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胸部有闷胀的感觉”。这是今天一位患者来就诊时向我陈述的症状之一。询问过患者的病史后,建议患者做心电图。

典型的心电图图谱(就诊常见的心电图)(1)

半小时后患者拿到了检测结果来到了诊室,问:“医生,这检查结果怎么看”?我一看,患者还把检测结果拿反了,心里偷偷暗笑了一下。

其实,不会看医疗检查结果的人,除了专业人员,相信大多数人是不会看的。这也不足见怪,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员。就好比我不是电脑专业人员一样也不会看电脑上的标签。今天来聊一聊心电图检测单怎样看。

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是常用的一种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典型的心电图图谱(就诊常见的心电图)(2)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心电图是1842年法国科学家Mattencci首先发现了心脏的电活动;1872年Muirhead记录到心脏波动的电信号。1885年荷兰生理学家W.Einthpven首次从体表记录到心电波形,由此开创了体表心电图记录。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心电图机已经较完善,不仅记录清晰、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具有自动分析诊断功能。

常规用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只放4个肢体导联电极和V1~V66个胸前导联电极,记录常规12导联。

检查记录一般用专用记录纸,心电图记录的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纸上,坐标纸为由1mm宽和1mm高的小格组成。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电压。1小格=1mm=0.04秒。纵坐标电压1小格=1mm=0.1mv。

典型的心电图图谱(就诊常见的心电图)(3)

心电图各波段及波段组成的病理意义

1,P波

正常心脏的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所以窦房结的激动首先传导到右心房,通过房间束传到左心房,形成心电图上的P波。

P波时限延长见于左房扩大或双心房扩大,见于风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等;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见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钾、洋地黄过量等。

2,PR波

PR波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肌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房室传导时间。正常PR波为0.12~0.20秒。当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出现阻滞,则表现为PR波的延长或P波之后心室波消失。

典型的心电图图谱(就诊常见的心电图)(4)

3,ORS波

ORS代表心室的除极,激动时限小于0.11秒。当出现心脏左右束枝的传导阻滞、心室扩大或肥厚等情况时,QRS波出现增宽、变形和时限延长。

4,J点

QRS波结束。ST短开始的交点。代表心室肌细胞全部除极完毕。

5,ST段

心室肌全部除极完成,复机尚未开始的一段时间。当某部位的心肌出现缺血或坏死的表现,心室在除极完毕后仍存在电位差,此时表现为心电图上ST段发生偏移。

6,T波

之后的T波代表了心室的复极。在QRS波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应QRS主波方向相同。心电图上T波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心肌缺血时可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T波的高耸可见于高血钾、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

典型的心电图图谱(就诊常见的心电图)(5)

7,U波

某些导联上T波之后可见U波,目前认为与心室的复极有关。

8,QT波

QT波的延长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

心电图检查适应范围

● 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 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部位。

● 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 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 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典型的心电图图谱(就诊常见的心电图)(6)

常见心电图异常

心室肥大:分为左、右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心电图特点为P波异常,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各种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

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为ST段和T波异常,简称ST-T改变,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等。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著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金流坏死性Q波。

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节律均衡,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就发生了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即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甲低、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波异常,但其临床意义不大。

典型的心电图图谱(就诊常见的心电图)(7)

期前收缩:简称为早搏,是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搏动,之后常出现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和ST—T改变,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异位心动过速:分为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类,又分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除频率快、节律不齐外,前者心电图形态多正常,后者QRS波宽大畸形,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

扑动与颤动:分为心房和心室两类。心房扑动与颤动为频率在每分钟250~600次的异位节律,P波消失,代之以异常的“F”波,多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心室扑动与颤动属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生命危险,病情非常危险凶猛,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

心电图的判断最好是由专业的医生判断,因为有时候单凭心电图检查判断是很难的,必要时还需要结合其才能做出综合判断。

典型的心电图图谱(就诊常见的心电图)(8)

我是妇内科黎医生,致力于用通俗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可以转发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健康知识,谢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