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官拜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勇毅侯,可谓仕途通达;他的一生在政治、军事、文学上都有巨大贡献,获得谥号“文正”,可谓贤名斐然。
他的众多经典语录,也都成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警世名言。今天,让我们一起体悟曾国藩的处世智慧吧!
01
最讨人嫌的一个字,傲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译文:凭借才能自满,有能力而自夸,会被小人所嫉,也被君子看轻。
三国祢衡,骄傲张扬,唯一的朋友只有孔融。
经孔融举荐,终得曹操赏识,他却自恃才高,明讥暗讽、从骨子里瞧不起曹操。
曹操暗恼,借宴会的时候让他表演击鼓,想趁机杀杀他的骄傲。
待祢衡上场,曹操暗示司礼官,要求他换上击鼓人专用服饰。
祢衡一边答“是”,一边缓缓走到曹操面前,一件件脱光衣服,再慢吞吞换上鼓手服,面上竟无半点羞惭之意...
曹操大怒,弄得好友孔融也里外不是人。
后来曹操便把他远远打发给了刘表。祢衡却还不知收敛,最终因傲被杀,时年26岁。
《管子·乘马》中有言:“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世界之广、宇宙之大,其奥妙无穷,机变无尽。
动辄讥人笑物,一叶障目,终会落得人神同嫌、鸡狗同弃。
02
守好心,管住嘴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译文:为人处世,不可随心任性;说话更要出言谨慎,不可任意妄言。
曾国藩在做京官的时候,因经常批评朝廷那些官官相护的官员,进而得罪了众多大臣和地方官绅,因此处处受打压。
咸丰刚刚登基时,他更是直言不讳的在朝堂上批评皇帝:“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徒尚文饰,不求实际。刚愎自用,出尔反尔。”
咸丰帝听后怒不可遏,非要降罪于曾国藩。后来还是季芝昌等大学士求情,曾国藩才躲过一劫。
曾国藩在家反省了两年,在研读了老庄后,明白了自己处处碰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慎言。
再次出山后,曾国藩处事风格大变,对待别的官员,说话委婉温和,不再疾言厉色。
史上因乱说话惹来祸端的,不胜枚举,更有杨修等人,为此而丢掉性命。能够管住嘴,其实是一种高级的处世法则。
心存善念,嘴上则能留德。话出口前,会顾及他人感受;而任言是非,信口雌黄,终会伤人又伤己。
能够守好心,管住嘴,福虽不至,祸已远离。
03
人不得全,瓜不得圆
“知足天地宽 ,贪得宇宙隘 ”
译文:知道满足,便会觉得天地宽阔;贪得无厌,便会觉得宇宙狭窄。
“人不得全,瓜不得圆”,是讲世上并无完美之事,人要知足,方能天宽地广。
明朝胡九韶,家贫无余粮。他一边教书、一边农耕,虽勉强温饱,却自得其乐。
每到黄昏,还会向天叩拜、焚香祝祷,感恩上天又恩赐一天的清福。
妻笑他迂:“三餐菜粥,何谈清福?”
他却答,庆幸自己生逢太平,不用经历战祸;庆幸全家有衣有食,不必挨饿受冻;庆幸家人健康;庆幸家人没有住监狱的囚犯。
这样的人生,便是最大的安宁与富足。只要懂得知足,快乐便是常态。
而贪欲无穷的人,则欲壑难填,任拥有多少,都会觉得世界狭隘。执着于得到更多,而无法看到身边美好。
张伯行在《困学录集萃》说:“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会正。”
懂知足,每天都是天高海阔、霁月清风。
04
做事的态度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译文:努力耕耘就好,不要去担心是否有收获,只要坚持耕耘,总有一天你会有收获。
道光二十一年,理学大师唐鉴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备览》一书赠予曾国藩,同时还送了亲笔书写的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曾国藩非常喜欢这幅对联,将其挂于居室以自勉。后来曾国藩在写日记时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句话是告诫我们,做事应不问收获,不必眼睛紧盯结果,只需用心耕耘,辛苦的付出,必有收获。
就像是种庄稼,春天播下种子,只管浇水、施肥,到了秋天,自然会收获累累硕果。就算是偶尔某年可能因为天灾人祸,会让收成欠佳,但长远来看,必有回报。
做事成,可喜;不成,用心做过,便也无怨无悔。做事的态度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05
善待家人,和顺生财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译文:兄弟和睦,虽说是穷困的小户有家也必然兴旺。兄弟不和,虽说是世代官宦人家也必然败落。
《礼记》中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有句话说,剪不断的是手足情,割不裂的是血脉线。家庭和睦,在于兄弟姐妹能团结一致,也在于夫妻的同心同德。
善待家人,家庭才会和顺。一个家庭只有达到了“和”,才能“万事兴”。
家庭和睦,人就不会在家庭矛盾上耗费时间、精力,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业上,这样就容易取得成功;家庭矛盾丛生,人在事业的注意力就会转移,无心无力做事情。
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和和睦睦最重要,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再穷都能发家。
和顺,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06
有风不宜驶尽帆,有福不可尽享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译文:富贵气太重,也不是什么好的迹象征兆。
富贵气有两层概念:一是生活奢靡,浑身珠光宝气;二是做人太有身份感,喜欢显摆。
曾国藩对奢侈享受是非常抵触的,并有言:“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常言有道"富不过三代",并不是指富贵之家传承三代就会家道中落,而是指只靠财富来传承,生活又贪图享受的家庭,富不过三代。
衣服买昂贵的,食物买高级的,买生活用品永远不看价钱;钱不花在实用的地方,一味贪图享受。再大的家产,也会被骄奢淫逸的生活败光。
纵观历史,那些盛极而衰的家族,皆因富贵传家而败。
因此,家世太过显赫,实则并非好事,所谓物盛则衰,亘古至理。
家门太盛时,有风不宜驶尽帆、有福不可尽享,教儿孙则宜勤、宜俭、宜谦。
07
一勤天下无难事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译文:家族保持俭朴的传统,就能够兴旺。人保持勤劳就能够健康。家族能够勤劳俭朴,那么生活就永不会贫贱。
有道是”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古今有所成者,无不勤而有韧;一懒则百事难成。
曾国藩说:“凡一家之中,勤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
他还提出了“五勤”的观点,即:“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
无论是家庭或者个人,勤则天道相酬,有如神助;日积寸功,久则兴达。
若能勤俭相济,又能安心守德,则永无贫贱之患。
08
读书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译文:即使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
苏轼说:“唯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国藩讲:“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读书,不仅可以优化头脑,装载更多的知识,更能修养道德情操,让书香浸润自己的灵魂,甚至改变人的容貌和气质 。
三十一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其中有两条与读书有关: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每日读书,也成为了曾国藩恪守一生的事情之一。
读书,并非是要跟别人比成就 ,而是未来能够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
《颜氏家训》有言:“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读书一直都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也是实现阶层逆袭最好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