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王鸿岗照顾住在重症监护室的母亲。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单位就有这样一个人,照顾重病的双亲十多年,从无怨言,单位同事都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市关工委负责人对记者说道。这名孝子名叫王鸿岗,在父母患病的十多年里,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传承发扬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父母重病考验着孝心的坚守
2009年,王鸿岗的母亲右腿开始出现不适,有时候使不上劲,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王鸿岗赶紧带母亲到医院,做了CT、核磁、B超等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病灶。王鸿岗只有先把母亲送进市一医院中医科治疗受伤的膝关节,每天的理疗都要到专门的理疗室,母亲行动不便,他只能每天请半小时假,赶到医院把母亲从病房抱到理疗室,又忙着回去上班,下班了又赶到医院,把母亲从理疗室抱回病房。两个半月后,母亲出院,但已经离不开拐杖了。
从此,王鸿岗成了母亲的“拐杖”,带着母亲踏上了求医问药之路。医院换了一家又一家,医生看了一个又一个,母亲的病最终确诊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家医院会诊后,都建议放弃对母亲的治疗,但是,王鸿岗一直坚持着。母亲在武警云南总队医院住院时,住院楼没有电梯,王鸿岗仍会把母亲背下楼晒晒太阳。母亲需要24小时不间断吸纯氧,家里最多时预备了20瓶氧气,为了省钱,王鸿岗舍不得请搬运工,每次更换氧气瓶,都是他和厂家的工人一起搬运。2014年5月3日,母亲再度昏迷,被送到市二医院。医生检查后,下了病危通知书,母亲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直到现在。
生活的突变仍在继续,命运对王鸿岗的考验也在继续。2011年,父亲被查出了胃癌晚期,这对王鸿岗无疑是晴天霹雳,对这个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听到这个噩耗,王鸿岗不禁失声痛哭。在家人的陪伴下,父亲来到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了开胸治疗。
面对突变的生活,王鸿岗多少次独自痛哭,但面对家人,他又擦干眼泪,给他们鼓劲和安慰。“父母的生命哪怕有一丝丝希望,我都想挽留,都要争取。”王鸿岗说。
精心照料诠释着孝道的真谛
术后虚弱的父亲需要时时陪护,重症监护室里的母亲需要每天照顾。从此,王鸿岗成了家里的掌舵人,带领着家人开始了漫漫坚守。
父亲出院后不愿走动,王鸿岗就经常带父亲回老家探亲访友,还在家附近的社区,为父亲找了一份管理图书借阅的工作,让父亲的生活充实了很多。父亲的笑容多了,精神也慢慢好了起来。2015年,由于癌细胞扩散,父亲又病重,住进了市二医院住院部21楼,而母亲就住在3楼的重症监护室。那段时间,3楼到21楼,21楼到3楼,王鸿岗每天下班后就在医院里这样来回跑。王鸿岗说:“最痛苦的事就是看到父母生病痛苦,自己却没有办法。常常看了3楼的母亲,流着泪出来,抹干眼泪又到21楼,强挤笑容陪护父亲。”
就这样,王鸿岗一直用心用情照顾着双亲,2016年父亲去世,王鸿岗就把那份对父亲的爱和思念,一起倾注在对母亲的呵护和照顾上。
六年来,每天下午四点不到,在市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门口,王鸿岗就已经穿好防护服,等待着每天仅一次的探视时间。四点一到,门一开,他便快步走到母亲的病床前,跟母亲说道:“妈,我来了。”他一边说着话,一边为母亲洗手、洗脸、擦拭身体……从一进到病房,就没闲下来过。“从2014年到现在,除非是工作上实在有事走不开,不然我每天都来。”王鸿岗说。因为是暑假,王鸿岗的儿子王程天天跟爸爸一起来看奶奶。王程进到病房,熟练地给奶奶吸痰、吸鼻涕、喂香蕉,不时凑在奶奶耳边说悄悄话,奶奶随即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王鸿岗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下,卧床多年,母亲身上没长一点褥疮。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萍见证了王鸿岗一家在病房里的点滴。“在病房里看得太多了,有些家属进来一二十分钟看看病人就走了。但王鸿岗家天天都有人来照顾老人,天天都要帮老人擦洗身体,我们都被他们的孝心深深感动。老人长期卧床,精神上和身体上能支撑那么久,离不开子女的坚持和照顾。”陈萍说着话,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扛住压力挺起精神的脊梁
从父母患病以来,治疗费用就像一座“大山”压在王鸿岗肩上。母亲在重症监护室的费用,每年医保和医疗互助报销后,自费部分还需要20余万元。王鸿岗卖了所有房子,用于给父母治病,但经济压力仍然很大。最拮据的时候,王鸿岗带着年幼的儿子租住在40平方米的旧屋子里。
“父母相继患病住院的那段日子是最煎熬的,睁开眼就是挣医药费,看到父母被病痛折磨,我心疼不已,经济上、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有时压得我快喘不过气。”王鸿岗回忆起那段时光无限感慨。
王鸿岗的小妹王昕说:“哥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孝敬父母尽心尽力。父母生病这些年,我们兄妹之间从来不会计较谁出钱多、谁出钱少,大家相处得很好。我哥作为老大,承担了太多责任和压力,把爹妈照顾得特别好,我们都看在眼里。”
生活的突变没有压倒王鸿岗,家庭的不幸没有击垮王鸿岗。在照顾父母的同时,王鸿岗也没有耽误工作,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他还挤出时间学习,取得了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并受聘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教师,多次为广大农业工作者授课讲学,助力脱贫攻坚。几年来,他结合本职工作,专攻心理学,积极参与市妇幼医院、华府医院的青少年心理援助活动,多篇学术文章获专家赞誉、被媒体转载。
“苦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王鸿岗说。虽然身处困境,但王鸿岗从不退缩,迎难而上,用爱心、孝心、责任心为患病的父母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构筑了一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
(作者:本报记者张袁子奇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