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发源于中国的西南部,最初茶是药食同源的,西汉王褒《僮约》里有“烹茶尽具”,这里的“具”即指茶具,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茶具的史料在浙江上虞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瓷器,内有碗、杯、壶等茶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具在魏晋张揖的《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芼之”意思是将新鲜的茶叶捣碎之后加上米膏之类的食材令其凝固成形,将其谓之茶饼,食用的时候,先将饼炙烤成赤红色,再将其捣成粉末,放入瓷器,加水冲饮必要的时候还要再加上葱姜之类的佐料调味所以唐以前,茶并没有单独作为一种饮料而被人们广泛饮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禅茶一味和茶禅一味哪个寓意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禅茶一味和茶禅一味哪个寓意好(禅茶一味的由来)

禅茶一味和茶禅一味哪个寓意好

茶发源于中国的西南部,最初茶是药食同源的,西汉王褒《僮约》里有“烹茶尽具”,这里的“具”即指茶具,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茶具的史料。在浙江上虞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瓷器,内有碗、杯、壶等茶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具。在魏晋张揖的《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芼之”。意思是将新鲜的茶叶捣碎之后加上米膏之类的食材令其凝固成形,将其谓之茶饼,食用的时候,先将饼炙烤成赤红色,再将其捣成粉末,放入瓷器,加水冲饮。必要的时候还要再加上葱姜之类的佐料调味。所以唐以前,茶并没有单独作为一种饮料而被人们广泛饮用。

唐代 《封氏闻见录》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藏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相仿效,逐成风俗”。中华煎茶道最初是由唐代降魔藏禅师首创,降魔藏禅师是神秀大师弟子,在泰山灵岩寺大兴禅宗,授僧众煎茶、饮茶之道,后被百丈怀海禅师写入《百丈清规》。百丈怀海禅师提倡僧人饮茶、以茶供佛、用茶 祭祖、借茶参禅等。《百丈清规》将禅茶文化上升为佛门的礼仪和制度。可谓禅借茶道显,茶倚禅生香。禅宗借鉴儒家形成一套佛教礼仪,饮茶礼仪被推崇为禅宗寺院的“丛林盛礼”,形成“无茶不成礼”的风气。宋代《五灯会元》记叙了一个赵州和尚著名的 “吃茶去”公案,“吃茶去”成了勘验悟道与否的方式。“吃茶去”是茶禅一味的表现。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也曾题诗曰:“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当下,我们以平常心在一起“吃茶”,持平常心方可清净心境,方可自悟禅机。即入“茶禅一味”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