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文章(乡土散文布谷声声里)(1)

布谷鸟同其他候鸟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在邓州地区,一般每年四、五月份,从南方飞来,在农村的门前村后、村里村外,择树木而栖息。随着一声声“布谷布谷”,提醒农民,当年的小麦即将成熟和收割。

据文章介绍,布谷鸟有多种名字,如杜鹃、子规、杜宇、子鹃等。南方人(四川、湖南)认为,在春夏之际,布谷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愁思,加上布谷鸟(杜鹃)的口腔和舌头都是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叫得满嘴流血,因而流传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围绕这些传说写下许多相应的诗篇。关于杜鹃啼血有不少版本的传说,其中著名的就是古代蜀国“望帝啼鹃”,这些传说在百度上,很容易就能查到。

据说,布谷鸟飞行最远的记录达12000多公里,最远可以从非洲大陆东部向北飞行,越千山,过万里,飞越万仞高山,漂洋茫茫大海,经过漫长的飞行达到我国,飞抵南方时间稍早,到达北方时间稍晚。

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文章(乡土散文布谷声声里)(2)

布谷鸟是邓州人喜爱的鸟类,我们认为其啼叫的声音悦耳,增加了人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氛围。其叫声有二音节的“布谷,布谷”,也有四音节的“布谷布谷”,有人把它们分为二音布谷和四音布谷。人们听到它们的叫声,产生不同的联想,因为地域广大,方言不同,对于布谷的叫声有着多种多样的仿声学注解和翻译。在湖北湖南一带,认为叫声“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说法;在武汉新洲,有人认为是“个个快活,个个快活”,是一种欢乐叫声的意思;河南漯河的网友认为“万斗偷树”,告诉人们一种偷窃行为;有的以为“傻瓜喝醋”,仿佛看到傻子喝醋时,酸到双眼紧闭、摇头晃脑的样子;有的地方解读为“光棍抗锄,麦子快熟”,预示麦收时节即将到来;有的地方感觉“快快布谷,收麦种豆”,催促人们做好秋季作物的播种准备;邓州人认为这种鸟名字是“豌豆多多,豌豆垛垛”,叫声和名字一样的。总之,布谷鸟的叫声中,在邓州是没有悲伤的意味,而是催促人们做好小麦收割和秋季作物播种的准备,是十分友善的声音,也受到人们的喜爱。

布谷声声里,昔日的农民们磨好了锋利的镰刀,骑上自行车,再看一看麦穗成熟的程度,预备收割大片的麦田。

布谷声声里,孩子们脱光了衣服,扑向水塘,跳入河沟,捉几只虾,抓几条鱼,尽享儿时美好的时光。

本以为布谷鸟生活在中原和南方地区,一件事情改变了思维的定势。2018年5月,我在北京参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处级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期间,晚饭后到201所燕岭宾馆体育场散步,听到了布谷鸟的声声鸣叫,让我惊奇和兴奋,这声音在山岗,在原野,在茂密的树林里,耳熟的声音,是学习间隙一种听觉的享受。这里是否是布谷鸟飞行中国最北的地方,还会飞到东北、蒙古大草原,甚至西伯利亚呢?没有考证。

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文章(乡土散文布谷声声里)(3)

我们喜爱布谷鸟。尽管我们儿时很淘气,上树抓鸟,下河摸鱼,但是肯定没有掏过布谷的鸟蛋。

在中原地区,麦收过后,布谷鸟四音节的叫声渐渐稀疏。有人说,布谷繁育后代与其他鸟类不同,他们把鸟蛋寄存在其他鸟类的鸟巢,由其他鸟代为孵化的,是否真实,尚不得而知。麦收过后,也许是布谷鸟求得配偶,繁衍了后代,躲在一个僻静的地方休养生息,享受天伦之乐。但仍然可以看到它们在空中盘旋,上下翻飞,扑捉昆虫,到田间地头,寻觅农民收获剩下粮食的身姿……也许它们在哺育后代,也许他们在为长途的飞翔做体力上的准备。


审阅:高蕊

简评:文章打破了古代传统对布谷鸟的认知,摘掉其身上悲伤的标签,通过不同地方农民对其叫声不同的解读,把布谷鸟推上农事的新“代言人”这个位置,也写出了作者对布谷鸟的喜爱之情。

终审:严景新


作者:宋岳坤,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爱好文学,河南省邓州市人。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