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能见到你们的两位“脑公”了。
谁?《欢乐颂》里的唐长老和小包总呗!
一言不合就开车、见面三次就啪啪的唐长老,每次出场都把人撩得酥酥痒痒呐。
更别提集“肉欲”和“霸道总裁”于一体的小包总了——每次看完,浑身都要湿了吧?
好的小巴克制一下。
毕竟看到两位“脑公”的新图景时,小巴是懵逼的。
穿着村装、啃着地瓜、傻得冒气的造型,是咋回事儿?
怀着为你们“脑公”抱不平的心,小巴去看了这部名字听来不明所以的剧。
大江大河
Like a Flowing River
导演:孔笙 / 黄伟
主演:王凯 / 杨烁 / 董子健 / 童瑶
不看不知道,还有被贬出宫的高贵妃呢!
人家在《如懿传》里是这样的。
到了《大江大河》却成了屯里的村姑。
小巴就就犯嘀咕了:剧组这是咋啦?
在国产剧盛行把人拍得像滤镜本尊的当下,这是在捉弄演员吗?
在事先没了解背景和剧情的状况下,小巴一口气看完了1-10集。
看完后,惊呆的小巴恍然大悟:
开播一周、豆瓣评分坚挺在8.8,短评区一片赞誉的《大江大河》,果然实至名归。
毫不客气地说:
2018年国产剧丢的脸,都被这部《大江大河》给挣回来了。
凭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来看这部剧在豆瓣的简介:
对,这是部以“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的年代剧。
它的故事,充满了父辈们忆苦思甜的味道,带着满满的尘土和霉味。
应该说,年轻人很难感兴趣。
甚至还有网友这样吐槽:
“当年改革后,高考是考前单位或村委开证明,而不是政审材料吧?再者,政审材料也应该是招生单位审查,而不是革委会审查吧?”
对此,小巴想说:
历史有宏观和微观之分,政策也有中央和地方之分。
而《大江大河》展现的,正是那个宏观时代背景里的微观个体。
就像大学室友安慰宋运辉时说的:
虞山卿这句“拨乱反正的政策已经下达,你家拨乱反正只是时间问题”,属于轻描淡写的台词。
但“时间问题”背后隐藏的,却是无数人的苦苦等候,甚至一部分人的腥风血雨。
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背后隐藏的部分,不能拍出来。
《大江大河》所做的,就是掩盖好需要隐藏的部分,然后把它包装成一个血气方刚的励志故事。
所以在目前已经播送的10集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剧情:
初中毕业就下乡做知青的宋运辉,抓住1978年恢复高考的机会,考了全县第一。
却因父亲曾被迫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全家被判成“黑五类”,而失去上大学的资格。
面对决定人生走向的重要关口,向来木讷的宋运辉爆发了。
他堵在镇革委会(特殊时期对乡镇政府的叫法)门口,跟负责人李主任杠上了。
一个被人民打翻在地还要被踏上一只脚的“黑五类”,怎么跟政府领导杠?
秘诀是:背诵邓小平同志拟定的中央文件。
“关于1978年高考,中央文件指出,招生主要抓两条:一是重视本人表现,二是择优录取。不管出身什么家庭,只要爱党、爱国家,本人遵纪守法就行。”
李主任告诉他背1000遍也没用。
他就说要背1001遍。
不得不说,这场景让小巴想到孙红雷在《征服》里的那句名言:
“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可能许多读者不太清楚:都“全县第一”了,为啥还没资格上大学?
其实在那个特殊时期,上大学不是论成绩,而是靠出身。
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是“臭老九”,没资格上社会主义的大学;
而出身贫寒、脑袋里文化空白的人根正苗红,才有资格上大学。
当年甚至有个被全国人民争相学习的“白卷英雄”张铁生。
中间手持纸张的人就是张铁生
“白卷英雄”,顾名思义:因为考试交白卷,而被人们封为英雄。
这不是段子,而是40多年前的真事。
类似的怪事,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屡见不鲜。
比如被邓小平同志划为特区的深圳,并不是你想去就能去。
得先到市公安局报备,审核通过开具边境通行证,才有资格到深圳去。
大概就是类似这样的证件
那个特殊时期里,充斥着太多类似的事情。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在太匪夷所思。
而《大江大河》展现的,就是人们从这个荒诞的特殊时期,努力挣脱出来的过程。
宋运辉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之后的剧情,就是他争取到了上大学的名额,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日常。
真正助他一臂之力的,其实外柔内刚的姐姐宋运萍。
她也考上了大学。
但她意识到出身问题给家人带来的灾难。
也见识到弟弟求取大学时的韧劲和血性。
所以接到只批准一个名额的通知时,她选择了弃权。
这个举动,有三个层面的信息。
第一层很表象,它改写了姐弟俩的人生。
第二层稍内敛,它再现了特殊时代,困难家庭面对人生抉择时,总有人要被牺牲掉的辛酸和苦楚。
第三层很隐蔽,它凸显了姐姐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隐忍性格。
就目前的剧情走向看,这性格很可能在后边要了她的命。
为什么?
因为她那为人粗犷的丈夫,雷东宝。
不可否认,雷东宝是真爱宋运萍。
跟他一块,宋运萍也露出前所未有的欢欣。
但从目前的10集内容,结合这部剧喜欢“草灰蛇线、伏线千里”的特征,小巴觉得:
宋运萍最终因雷东宝丧命的结局,剧情里充满了暗示。
怎么暗示的呢?
在俩人两次最重要的时刻。
第一次是俩人初见,雷东宝就踩死了宋运萍刚买来的长毛兔。
踩在哪里呢?头!
第二次是俩人新婚,雷东宝扛起宋运萍就往屋里钻,把她撞在了门框上。
撞到哪里呢?头!
这两次误伤,雷东宝都是没完没了地道歉,宋运萍则继续原谅对方。
可能是小巴想多了,也但愿是小巴想多了。
只是充满暗示和隐喻的优秀剧情,实在是由不得小巴不大开脑洞啊!
不然真心没法领会剧情的精妙绝伦。
比如第一集里,姐弟俩到镇革委会送政审材料被老猢狲拒绝了。
姐姐让弟弟先回家,她有办法对付老猢狲。
当时的镜头是这样的:
大家可以重看这段,是不是有一丝不安的情绪传递过来?
只不过《大江大河》没有俗套地使用旁白,反而留出大量空白,等待观众自己解读。
所以,我们既无法得知姐姐说的办法是什么,更不可能知道她的心思。
我们只能感受到:这里的情绪让人不安。
剧情继续往下推:姐姐重新走入镇革委会大院,停在办公室门口。
结果里边传来李主任训斥老猢狲的声音,要他向上级交待自己的问题。
李主任说要老猢狲回去写详细材料。
听到这话时,宋运萍的反应是:
这是个若有所思及至幡然大悟的过程。
紧接着,她猛推开门,赶在老猢狲出门前,大踏步走向李主任。
所以:去找李主任,就是姐姐想到的办法?
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是:
这是她临时起意,而非最初想法。
剧情没再交待,而是透过宋运萍父亲的一个举动,揭开了表象背后的龌蹉。
因为怕得罪人,他给老猢狲送中药示好。
但因为在路上、人多没法开口,老猢狲看看宋父手里的东西,就说:
“不方便的话,换个地方说。”
这么驾轻就熟的人际技巧,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
在老猢狲的住处,宋父说准备了草药、给雷干部补身子。
精通中医的宋父说:
“我看您眼袋发青、顶发稀少,虽然没把过您的脉,但看着好像是,脾肾两虚。”
碍于领导和男人的情面,宋父没有直说老猢狲肾虚,而是带上脾虚做掩饰。
在这里,《大江大河》再次展现自己“明白人说糊涂话”的劲头。
老猢狲的肾虚,从何而来?
稍微对那个特殊时期做过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女知青是最悲惨的一类。
她们没办法像男人那样长期从事笨重的体力活,再加上想获得返城名额等好处,最直接、高效的办法,就是奉献自己的身体。
电视剧里对此做过直接呈现的,是高满堂的《北风那个吹》。
知青帅子因事被联防办抓走。
为救他出来,爱慕他的女知青刘青,在领导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下,不得不在办公室里跟他做了苟且之事。
联防办这才放了帅子。
女知青借身体获取好处,在那个特殊时期,是公开的秘密。
宋运萍最初的办法,怕也是这苟且交易。
这就是《大江大河》厉害的地方:
它呈现出来,是大时代背景里,个人的努力奋斗与刻苦经营;
但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它会揭开一个角,让你看到背后的肮脏与不堪。
暂时领会不到的,可以享受到个人奋发图强的意气风发;
可以领会到的,也能看到特殊时代里,个人被碾压的玉碎与辛酸。
能做到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大江大河》的幕后班底:正午阳光!
“正午阳光”可能有人不太了解,但他们制作的电视剧,大家肯定都知道。
我们简单扒拉几部:
2014年的《北平无战事》和《父母爱情》;
2015年的《琅琊榜》和《伪装者》;
2016年的《欢乐颂》和《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2017年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正午阳光是出了名的“抠门”和“考究”。
怎么说“抠门”呢?
比如借“小包总”杨硕的婚礼这天,孔笙导演看到几位主咖都西装革履,决定择日不如撞日,把三个人拉到房间就拍上了。
于是就有了这张视觉主海报。
至于说“考究”,那更有的聊了。
首先是服化道“考究”。
远的不说,就《大江大河》里,服化道都精细得让人叹为观止。
故事发生在1978年,视觉上必须得符合1978年。
且不说剧组根据历史照片,1:1比例还原制作了贫穷败弱的小雷家村。
大到镇上革委会办公楼、绿皮火车、架子车,小到主角身上洗褪色的裤子、红色的大背心、绿色胶鞋等等,《大江大河》都让人“穿越”回那个年代。
尤其这里,大家注意下宋运萍的皮筋:
在八九十年代,女人用来扎头的皮筋,就是这样的。
小巴当年还偷过老妈这样的皮筋,去弹小姑娘的额头。
除了服化道,调教演员的“考究”,也是业界良心。
比如宋运萍把政审材料放到宋主任办公桌上时,大家注意看一下这个动作:
她用手校正两份档案袋的位置,让它们整齐划一;然后慢慢抽手、急促喘气、用力又笨拙地鞠躬。
这个特写镜头的细节,不仅凸显的是宋运萍的小心翼翼,更凸显了这两份材料对于她和弟弟的重要性。
诸如此类“考究”,都极大提升了《大江大河》的观赏性。
再多夸奖的话,小巴就不说了,留待朋友们看剧时,自行体会吧。
文/巴塞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