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做梦经常出现走、跑、爬等各种动作,但由于只关注梦的结果或者内涵,而忽视了做这些动作的过程。

其实一直以来,做梦时进行位移动作都会感到或多或少的不协调感,比如忽快忽慢,忽高忽低等,因此梦中移动时很多时候会出现空间的扭曲或与现实不一致。

关于做梦的解释(梦的最新解释)(1)

比如在一层跑着跑着就跑到本应在二层的门口、某两处不相干的区域在梦里相连了等等,但我们很少会细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时候做梦,在梦里经常出现被怪物追逐的情形,却基本每次都能靠狂跑甩掉,梦中和现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在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在梦中的行动很不一样了:心里想着极快地跑开,腿脚却怎么也跨不出去,四肢不接受大脑指挥的感觉,但力气已使出去了,让人觉得特别累。

这种和小时候很不一样的情况起始以为是梦里的“剧情需要”所致,后来查了解梦,大意曰: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心理压抑所致。

关于做梦的解释(梦的最新解释)(2)

似乎很对,但又似乎是万能答案,所以我不太认同,但也无法解答。

直到昨晚,又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在修一辆单车,好像要和同学一起出行,几个同学招呼我一声,就先走了。车未修好,我只好跟上去,但他们跑得很快,当我跑到校门口时他们已经去远了。

我急了,想大步追赶,但跨步的意识已经出现脚却很久还没行动。这时一个后到的同学超过我跑到前面去了,这一瞬间我清楚“看到”我的脚跨在半空不动,对方却跑了好几步,就像他在跑而我正处于静止状态。

这个情景很诡异,更诡异的是我的意识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就像在游戏里,别人是正常的,而我卡帧了(上帝视角)。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在人年少的时候身体在发育,身体的协调性还不够稳定,大脑发育也不够成熟,睡着后分不清梦境和现实,在做梦时身体会随着梦境做出相应的动作,所以人们总说少年和小孩“睡觉不安稳”,睡着了也会乱动甚至滚落床也不会从梦中醒来。

这时他们现实的动作和梦中的动作接近一致,大脑接收到的梦中和现实的动作反馈也一致,所以不会出现不协调感,因此小时候在梦中想快跑,是真能跑起来——对应的是现实里的乱蹬腿、蹬被子。

关于做梦的解释(梦的最新解释)(3)

当人成长后,身体和大脑都趋于成熟,身体的协调性相对稳定了很多,最主要的可能是大脑在无意识时能够自我思考并进行基础的避险行为了。

依据是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养成了良好的“规避危险”的行为习惯(包括人身危险和人际关系危险等),这种习惯即使在睡着后也能保持一定的约束力。

比如你在课堂上打瞌睡钓鱼,口水流下来了,突然一激灵醒了过来,且第一反应就是立即擦掉嘴角挂下的口水,这很可能是大脑在你流口水时在你耳边低声警告:你流口水了你要社死了!而且大脑也做好了准备,等你一吓醒过来时就马上指挥你的手把口水擦掉。

当然,很多时候你在清醒时会猛然醒觉如果自己擦口水的动作过大反而会引起大家注意,这时你会偷偷瞄一眼周围人的反应然后再做一个擦汗或者抓痒的假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社死行为。

可以理解成,大脑有部分意识是独立于你的控制之外的,总是用第三人称视觉来监控你的一举一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潜在意识),必要时给予你提醒和直接的规避行为指令。

当你常用的意识模式(主意识)重新掌控大脑时,潜意识就会隐藏起来,这时你就能重新发出动作指令改变刚刚的“无意识”动作。

关于做梦的解释(梦的最新解释)(4)

综上所述,极有可能我们做梦时,主意识会进入休眠状态,在梦中的行为也是由一个独立意识控制,姑且称为梦境意识。

梦境意识会捕捉你的记忆碎片,然后拼接成新的场景和事件,再告诉你在梦中你应该做什么。

此时潜意识会作为“旁观者”存在,如果潜意识接受并认可梦境意识的指令,且不进行干预,那么你在梦中就能成功完成这个事件。如果潜意识不认可,那么它就会拦截梦境意识的指令,并发出危险信号试图唤醒主意识,你就会产生强烈的违和感并醒来。

比如,梦见死去的人,如果是对你有敌意的,潜意识会提出抗议:这个人已经死了,他出现在这里要对你不利!于是它向主意识传递害怕或愤怒等强烈情绪波动,把你唤醒。但如果是对你友善而无害的,潜意识觉得无所谓,一般会继续由梦境意识主导。

这有点像运行一个程序,如果出现恶性bug,那必然会报错并中断程序,如果出现良性bug,一般不会影响继续运行。

因此在梦中,就算梦境意识发出指令:“我必须快跑”,但潜意识知道你是在睡觉,没有必要跑,若然躯体做跑的动作,反而会引发意外,于是它拦截了向腿脚发出的“跑”的指令。

又因为腿脚没有“跑”的动作反馈,梦境意识就一直让梦中人处于“跑”的等待状态,这时就出现了梦中想跑,但腿脚不听使唤的“卡帧”情形。

如果按上面所述,那么在梦中应该根本无法跑动才对,那为什么还是能跑,只是“跑起来很艰难”而已?

上面已经提到过,梦境意识是逐个逐个事件进行输入并判定是否成立的,前者成立再对后者进行输入并判定,类似线性流程图(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几乎所有的梦都是单线行进的剧情,多线同时发展的基本没有)。

关于做梦的解释(梦的最新解释)(5)

然而,判定每个梦境事件是否成立的条件仅仅是该事件不会被中断,也就是主意识不会醒来。至于事件的过程或动作细节是否完善或合理,对结果没啥影响。

以“跑步”事件为例,在梦中“跑”这个行为成不成立不受“是否完成跑这个动作”的条件影响。在创建“跑”这个事件时,梦中的我已经做出“跑”的动作,但由于没收到“跑”的动作反馈,我只能一直维持“跑”的初始动作。

经过一段时间后,梦境意识等待超过动作反馈时间了,就自动脑补了“跑”的过程,并判定此事件成立。于是我在梦中很久才跑了一步,但跑的细节我完全记不起来。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在梦中会做自己从来没做过的操作了,比如开枪,梦境意识只告诉你“你开枪射杀了某人”,于是你在梦里开枪杀了某人,但你怎么也想不起来开枪的动作,就算有动作,也多数是从影视或游戏记忆中剥取出来的。

关于做梦的解释(梦的最新解释)(6)

总结一下,我们有三种意识:主意识、梦境意识、潜意识。

主意识是我们清醒时主导我们思维的意识,指导我们主动思考,属于最高层级的意识,但我们休息时它也休息。

梦境意识只在我们睡着后才出现,受主意识的影响而进行梦境创作,有一定的主动性,属于中层级的意识。

潜意识属于最基础的意识,无时无刻都存在,是完全被动的应激性意识,可以理解为本能,它能被动识别重要事项并进行对应的优先级最高的应激反应。

那么描述一下,在我昨晚做梦时,这三种意识是如何反应的:我睡着了,主意识也睡着了。

梦境意识开始主导我的大脑,它根据主意识在白天的情绪反应捕捉各种相关情绪的记忆碎片准备梦境创作。而潜意识一直在暗处冷眼旁观。

终于,梦境意识建立了梦境主题和一个大致的剧情框架,那就是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出行,但在出行前我的自行车坏了,同学们率先出发了,我必须赶快追上他们。

梦境意识把“和同学一起出行”主题强调后,开始创建梦境事件:

事件1:我修单车(梦境地点:宿舍前,实际取自是大学时某个地点的记忆)

事件2:同学们率先出发了(梦境表现:同学向我打招呼后跑远,大概取自一起去网吧的记忆)

事件3:我放弃修单车,并追到校门口(梦境表现:瞬间从宿舍前“追”到了校门口,只有事件起始和完成的点,并没有追的过程;校门口取自高中的记忆)

事件4:我很急,想借着校门口的斜坡大步追赶(梦境表现:可能是“大步跑”这个动作被潜意识拦截,梦境意识只能将我第一个“跑”的动作定格,但一直没能收到跑的动作反馈,在超过动作反馈时间后,自动补全跑的动作;但由于未完成事件4,我不得不继续“跑”。于是就出现了我陷在跑的环节,跑得很吃力,而且卡帧的情况)

这时,潜意识可能认为我陷入了危险境地。

事件5:一个同学超过我,并回头向我打招呼,我更急了(梦境表现:卡帧的我看着那同学跑到前面,很清楚地看到我不动而他跑了好几步的对比)

关于做梦的解释(梦的最新解释)(7)

这时潜意识知道这个对比能解答我心中萦绕已久的疑问,又或者它认为必须要将我从危险境地中拯救出来了,于是赶紧向主意识发出通知,主意识被唤醒,梦境意识被强行中止,潜意识仍隐藏在暗处,但新鲜的梦境事件非常清晰地保留了下来。

而我的主意识也通过联系旧的问题和分析这些事件得出了以上结论。

这大概就是主意识和梦境意识以及潜意识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常见例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