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资料100字简短(汉字历史生活篇)(1)

均匀分开的木制品

生活篇

字源演变

汉字历史资料100字简短(汉字历史生活篇)(2)

说文解字

“格”,形声字,从木各声,‘格’字目前最早见于西周中期。木,与树或木制品有关;各,脚趾,此处引用‘均匀、分开’的引申义。造字本义:均匀分开的木制品,引申为‘规则、标准’,如《礼记·缁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格范(典范、标准)等。

汉字历史资料100字简短(汉字历史生活篇)(3)

西周格伯簋 图

扩展阅读:西周格伯簋,为西周的盛食器,旧称“倗生簋”,据《攈古录金文》中为“青州所出”,是一件中原器物。西周格伯簋传世共四件,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另一件下落不详。

西周格伯簋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品皆有器无盖,通高23.5厘米,宽30.8厘米,重7.58千克;上海博物馆藏品器盖皆全,高31厘米,口径21.9厘米,重8.9千克。簋圆腹,圈足,下有方座。二兽头耳,耳下端似象鼻卷曲。器颈前后正中各铸一凸起的兽头,兽头两侧饰夔纹和圆涡纹。腹部和方座四壁中心饰竖直纹,圈足饰连续的四瓣花和圆涡纹带,方座四壁边缘饰圆涡纹和窃曲纹,方座顶部四角饰兽面纹。簋内底铸有铭文9行83字。

汉字历史资料100字简短(汉字历史生活篇)(4)

格伯簋铭文 图

格伯簋铭文:唯正月初吉癸巳,王在成周。格伯爰良马乘于倗生,厥贮三十田,则析。格伯殹妊,厥从格伯甸殷,厥幼零谷杜木谷菜,涉东门。厥书史戠武立盥成。铸保簋,用典格伯田。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铭文大意:在正月第一个吉日癸巳这一天,周王在国都成周。格伯从倗生那里接受了四匹好马,讲定交换的价值是三十田,双方剖木为凭证。格伯交付的是殹妊和仡,和甸殷崇地的田产,并在零谷和谷树木为标记。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规定了界域。倗生铸这件宝簋,用来登录格伯的田产,后代子孙,万年宝用。倗生家族的名号是“□”。

古文释义

【唐韻】古柏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音隔。

【說文】木長貌。【徐曰】樹高長枝爲格。

又至也。【書·堯典】格于上下。

又來也。【書·舜典】帝曰:格汝舜。

又感通。【書·說命】格于皇天。

又變革也。【書·益稷謨】格則承之庸之。

又格,窮究也。窮之而得亦曰格。【大學】致知在格物。

又物格而後知至。

又法式。【禮·緇衣】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又正也。【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

又登也。【書·呂】皆聽朕言,庶有格命。【疏】格命,謂登壽考者。

又牴牾曰格。【周語】穀洛鬭。韋昭云:二水格。

又頑梗不服也。【荀子·議兵篇】服者不禽,格者不赦。

又也。【詩·魯頌】在泮獻馘。【鄭箋】馘謂所格者之左耳。

又舉持物也。【爾雅·釋訓】格格,舉也。

又格也。凡書架、肉架皆曰格。【周禮·牛人註】挂肉格。

又敵也。【史記·張儀傳】驅羣羊攻猛虎,不格明矣。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

又【爾雅·釋詁】格,陞也。【方言】齊、魯曰,梁、益曰格。

又標準也。【後漢·博奕傳】朝廷重其方格。

又格例。【唐書·裴光庭傳】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爲限,所獎拔惟其才,光庭懲之,乃爲循資格。

又【廣韻】度也,量也。

又姓。【統譜】漢格班。

又【唐韻】古落切【集韻】【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樹枝也。

又廢格,阻格也。【前漢·梁孝王傳】袁盎有所關說,大后議格。

又格五,角戲也。【前漢·吾丘壽王傳】以善格五召待詔。

又杙也。亦以杙格獸也。【莊子·胠篋篇】削格羅落罘之知多,則獸亂于澤。

【左思·吳都賦】峭格周施。

又扞格,不相入也。【禮·學記】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註】格,胡客反。

又【集韻】【韻會】歷各切,音洛。籬落也。

【前漢·鼂錯傳】謂之虎落。

【揚雄·羽獵賦】謂之虎路。通作格。

又【類篇】曷各切,音鶴。格澤,妖星也。見【史記·天官書】。

汉字历史资料100字简短(汉字历史生活篇)(5)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