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得少被人嘲笑(捐得少就是奸商)(1)

最近几天,面对特大暴雨在河南各地造成的灾情,许多本土企业先后站了出来,主动捐款捐物,为受灾地区分忧解难。其中,国产运动品牌鸿星尔克承诺捐出价值5000万元的物资,一时在网上赢得了大量赞誉。为了表示对热心捐款的民族品牌的支持,许多网友纷纷涌向其网络直播间,以大力消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给鸿星尔克刷出了惊人业绩,几乎要将商家的存货搬空。网友与企业的互动,既显得和谐有爱,也体现出了社会各界对受灾同胞的强烈关怀。

然而,在大多数网友点赞善举、关注灾区的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专门跑到其他企业的直播间,把鸿星尔克当成一柄“道德大棒”,对这些企业进行批评。其中“客气”一点的,只是对这些企业冷嘲热讽,祝其“关门大吉”;更有甚者,则干脆进行人身攻击,肆意污蔑、辱骂负责直播的主播。面对这些辱骂与攻击,多名女性主播不堪重负,当场哭了出来。对此,也有一些品牌选择暂停带货,主动在直播间里向这些网民“举手投降”,场面宛如黑色幽默。

根据网上曝光的情况可以看到,不少遭到攻击的对象,同样是向灾区提供过捐助的国产品牌。这些品牌仅仅因为捐款数额不在“第一梯队”,便沦为了部分网民眼里的“奸商”。其实,退一步讲,就算一家企业确实没有捐款,也不代表网民就能理直气壮地对其加以“道德绑架”。面对各家企业在灾情中的不同表现,广大消费者当然可以将赞誉和支持投向捐款更多的企业,同时鼓励、敦促更多企业担起责任、回馈社会。但是,以侮辱和谩骂的方式干扰企业经营,无疑并不是理性表达的方式。更何况,在直播间中直接承受辱骂的,并不是企业的管理者和负责人,而只是一群平凡、辛劳的普通员工。

不论这些网民再怎么自我标榜,其行为的实质,都不过是借着别人的善举发泄自己的戾气。在他们看来,高尚者的身影不是用来追随的,反而是“掩护”恶意的绝佳载体。在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他们挑拨是非、伤害无辜。从表面上看,这种行为似乎是对捐助者“捧高踩低”,但事实上,“捧高”只是手段,“踩低”才是目的。

就捐款额度而论,自然会有部分企业与个人表现得比别人更加突出。但是,在真正关心灾区的人看来,捐款从来不是一场攀比。那些积极捐款捐物的企业与个人,初衷都是尽己所能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他们想要送出的是温暖的关怀,而绝不会是伤人的毒箭。

对积极捐助者的善举,人们更应该做的是向其学习,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捐助灾区。只要有心,哪怕只捐一角一分,也是在为抗灾事业作贡献。反之,那些高举“道德大棒”的人,就算初衷不坏,其行为也只会起到负面效果,不仅会伤及无辜,还可能给其本来想要维护的对象“招黑”,败坏公众观感。因此,有必要警惕类似做法,让对捐助行为的评价回归理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