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所谓“花事”,就是特指春天百花盛开,围绕在鲜花上的赏花、春游之类的事情,统称为“花事”。人们喜欢鲜花,再自然不过,因为花儿代表了青春、美丽和活力,代表了一切美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对于“花事”,人们一面喜欢它所代表的美好,另一面,鲜花易凋零,“花事”易了,青春易逝,人们又不免感叹。所以,历朝历代,关于“花事”的诗词,占据了诗词中的一个重要位置。

1. 为问先生日历,只馀花事本章,李慈铭

晚清诗人李慈铭是一个爱花之人,他全身心的享受春花第次开放的美好,一个春天,就是在种花、卖花,就算是春天即将过去,他也毫无知觉,完全沉醉在“花事”里。所以,他的《朝中措·一年无事为花忙》特别的正面,没有丝毫的哀伤:

一年无事为花忙,赢得几春光。

卖到街头红药,正看绿树阴长。

桃先桃后,梅棠杏李,次第丁香。

为问先生日历,只馀花事本章。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1)

一年无事为花忙,赢得几春光

“一年无事为花忙,赢得几春光”,一整个春天没有做其他事情,只是为了花儿忙前忙后,最后收获了些许春光。

“卖到街头红药,正看绿树阴长”,我到街上卖过红色芍药花,渐渐的看到绿树的阴影越来越长,春天也越来越深了。

“桃先桃后,梅棠杏李,次第丁香”,桃花开放了好几轮,有先开的桃花,也有后开的桃花,然后依次是梅花、海棠、杏花和李花,接着是丁香花,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为问先生日历,只馀花事本章”,如果要问我,今天都干了些啥?那就只有“花事”这一件了。

2.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王淇

相对而言,宋代诗人王淇的这首《春暮游小园》,就有那么一丝丝的伤春之感,但主题还是明丽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赞美,对青春的赞美: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2)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自从梅花姑娘洗掉脸上的最后一抹粉红残妆,海棠仙子又醒了过来,开始把红粉涂抹在脸上。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等到了荼蘼花开了,春天的“花事”就结束了,这时会有丝丝缕缕妖娆的天棘爬过那长满苔藓的墙,夏天正式开始了。

一句,“开到荼縻花事了”,荼蘼是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有象征意义的花儿,荼蘼花开,代表了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花开时节已经过去,所以说“花事了”,一个“了”,是了结的意思,代表了人们深深的不舍和依恋,而二十四番花信风最后的楝花花开,代表的是春天的过去。

3. 谢了木芙蓉。一年花事空,陆珊

虽然一年四季,春天鲜花最多,一旦荼蘼开过,人们就开始感叹“花事了”,但真正爱花之人,却并不绝望。因为夏天还有榴花和莲花,秋天还有菊花和桂花,所以,这两季,虽然没有春天的百花齐放,但也不乏鲜花开放。但一旦木芙蓉开过,就真正绝望了,因为木芙蓉的花期是8-10月,真是“谢了木芙蓉。一年花事空”。清代诗人陆珊的这首《唐多令·用草窗韵》,表达的正是这种悲凉的心情:

谢了木芙蓉。一年花事空。

望家乡、心事归鸿。

越水胥江天咫尺,飞不过,数山峰。

画烛影摇红。乱蛩吟砌东。

待消愁、酒浅愁浓。

病骨支床眠不得,听疏雨,打梧桐。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3)

谢了木芙蓉。一年花事空

“谢了木芙蓉。一年花事空”,现在,连木芙蓉都凋谢了,真正是一整年的“花事”,从此成空。

没有了任何美好的事情来安慰我,我只能“望家乡、心事归鸿”,望着家乡的方向,心事只有一个,那就是像归去的大雁一样,恨不得早点回到家乡。“越水胥江天咫尺,飞不过,数山峰”,但吴越山水,胥江江水,一直远到天边,我却连几座山峰都飞不过去。

“画烛影摇红。乱蛩吟砌东”,红烛被风吹,红影摇动,而屋外的虫子叫声从东方传来。“待消愁、酒浅愁浓”,我想借酒消愁,却是酒少愁浓,根本不起作用。

“病骨支床眠不得,听疏雨,打梧桐”,我这一把生了病的老骨头,支撑在床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梧桐树叶上,就像打在我心上。

4. 玉人晓起惜春残。花事正阑珊,董元恺

对于爱花之人,特别是女孩,如果到了暮春,那是相当惋惜的。如果这个时候能买的鲜花,那未尝不是一种补偿。清代诗人董元恺的《一丛花·咏玫瑰花》,就描写了一个女孩,如何在暮春时节玩赏玫瑰花的:

玉人晓起惜春残。花事正阑珊。

卖花声送妆台畔,

开篮处、艳紫浓殷。

万朵氤氲,一枝芬郁,和露撚来看。

檀郎昨向鬓边安。镇日对红颜。

从今揉得花魂碎,

细匀入、湘摺罗纨。

别样风流,馀香旖旎,犹拟傍云鬟。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4)

玉人晓起惜春残。花事正阑珊。万朵氤氲,一枝芬郁,和露撚来看

“玉人晓起惜春残。花事正阑珊”,“阑珊”,衰落、凋零。女孩早上起来,就感叹到了暮春时节,春残了,春要归了,开放的鲜花也在衰落了。“卖花声送妆台畔,开篮处、艳紫浓殷”,好在化妆的时候,听到而来外面传来的卖花声,于是买了一篮,打开顿时姹紫嫣红。

“万朵氤氲,一枝芬郁,和露撚来看”,“氤氲”,指湿热飘荡的云气。很多的玫瑰聚在一起,使得上面的空气都呈现了紫红色,而拿起一枝,马上闻到了浓郁芬芳的香味,花上还带着露水。

“从今揉得花魂碎,细匀入、湘摺罗纨”,这次我不插在发鬓了,而是把它们揉碎,然后细细的匀入到湘裙和罗纨的褶皱里。“别样风流,馀香旖旎,犹拟傍云鬟”,这样,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流,玫瑰花的余香绕鼻,更加旖旎,跟插在发鬓是一样的效果。

5. 阑珊花事春初去,雨过园林,周翼椿

真正因为花落春归而特别伤感的人,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样,花时间去葬花,并写了一首哀怨的《葬花吟》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在春归后,都是一种淡淡的伤感,就像清代诗人周翼椿这首《采桑子·初夏》:

阑珊花事春初去,雨过园林。

翠竹阴森。尚有轻寒透薄襟。

绿窗日永人声静,曲罢瑶琴。

宝鸭香沉。小立阶前漫短吟。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5)

阑珊花事春初去,雨过园林

“阑珊花事春初去,雨过园林”,开放的百花也开始衰落了,春天真的要离去了,园林里下了一场雨,更是让那些花儿被雨打风吹去。

“绿窗日永人声静,曲罢瑶琴”,花儿谢了,绿叶却更加茂盛了,映得窗户都是一片绿色,日子也变长了,但人声却安静了,我弹罢一曲瑶琴,想起前人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宝鸭香沉。小立阶前漫短吟”,“宝鸭”,一种鸭形香炉。鸭形香炉里的熏香也渐渐熄灭了,我站在阶前,吟诵着诗词,真是百无聊奈。

整首词,都透露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6. 三分花事二分去,九十春光六十过,黄景仁

大多数人对于春归的伤感,是基于自己青春已逝的伤感,因为春天跟青春太相似了。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这首《三月一日道中偶成》,与其是伤感春归,更多的是伤感逝去的青春:

马上年华似掷梭,雨颠风驶奈愁何。

三分花事二分去,九十春光六十过。

几阵箫声山店远,一鞭柳色酒旗多。

压鞍诗思何能遣,半为怀人感逝波。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6)

三分花事二分去,九十春光六十过

“马上年华似掷梭,雨颠风驶奈愁何”,在马上的长途旅行,就更感觉年华和岁月如梭,因为颠簸在路上,还没到目的地,春天就快要归去了,这在雨里的颠簸,在风里的疾驰,无奈愁怎么也离不去。

“三分花事二分去,九十春光六十过”,春天的花事如果分成三份,那么现在,就已经有两份已经离去了;同样,九十日的春光,已经过去了六十日了。

“压鞍诗思何能遣,半为怀人感逝波”,“逝波”,一去不返的流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我停下来寻思诗句,但不能遣走忧愁,一般是因为怀念故人,一般是感叹已经失去的光阴。

整首诗读下来,感叹青春年华的易逝比感叹春天的易逝更多一些!

7. 花事先从桃李来,海棠红杏即相催,胡寅

对于一个隐士来说,春天实在是太美了,百花第次开,让人应接不暇,这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宋代诗人胡寅在《春日幽居·花事先从桃李来》,就充满了感动,感谢老天,感谢自然的造化:

花事先从桃李来,海棠红杏即相催。

化工节度重重好,护得山丹最后开。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7)

花事先从桃李来

“花事先从桃李来,海棠红杏即相催”,一春的花事,先是“桃花笑春风”,然后是李花洁白如雪,接着是“红酽海棠红”和红杏相互催促而至,真的是美不胜收。

“化工节度重重好,护得山丹最后开”,“化工”,大自然的造化。“节度”,约束。大自然的造化将百花约束得很好,它保护得当,使得山丹花在最后开放,让我们在三春各有不同的鲜花得以欣赏。

一句,“花事先从桃李来,海棠红杏即相催”,春天的美好,尽在其中。

8. 无端花事消磨尽,陆茜

这首清代女诗人陆茜的《柳长春·半为离愁》,其中的“花事”,指的是一年的“花事”,包括“春”、“夏”、“秋”,到了深秋,这一年的“花事”也就正式结束了,“花事了”加上“秋愁”,让女诗人是愁上加愁:

半为离愁,半因多恨。

无端花事消磨尽。

梧桐泪雨又声声,重衾冷透眠难稳。

落叶吟秋,残灯拖晕。

霜寒金井西风紧。

谁家儿女倚黄昏,玉箫吹彻梅花引。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8)

无端花事消磨尽

“半为离愁,半因多恨。无端花事消磨尽”,一半是因为离愁别恨,一半是因为秋愁,更是因为无故的“花事”消磨殆尽。

“梧桐泪雨又声声,重衾冷透眠难稳”,秋雨打梧桐,就像人的眼泪一样,声声作响;厚重的被子,人却难以睡得安稳。

“落叶吟秋,残灯拖晕。霜寒金井西风紧”,落叶引起人的秋愁,残留的灯光昏暗。而外面,金井旁的秋霜让人心寒,更有西风紧吹。

所有这一切,都让人哀伤,唯独“谁家儿女倚黄昏,玉箫吹彻梅花引”,女诗人在黄昏倚栏,用玉箫吹彻一曲《梅花三农》,表达自己的高尚节操!

9. 尽日沈吟。商量花事,蕉萃春心,邓嘉缜

清末诗人邓嘉缜是惜花之人,每到了花落春归之时,自然是心力交瘁,种种顾虑,跃然纸上。这首《柳梢青·尽日沈吟》,尽显了诗人那颗婉转、缠绵的心思:

尽日沈吟。商量花事,蕉萃春心。

待移花去,不多微雨,无定轻阴。

小园芳意重寻。须替了红酣翠森。

莫遣年年,采芬撷秀,蜂蝶难禁。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9)

尽日沈吟。商量花事,蕉萃春心

“尽日沈吟。商量花事,蕉萃春心”,“沈吟”,通沉吟。“商量”,估量。“蕉萃”,通憔悴。这些天来,我是每日沉思、喃喃自语,思量着春天的花事,现在也要结束了,一颗春心,憔悴不已。

“待移花去,不多微雨,无定轻阴”,花儿也凋谢了,虽然是微雨不多,但也是阴雨不定。“小园芳意重寻。须替了红酣翠森”,小花园的鲜花芳香,再也难以寻找了,这个时候,正是有些阴森的翠绿代替了鲜红。

“莫遣年年,采芬撷秀,蜂蝶难禁”,唉!希望不要年年都是这样,在鲜红开得正好的时候,让那些蜂儿啊、蝶儿啊,摘花采粉,这么快就让花儿凋谢!

10. 昼永竹阴入户,春深花事满城,唐时升

哈哈!读书人的三大幸事:一是“花事满城”,二是“幸无酒债”,三是“梦有书声”。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紫筠居·昼永竹阴入户》,写尽了春天里,读书人的美好生活,道尽了读书人的赤子情怀:

昼永竹阴入户,春深花事满城。

寻常幸无酒债,梦觉犹有书声。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10)

春深花事满城

“昼永竹阴入户,春深花事满城”,春深了,白天越来越长,修竹的竹阴一直到了房间里来了;春深了,鲜花是更加的旺盛,现在满城皆是花事。

“寻常幸无酒债,梦觉犹有书声”,我赏花归来,很高兴今天又没有欠下酒债,而又美酒赏花尽兴,寻常哪有这么美好?更让人开心的是,回来睡了一觉,居然梦中都有读书声,声声入耳。

“春深花事满城”,“寻常幸无酒债,梦觉犹有书声”,这该是多么热爱生活的读书人,才能写得出那么美的诗句!

11. 花事阑珊绿覆除,累累带雨更愁余,王夫之

青梅跟爱情相关,来自诗仙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句,从此之后,“青梅竹马”代表了最美好的爱情。明末清初思想家诗人王夫之的这首《青梅·花事阑珊绿覆除》,就饱含了这样的爱情故事:

花事阑珊绿覆除,累累带雨更愁余。

涛笺藉染胭脂色,聊寄江南一纸书。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11)

花事阑珊绿覆除,累累带雨更愁余

“花事阑珊绿覆除,累累带雨更愁余”,青梅成熟于4-5月间,这个时候,已经是暮春了,所以说,“花事阑珊”,一春的百花都要凋谢了,而绿色却更加深沉了;这个时候,青梅已经果实累累了,刚下过雨,累累的果实还带着雨滴,却更让人忧愁了。为什么呢?

“涛笺藉染胭脂色,聊寄江南一纸书”,“涛笺”,即“薛涛笺”,形制是红色小幅诗笺,后扩展到书信。烟熏烤或置笼内蒸后,其色乌黑,称为乌梅。可能“薛涛笺”就是藉乌梅的颜色而染成了胭脂色吧,我用它给远在江南的情郎写了一封书信。

真是“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不免思君,在“花事阑珊”的暮春,则更加思君,所以,“聊寄江南一纸书”。

12. 小楼昨夜东风骤。一春花事阑珊够,关锳

蒋坦,字平伯,号蔼卿。这首《菩萨蛮·喜蔼卿自毗陵归》,是他的妻子关锳写在夫妻团聚后。整首词,女诗人从暮春的伤感,到重逢的喜悦,这种感情的对照,表达出诗人对丈夫强烈的爱意:

小楼昨夜东风骤。一春花事阑珊够。

斜月绿窗低。梦回闻马嘶。

梨花明似雪。含笑开门说。

昨夜结灯花。今朝真到家。

一年四季中最美的诗句(十二首诗词中的)(12)

小楼昨夜东风骤。一春花事阑珊够。梨花明似雪

“小楼昨夜东风骤。一春花事阑珊够”,昨天夜里,东风大作,我孤单待在小楼里,想着外面,一春的“花事”,估计都完全凋谢了。

“斜月绿窗低。梦回闻马嘶”,明月西沉,窗户一片绿色,我听到了马儿的嘶叫声,突然从梦中醒来。“梨花明似雪。含笑开门说”,门外梨花盛开,像雪一样洁白,我的心情愉悦,含笑开门。

“昨夜结灯花。今朝真到家”,“结灯花”代表喜事降至。我不禁想啊,哎呀!难怪昨天夜里凝结了灯花,今天你真的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