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这副对联曾多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下,被孙中山和蒋介石赠送给党内同志和部下,如:
孙中山
孙中山赠黄兴。1914年,孙中山在总结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的经验教训时,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党内“意见分歧,步骤凌乱”,“未尝以统一号令,服从党魁为条件”。因此,孙中山决定建立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绝对服从“党魁”个人,并要在誓约上加盖指模,黄兴对此表示反对。但是为了避免党内纠纷,黄兴决定在中华革命党召开成立大会前夕,前往美国游历。临行前,黄兴宴请孙中山。叙别时,孙中山书此联赠给黄兴,表达了对黄兴的信任和盼其早日归来的心情。
黄兴
孙中山赠蒋介石。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的叛军围攻总统府。危急关头,孙中山在左右的帮助下,化装成医生,脱离险境,避难永丰舰。此时远在奉化老家的蒋介石在接到孙中山的密电后,毅然冒死赴难。登上永丰舰后,不畏生死,指挥战斗,于孙中山共同度过了50多个艰难的日夜,由此蒋介石深受孙中山的信任。1923年1月,蒋介石回到上海,在莫利爱路29号拜见孙中山,并请求孙中山为他书写对联。这时正值讨贼军光复广州,各路军政首脑纷纷电催孙中山前去组建大元帅府,孙中山的心情特别愉快,立即答应了蒋介石的要求,写下了“大道三行也,天下为公”和这副对联赠送给蒋介石。对联上款为“介石吾弟属书”,下属“孙文”,足见其对蒋介石的器重和二人的亲密关系。
蒋介石
蒋介石赠盟兄。陈其美、黄郛和蒋介石是同乡,又是留日同学,情投意合,关系密切。三人曾互换兰谱,结为兄弟,发誓祸福同当,甘苦共尝。为表明心迹,蒋介石还将此联刻在两柄宝剑上,分送二位盟兄。后来蒋介石在二位盟兄,尤其是陈其美的扶持下,步入了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领导核心,得以共享早年革命历史的荣耀;而黄郛则成了蒋介石日后推行对日妥协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和替罪羊,尝到的只是耻辱和唾骂。此外,蒋介石在建立蒋家王朝后,还喜欢把这副对联书赠给他的那些“忠实部下”,以示恩宠。
陈其美
那么,这幅对联的作者究竟是谁呢?有的说是孙中山,有的说是蒋介石,还有的说是集古诗成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香港著名作家梁羽生考证,这幅对联的作者是清末的沈翊清。
梁羽生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日本陆军大操,清廷派沈翊清为特使赴东京观操。沈翊清观操后赠中国留日陆军学生七绝诗一首道:
上国威名溯有唐,敢辞长剑倚扶桑。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当时陈其美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他很喜欢这首诗,就抄下来送给了孙中山。孙中山特别欣赏诗中的后两句,这主要是因为它在革命处于困难时期,起到了唤起共鸣、激励斗志的作用。蒋介石喜欢书写此联,完全是效法孙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