏的要领上却是殊途同归的。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1)

《寅次郎的故事15:鸳鸯伞》和《法外之徒》的“三人行”

万众期待的浅丘琉璃子再次登场了,从那一刻起,整部片子绽放出万丈光芒。“寅次郎”系列电影中,凡是浅丘琉璃子主演的分集都属超一流佳作。在一众“寅女郎”中,浅丘琉璃子的形象并不超群,但也只有这位身材干瘦、皮肤暗黄的女子塑造的角色达到了与阿寅、与寅屋众人、与她本人水乳交融的高度。她的表演是多层次的,过场戏的表演看似心不在焉,实则是她跳出角色之外对角色审视和揣度的积蓄过程。待到重场戏时她才厚积薄发,用略带夸张的方式精确模仿出心目中打造成型的角色形象。她的高妙表演,不仅激发了对手戏演员的互动灵感,也开启了编导的创新闸门,把山田洋次原本单纯描绘爱情的通俗喜剧提升为兼议人性多义性的生活梦幻曲。这种“表现派”表演在日本演员中比较常见,但能做到驾轻就熟、张弛有度的,除浅丘琉璃子外,也只有三船敏郎、渥美清等区区数人。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2)

浅丘琉璃子的返场,为本片带来了万丈光芒

这一次的开场,阿寅失约寅屋,取而代之的是两年不见的百合(浅丘琉璃子)。两年间,她出轨了,离婚了,剪去了长发,打算从头再来。寅屋一家人喜出望外,待百合为上宾。但婶婶询问她是否生育的话大煞风景,加上寻阿寅不遇,草草寒暄两句后,她就“莎呦娜啦”啦。她的“候鸟栖息地”定在北海道。与此同时,阿寅在北海道对岸的青森县八户市惨淡经营着推销生意。他的下一站是北海道的函馆。当时,轮船是穿越津轻海峡的唯一交通工具,全程需四个小时以上。连接北海道和本州的青函海底隧道尚在施工中。修建青函隧道的代价极其高昂(历时二十四年,耗资27亿美元,33人殉职,伤残人数超过千人)。高仓健主演的《海峡》(1983)就是这条世界最长海底隧道艰苦修建过程的真实再现。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3)

婶婶的话大煞风景,让乘兴而来的百合败兴而归

阿寅在八户与一位东京某大公司的课长萍水相遭。这位课长名叫兵头谦次郎(船越英二),五十多岁,因厌倦了索然无味的生活而离家出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精神重压,让规行矩步的白领一族倍感疲惫和空虚,他们渴望跳出压抑的樊笼,呼吸自由的空气,反思人生的旨趣。兵头是那一代日本“工作狂人”的写照。兵头羡慕落拓不羁的阿寅,甘愿与其为伍,浪迹天涯。而他俩在函馆海边饭馆与百合的偶遇,为这次北海道之旅增添了妙不可言的情趣。有“日本马斯特洛亚尼”之称的船越英二是大映公司的当家小生之一。他主演的《我2岁》(1962)曾在我国公映过,抚育婴儿的罕见题材饶有风趣。而他此前主演的市川昆另一名作《野火》(1959)让他收获了影帝大满贯。他与“大映”的头牌女星若尾文子合演过五十余部电影,其中我最推崇川岛雄三的《安详之兽》(1962),那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杰作。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4)

阿寅在青森县的八户市与大公司课长兵头萍水相逢

函馆旅店暖脚热身后,北海道“锵锵三人行”正式启程。他们先是在长万部町品尝了当地名食“螃蟹饭”,紧接着来到盐谷的海滩,《故乡的废宅》的旋律复又响起,三人在海边嬉戏玩耍, 夕阳下的剪影为影片涂上了如梦如幻的色彩。因囊中羞涩,当晚三人索性在盐谷站无人值守的候车室里过夜,早起洗漱时的古怪模样令几位坐火车通勤的中学生一脸愕然。为筹措旅费,三人在札幌市的街头贩卖钢笔。兵头冒充失火钢笔厂以笔抵资的可怜员工,摆地摊推销质量低劣的万年笔(日本称经久耐用的钢笔为万年笔)。阿寅和百合扮作夫妻当托儿。在他俩的雄唱雌和之下,面相憨厚的兵头引得路人同情心泛滥,转眼间万年笔销售一空。与《法外之徒》冷血无情的犯罪场面比起来,这个雕虫末技的小圈套只能算作恶作剧了。观者忍俊不禁之余,对道义上的些许冒犯也就一笑了之啦。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5)

三人在海边嬉戏,夕阳下的剪影为影片涂上了如梦如幻的色彩

小樽市是“锵锵三人行”的最后一站。继《寅次郎的故事5:望乡篇》之后,山田洋次第二次把小樽选作“寅次郎”电影的外景地。那个年代的小樽静谧、淳朴,游客稀少,当下却已是小资青年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地,这主要归功于岩井俊二的《情书》(1995)。“藤井树”和“博子”足迹所至的小樽运河、天狗山、手宫公园、玻璃工作室等地标,都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朝圣景点。在小樽的运河边,兵头坦承此次出走的主要目的是寻访三十年前的初恋女友。她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如今,丧偶的女友在小樽绿町开了间“袖珍”茶室。本以为兵头会像《破碎之花》中的“比尔·莫瑞”一样,在与前任女友重逢后有段故事,谁知什么也没发生。扮演兵头初恋情人信子的岩崎加根子也是日本影坛的老面孔,她曾在栗原小卷主演的《忍川之恋》(1972)中成功塑造过“加藤刚”的姐姐。信子对兵头旧情难忘,欲诉衷肠,而兵头果决斩断了情丝,转身而退。中年男子的情感波澜,大多源自对婚姻生活的失望和迷茫。兵头也不例外。好在成熟理智的他们往往选择隐忍和认命,不去开启心中那扇欲望的闸门。但无论如何,这段静水涟漪的插曲都是段哀而不伤、深情婉转的人生眷恋吧。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6)

兵头与小樽的初恋情人信子相见,信子对兵头旧情难忘

在小樽的码头,三人话不投机,分道扬镳。阿寅回到寅屋后反省自己的言行,后悔不迭,恰在此时百合惊喜现身,两人重归于好。暂居寅屋的时光,百合展出自己大度、洒脱、慷慨、贤惠的一面,深得大家好感。但左邻右里的流言蜚语尤其是御前和尚和“章鱼”厂长的非议之词让寅屋一家人伤心不已。这个不和谐音符,体现了复调的人性。一来百合的夜总会歌手身份和短暂的婚史在当时的世俗眼光中还是被看低的忌讳,二来阿寅突如其来的亲密恋情让以他为笑柄的邻里措手不及,心生醋意。这就是所谓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吧。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7)

左邻右舍关于阿寅百合的流言蜚语让寅屋一家人非常郁闷

阿寅送百合去低档夜总会上班,目睹了令他心酸落泪的场景,在乌烟瘴气的逼仄空间内,百合强颜欢笑,忍气吞声。唱歌从梦想沦落为觅衣求食的工具。阿寅渴望助力百合实现梦想,他幻想有朝一日为百合举办一场演唱会。幻想在金碧辉煌的舞台,百合华冠丽服,闪亮登场,为台下的万千观众演唱自己心仪的歌曲,接受如雷贯耳的欢呼和掌声,接受歌迷献上的鲜花和绸带。曲终人不散,百合和所有观众都感动落泪。平民的梦想是支撑他们踽踽前行的精神力量,哪怕深知它是痴心妄想,也要聊此慰平生。顾长卫《立春》(2007)中的王彩玲不是也憧憬过阿寅描绘的盛景吗。电影打动人心之处,多半充溢无能的力量。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8)

阿寅为大家描述有朝一日他为百合举办演唱会的场景

兵头造访寅屋,答谢阿寅,带来的伴手礼是哈密瓜。哈密瓜在日本属于奢侈水果,价格昂贵,一颗动辄几千日元。这个价格,对于月薪数十万的大公司中层兵头来说当然是小意思,但对收入微薄的下町平民来讲就算得上天价了。婶婶把哈密瓜分为六份,唯独遗漏了刚跨进家门、风尘仆仆的阿寅。不出意外,阿寅又挑理了,又发火了。但阿寅这次的雷霆之怒,情有可原。在街坊邻居眼中,他是一事无成的二流子,回到寅屋后,叔叔婶婶和“章鱼”厂长对他也偶露轻慢嫌弃之意。这很让阿寅失光落色。所以,这次看似无理取闹的挑衅,其实是积怨已久的爆发。他计较的岂止是哈密瓜,他更在乎自己在家中的分量。眼看阿寅不依不饶,局面无法收拾,叔叔假意暴跳如雷,婶婶详装痛哭流涕,百合也板起面孔,厉声斥责阿寅的冥顽和无礼。阿寅自觉寡不敌众,无奈鸣金收兵。由此看来,对于草根庶民来说,有意为之、虚张声势的发作是解决矛盾的绝佳手段。这一点,阿寅早就心知肚明。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9)

一家人和百合分食哈密瓜,唯独遗漏了门外的阿寅

冲出家门的阿寅并没有借酒浇愁,只是躲在题经寺的门房里吃了碗拉面。夜雨淅沥而落,他不禁担心起夜场卖唱、未带雨伞的百合,匆匆返家。于是,“寅次郎”系列中最浪漫的、也是本片点题的一幕开场了。撑着油纸伞的阿寅侧立柴又站台,装作若无其事地卖单,余光则扫视着下车的人流。神情落寞的百合蓦然望见阿寅,惊喜万分,兴奋地跳进伞中。两双孤单的手握在一起,共撑一把伞。百合一句句调侃着阿寅,阿寅一句句貌似赌气地回应。我注意到这把伞一直倾斜在百合这一边,雨水已经打湿了阿寅的手臂。镜头拉远,雨夜的浪漫笼罩着两个相互取暖的梦旅人,一步步走向灯火阑珊的家园。山田洋次很会拍伞戏,他在“寅次郎”系列中为倍赏千惠子、松坂庆子等人拍了多场曼妙动人的伞戏。但放眼影史浮光,我认为真正神乎其技的伞戏,出现在雅克·德米的《瑟堡的雨伞》(1964)和丁荫楠导演的《逆光》(1982)中。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10)

同打一把伞的阿寅和百合上演了“寅次郎”系列最浪漫的一幕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阿寅和百合是天造地设的一双。樱花和阿博也认为只有百合最适合阿寅,也只有她能降得住阿寅,他俩决定撮合这对欢喜冤家。于是,樱花抱着试探的心理,惴惴不安地询问百合是否有意嫁给阿寅,没想到百合一口答应下来。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樱花和婶婶喜极而泣。正当一家人沉浸在苦尽甘来、好事将近的欣喜之中时,阿寅给大伙儿兜头浇了盆冷水。他再一次退缩了。与其说他顾忌自己飘零的生活状态和寒酸的经济收入,无法承诺给百合幸福的婚姻,不如说他深刻地意识到两棵无根漂泊的浮萍一旦相守,势必陷入愈发不可消解的寂寥。这就是所谓的“情到深处人孤独”吧。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11)

百合答应嫁给阿寅,这时,她的眼中闪烁着动人的光亮

百合怅然若失地走了。雨水敲打着窗框,撩拨着阿寅的心弦。他向樱花道出自己的愁绪:她和我一样都是候鸟,只有肚子饿了、翅膀受伤了的时候,才到这个家住一住,迟早会飞回蓝天的。这番独白化用自戈达尔《法外之徒》的“无脚鸟”旁白。但参考“无脚鸟”另一位受益者王家卫的说法,这个神句其实并非戈达尔的原创,而是滥觞于古老的印第安传说,最先引用它的艺术作品也并非戈达尔的《法外之徒》,而是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戏剧《琴神下凡》。不管怎样,这段化用的睿语用在阿寅和百合身上是贴切的,也为山田洋次插上了幽邃的翅膀。

你可曾记得那年寅次郎的故事(首次独家全景式评述寅次郎的故事)(12)

阿寅向樱花道出内心愁绪,这段话也是他和百合生活的真实写照

浅丘琉璃子是《寅次郎的故事15:鸳鸯伞》真正的主角,所有情节都围绕她的存在而展开,她的表演甚至超过了渥美清,她也囊括了当年日本电影界的两个重头奖项(《电影旬报》最佳女主角奖和蓝丝带最佳女主角奖)。多年之后,当她与自己的亲密爱人分手时,一定会回想起这部钩深致远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两段故事讲述的其实就是自己姻缘的前世今生:当你感觉他远在天边时,他已走入你的心田;当他认为你触手可及时,你自己却渐行渐远。哪里有什么爱的真谛,你最终拥有的,不过是无法与人相容的孤独。也许那一刻,她才心领神悟,阿寅和兵头的选择都是对的。(作者:秋风,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