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玉差点失了身份(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1)

上节我们说王夫人定性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其实就是给废太子胤礽的定性。而一旦我们发现爱新觉罗·胤礽才是《红楼梦》的作者的时候,那么《红楼梦》中众多的疑问及千古迷团,都将迎刃而解,并且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没有一点的牵强附会,一切都是事实。就在清朝康雍乾的史实之中,一一映射,合铆对榫,丝毫不差。

我们看王夫人为什么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呢?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皇太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交芒种节,在其出生后的四个小时,其母皇后赫舍里氏因产后大出血而死。按照过去迷信的说法,胤礽的命硬克母。是不是有这一说呢?在康熙五十一年,二废太子储位的时候,康熙曾亲自说过这样的狠话:“且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太子还没有出生,便制造了祸端。在娘肚子里就制造了孽缘,这不是“孽根祸胎”又是什么?

红楼梦宝玉差点失了身份(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2)

现在我们知道王夫人为什么说宝玉是“孽根祸胎”了吧。在《红楼梦》中,作者和批者不止一次地在暗示或表明作者的身份,深怕观者不能看明白,脂砚斋在一旁也不断地提醒我们,一会儿正看,一会儿又反看,表里表外的。在“孽根祸胎”的关健四字的旁边,脂砚斋又提示我们说:“孽根祸胎”作者在写这四字时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接着又强示说:“四字是作者痛哭!”作者的母亲因为生下自己,不幸因难产而死,一生没有得到过母爱,又被父亲骂作“生而克母”,作者在创作中写出此四字的时候,情感所至,能不血泪盈面失声痛哭吗?我们还能漠视脂砚斋的批语吗?我们还能不闻不问历史和作者的身世以及时代背景吗?那又怎么可能奢谈什么《红楼梦》的艺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我们连根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谈论其它的问题都将是空中的楼阁——空谈!

红楼梦宝玉差点失了身份(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3)

肯定有人要问,《红楼梦》中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不是活得好好的吗?你怎么说宝玉生而克母呢?这不是睁着两眼说瞎话吗?我们看《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写宝玉“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了王夫人的怀里。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这句话后有脂批:“余几几失声哭出。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可见批者是知道作者是幼年丧母的,而王夫人只不过是作者的假托而已,这才是艺术的部分。

同回《红楼梦》又写道:“至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说腹中饥饿。贾母,王夫人如得了珍宝一般。”甲戌本又有脂批说:“昊天罔极之恩如何报得,哭杀幼年丧亲者!”注意,这一节的描写是宝玉和凤姐两个人,批者又用了“幼年丧亲者”的字样,难道这二位都是年幼丧亲者?原来,在现实中,太子幼年丧母。凤姐的原型是八福晋郭洛罗氏,没出生时父亲便获罪被杀。母亲在其三岁的时候病逝,从小是在外爷家长大的。所以“哭杀幼年丧亲者!”至于凤姐就是八福晋郭洛罗氏的型像,我将在以后的章节着重论述。

红楼梦宝玉差点失了身份(揭开红楼梦千古之谜)(4)

所谓的“孽根祸胎”者,这是作者在告诉观者自己是谁,就是那个生而克母的废太子。然而,在过去,由于医疗条件差,女人生育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生死在一线间。那么“生而克母”的案例多了去了,怎么就能确定为废太子胤礽呢?作者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考虑,所以用王夫人的口再给你一个定格,说他还是个“混世魔王”。这就象是我们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给出一组两个数据,我们便可以在坐标系中确立一个点一样,来确立《红楼梦》真实的作者。

到底是不是我说的这样呢?欲知究竟如何,且看我下节分解。

【喜欢我的别忘转发,加关注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