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1)

2013年1月16日,在莫斯科鲍瓦尔大街35号公寓的阁楼上,一扇窗户被人从里面悄悄推开,紧接着,一杆俄罗斯特种部队专用的AS Val突击步枪从窗口缓缓伸了出来,枪口慢慢校正,瞄准了不远处的、大尼基塔街55号的“老敞篷车”餐馆。

透过餐馆的窗户玻璃,可以看见一位年过古稀的白发老人,正在独自用餐。

而餐馆门口,几个黑衣人怀里揣着武器,面街而立,高度戒备。

忽然,阁楼上的突击步枪枪口喷出一团难以察觉的火焰,一颗亚音速重型弹头就像一道流星一样,悄无声息的划过莫斯科的天空——

旋即,随着砰的一声,餐馆的窗户玻璃被子弹猛然洞穿,白发老人头部中弹,应声倒下。

当天,俄罗斯黑帮教父乌索扬·阿斯兰·拉西多维奇被杀的消息震惊整个世界。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2)

俄罗斯黑帮教父:乌索扬·阿斯兰·拉西多维奇

而在四年前的2009年7月28日,另一位俄罗斯黑帮教父维雅切斯拉夫·伊万科夫,同样被射杀在莫斯科街头。

他们是俄罗斯黑帮最负盛名的两位教父,曾经带领着俄罗斯黑帮纵横半个世纪、操纵半个地下世界,甚至与俄罗斯高层有着不可告人的密切关系。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出自古拉格。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3)

俄罗斯黑帮教父:维雅切斯拉夫·伊万科夫

说到俄罗斯黑帮教父,必须说起俄罗斯黑帮。

而说到俄罗斯黑帮,就必须说起古拉格。

古拉格,是前苏联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全国的劳动改造营,中文意思为,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广义地理解为,整个苏联劳动改造体系的象征。

必须提到的是,因为当时不可描述的“运动”,虽然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罪犯在古拉格监禁,但古拉格仍然在前苏联的保密机制的掩护下,在公众的视野中“隐藏”了长达五十年的时间,直到1973年,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在法国巴黎出版了长篇纪实巨著《古拉格群岛》,才使古拉格得以浮出水面,并且在整个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4)

1974年,因为在作品中真实地还原了古拉格的残酷和血腥,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被剥夺国籍,驱逐出境。

但是《古拉格群岛》让世人知道了古拉格的恐怖内幕:有人被监禁,只是因为捡了一粒麦穗、一根黄瓜、一个土豆;有人被判刑,只是因为盯着铁路、桥梁、工厂的时间过长;有人被流放,只是因为得到了一枚勋章,而他说,要是给我一点面粉代替这个勋章就好了······

由此可见,古拉格里面的绝大部分罪犯,未必就是罪犯,只是“运动”的牺牲品。

根据俄罗斯当局解密的文件,前苏联曾经存在过至少476座独立的集中营,每一座都由上千个更小的惩戒营体构成。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那些散落在北极圈周围的集中营。得益于这些集中营中里的罪犯,当今俄罗斯才有了当今的“北极圈工业城市”,那里被誉为“地球尽头的中东”,隐藏着世界海域42%的石油。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29年到1953年的34年间,至少有1400万罪犯被监禁于古拉格,至少有700万罪犯被流放到人迹罕至的垦荒地区。

但是,真正的犯罪分子,其身上具备的生存能力、领导能力、敛财能力、施暴能力,却不会因为身处古拉格而减少,相反,因为环境极端,他们发挥得更加完美。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5)

另外,因为俄罗斯的疆土过于辽阔、古拉格的系统过于臃肿、罪犯的数量过于庞大,官方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进行合理管理,于是只能采用犯人管犯人的管理原则,使得整个古拉格形成了弱肉强食式的丛林法则。

由此,真正的罪犯一跃而上,成了领导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牢头狱霸。他们相互串联,组成了古拉格“律贼”团体,在官方管理不着的地方,统治着前苏联的黑暗世界。他们采用连坐法,并且发誓:“彻底服从罪犯的律例,包括义务支持犯罪理想,拒绝合法的工作,拒绝参与所有官方活动”。

为了避免官方的监管,他们还特意编制了一套纹身暗号。

譬如:跳跃的雄鹿,象征着苏联北方;关节上的十字架的数量,象征着服刑的次数;船锚,象征着海军出身;铁丝网,象征着在兵役期间犯罪。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6)

纹身

譬如:“黑星”,代表帮派领导人的职位;“老鹰”,意味着在帮派内位高权重;“脖子上的匕首”,表示已经杀过人,“匕首上的血滴数目”,暗示了杀人的数目;“猫的数量”,则意味着有多少同伙。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7)

纹身

通过这样一套编码系统,罪犯之间建立了一种身份上的关联,即使出狱后相遇,彼此一看就知道,谁纹身谁就是兄弟,而纹身的数量和图案,则能帮助他们快速搞清楚彼此的辈分。

但是纹身并不是谁都可以得到,只有那些多次入狱、并在监狱中向罪犯头目证明过自己的罪犯,才能得到纹身。纹身的过程也比较复杂,罪犯必须走完一套既定的仪式,这个过程被称为“加冕”。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疑犯追踪》、《西伯利亚教育》中的俄罗斯黑帮角色,都是借鉴了这种纹身。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8)

1939年,二战爆发,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波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法国、丹麦、挪威、卢森堡、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等14个国家之后,投入190个师共550余万人,兵分三路,突袭前苏联。

“运动”造成的影响开始在战争中急促显现,因为此前肆意迫害、逮捕、残杀,身强力壮的官兵和百姓所剩无几,再加上在卫国战争中大量牺牲减员,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可用的年轻兵源。

别无选择,征发罪犯,成了当局最后的选项。在当今解密的第227号命令中,有一项特别条款:将古拉格集中营的犯人,转移到军队的特别惩戒营,在东线服役。惩戒营被分配到最危险的地方,完成最危险的任务,名为“招安”,实为炮灰,用以“赎罪”。

1945年,随着前苏联赢下卫国战争,部分幸运活着的囚徒带着胜利回到了古拉格,象征性地服完刑期后,释放出狱。

有一点大家可能不知道,苏联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的设计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著名科学家科罗廖夫,以及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等人,他们都是古拉格死囚,后来因为二战期间前苏联实在无人可用,于是被转移到第4号特种监狱,在严密的监管之下研制火箭,最后获得释放。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俄罗斯黑帮(古拉格走出来的恶魔)(9)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科罗廖夫

“招安”,让部分古拉格罪犯走出了古拉格。

但是,这显然违背了他们此前不与政府合作的誓言,因此遭到了抵抗到底的“律贼”的忌恨,称他们为“叛徒”,并且经常引发斗殴。幸存的“叛徒”们归心似箭,哪里还有心情和他们纠缠?便帮着当局镇压他们,最后双方彻底决裂。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在官方的镇压下,古拉格最早的一批“律贼”已经销声匿迹,但走出古拉格的“叛徒”们却组成了新的黑帮,刀光剑影,在社会上掀起了更多的腥风血雨。

恶魔,到哪里都是恶魔。

教父即将诞生——

(一共4章,未完待续。敬请关注。您的支持,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