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1)

在最开始,首先就今天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以下几点简单的说明:

第一,这篇文章是对之前文章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其祖先与中国有多大的关系?(上)的接续,与之构成“中国原始人类与日本人种起源的关系”这一完整话题。两篇在内容上具有连续性,当然未读前文对这篇文章也并不会有多大影响;

第二,在这篇文章,我们会借用美洲印第安原住民与“大航海”后白人殖民者的故事进行类比说明,阐述日本原始时期“绳纹人”“弥生人”的关系,他们构成了日本人种起源的开端。毕竟相对于日本土著民,大家对美洲原住民会更熟悉,这样的类比恰当却并不完美,只是为了便于叙述和理解。

第三,在关于人种起源的人类学研究中,绝大多数内容是“或然性”的推论(往往不止一个,且各有依据争论激烈),而远非“必然性”的结论。在本文引用的内容中,为了文章的简洁性和易读性,不会对“或然性”作频繁提示。文中也可能会把学界已经形成共识或者占主流的起源推论当作必然性结论使用。毕竟这是自媒体文章,而不是科研论文,需要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对严谨性和易读性进行有效的平衡(切身感受:这类论文确实真的很难读)。

第四,对文中如出现内容上的硬伤,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如果纯粹是抬杠,那就是你说的对,以你为准就好。以上。

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宗明义地提出文章的观点:

日本人的血脉起源与中国原始人类存在无法否认的必然联系。但也必须承认日本的起源不仅仅包含来自中国大陆的血缘分支,也可能包含东北亚、中亚、东南亚甚至西伯利亚和库页岛等人种的血缘。

正如之前曾提到的日本学者村山宏的观点:日本人并非中国人的直接子孙,而是“杂种”。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日本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演进历史

在日本,关于岛上最早人类起源的追溯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学者宣称5万年前出现,有专家相信在10万年以前就已经存在,更甚至有人断言最早在20-30万年前日本岛就已经存在原始人群,但这样的说法往往只是毫无依据的妄言,并不被学术界承认。如果可以这么聊天,那真的应该好好说一说中国人在宇宙混沌之初,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的事迹,反正聊神话,我们依然甩他们好几条街。

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2)

夸父追日

实际上,根据日本现在的人类学研究发现,日本岛出现人类的可验证历史至早不超过3万年。

而3万年的起点判定,也只是依据现有的日本岛出土的原始打凿石器看,可以确定在3万年前有疑似原始人类活动的痕迹。没错,是疑似的痕迹

更具体一点,日本岛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距今只有1.8万年左右(1967年在日本冲绳县港川采石场发现的人类化石,经测定距今约1.8万年),这可以算作证明日本最早人类的最直接有效证据,但由于化石的形态无法对其进行基因的测定,也只能从化石的骨骼结构上进行人种的推测。而有效资料的严重不足也是造成当前日本古人类的研究迟滞的重要因素,更进一步的日本种族起源研究就更加困难重重。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对比一下中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实际上,根据已经更新的中国原始人类考察,我国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已经不再是我们之前教科书里提到的北京周口店人(约7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约115万年-163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约170万年前)这些年“轻”人。在2014年,经过我国考古学家的研究和确认,重庆巫山人(约214万年前)成为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

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3)

在此,就不得不提在抗战期间不幸因战乱遗失的北京周口店人头盖骨,其丢失的最大嫌疑人正是日本,当时因躲避战乱而将其护送到美国,在之后的回国途中,负责帮助将其交还回国的美国军队在秦皇岛港口被日军俘虏,自此原始人头盖骨失去下落。

好了,现在将话题转回到日本人起源的话题上:

2019年,日本的国立科学博物馆、国立遗传学研究所联合东京大学组成新的研究团队,对日本人的基因图谱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日本人的祖先为90%的弥生人,以及10%的绳纹人血统。

这一结果与其他团队的研究大致相同,只是在关于弥生人和绳纹人的占比上略有细小差别,但整体结论是一致的,当前的日本人主要是弥生人的后代。

接下来,我们就有必要详细讲述关于绳纹人与弥生人的详细历史。

二、今天日本人的祖先——“弥生人”的渡海与繁衍

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4)

弥生人的出发地

在日本的历史上,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绳纹时代(18000年前-公元前3世纪中期)、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250年)、古坟时代(公元250年-592年)、飞鸟时代(公元592年-710年)、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92年)、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以及此后的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令和时代等十余个年代。

而在绳纹时代之前,由于不具有任何可供考证的实际资料,所以学界通常将绳纹时代作为日本历史的开端。

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5)

绳纹人的陶器

一般来说,绳纹时代是涵盖日本原始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因这一时期制造的陶器上装饰有明显草绳花纹,成为其最显著标志,因此被称作“绳纹时代”,生活于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群也被称作“绳纹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绳纹人在相貌上与现在的日本人以及今天的亚洲人差异非常巨大:他们身材矮小(成年绳纹男性身高仅1.4-1.5米)、头发卷曲、体毛茂盛且皮肤黝黑,长着棱角分明的短脸和山根凹陷的鼻子。

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6)

绳纹人与弥生人的面貌复原差异

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根据考古发现,日本的原始社会开始出现超乎寻常的快速变迁。让考古学家惊叹的是,似乎在一夜之间日本就从绳纹时代快速迈入弥生时代。

这种快速转变的不同寻常表现在,以往的绳纹人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以狩猎、捕鱼、采集为主的游牧生活方式,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似乎一直保持者稳定。在公元前3世纪时,原始的日本社会毫无征兆地进化成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种植生活方式,同时金属工具也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而在全世界其他地方,这样的人类演进历程通常需要几千年的漫长演化,而在日本却似乎只用了百余年。

而另一种从绳纹人到弥生人的转变则更加超乎想象。通常而言两个相邻的原始时代,在人种上或许有些微的进化,但这种进化的程度极其细微,而在绳纹人与弥生人之间,他们的人种差距之大,大到已经完全无法将其作为同一人种。

对于上述这些已经无法称之为“演化”的巨变,对其解释现在已经基本获得学界的共识。绳纹人与弥生人的关系,就正如印第安原住民与白人殖民者的关系,他们是完全的两种人,而且极有可能是原住民与入侵者的关系。

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7)

弥生人的到来

据推测,大约在18000-30000年前的冰川期,极度的寒冷导致海平面下降40米左右,日本岛与现在北部的库页岛、西部的朝鲜半岛以及西南部诸岛相连的海底大陆坡及大陆架露出水面,成为连接大陆与日本岛的“大陆桥”,原始人类通过大陆桥进入日本岛,首先在冲绳岛上居住下来,这也成为之前提到的日本最早的原始人化石“港川人”的由来。

到了12000年前,冰川期慢慢结束,融化的海水将海平面提升,曾经沟通日本与大陆的“大陆桥”重新被海水淹没。此时居住在岛上的日本先民,成为日本岛真正的原住民,也就是后来“绳纹人”的由来。他们在漫长的孤岛求生中,以渔猎采集为主,慢慢掌握了复杂石器的制作,并学会了制造陶器,绳纹时代由此产生。

与此同时在中国大陆,自公元前5世纪左右开始进入战争频仍的春秋战国时代,此时的华夏文明基本定型,到了公元前3世纪左右,由于战国时代的战争等因素,导致有些中国人经过朝鲜半岛渡海到日本,同时带去的还有冶铁工艺和水稻栽种技术。

至于冰川“大陆桥”消失后,中国人如何到达日本岛屿,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的人通过原始的“草船”技术可以进行远途的海洋航行,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实际验证。后来日本开展一项名为“跨越黑潮:复现千万年前的航海”的科学实验活动,试图模拟旧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跨海前往日本岛的可行性,历经数多年的无数次失败后,2019 年团队以独木舟的形式,顺利完成由内陆沿海人力划独木舟到日本与那国岛的实验,从而证实了在当时渡海的可能性。

新一代移民的到来,正如同大航海时代的白人殖民者进入美洲后的场景。新一代移民所掌握的冶铁和水稻种植技艺,对比土著“绳纹人”完全是降维打击

而对于这些移民的来源地则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观点较为流行:其中一部分人是来自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古代吴越人。他们最先到达现在日本的九州,而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九州也是日本水稻种植的起点,而水稻的原产地是中国的江南水田。同时另外一部分人则从中国北方带去了小米的种植方法。

这些移民的到来,开启了日本的农耕时代,移民拓荒范围也一路从九州延伸至本州。随着弥生人的居住范围扩大,逐渐取代了绳纹人在日本的主导地位。

这样的推理显然是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的。首先,现在生活在日本北方的土著民族阿伊努人,他们在基因上与大多数日本人(前面提到过普通日本人弥生人基因占90%,绳纹人占比10%)有极大不同,他们与绳纹人在基因上更为靠近(阿伊努人的基因中绳纹人占比超60%,而容貌也与普通日本人和亚洲人明显不同),所以学界普遍接受,新一代移民进入后,大量的绳纹人被消灭,或者被驱赶到北方的寒冷之地(今天阿伊努人居住的北海道等地),新移民取代绳纹人后,占据主体的新移民群体被称为“弥生人”,这也是现在日本人的祖先。这个时代也被称作 “弥生时代”。

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8)

阿伊努人的相貌与亚洲人差异巨大

这也就解释了前面关于“绳纹时代”的绳纹人与“弥生时代”的弥生人何以在进化上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跨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两个连续的时代,不是进化的结果,而是类似白人殖民者取印第安人而代之的关系。

三、生物学上的基因证据,同样取得重要进展

在最近这些年的基因测序工作中,上述观点也得到了生物学研究上的支持和证实。

日本人起源与演变(从杂种性看日本人的起源)(9)

东亚Y单倍群迁移路径

基因检测显示,弥生人的Y染色体主要是O-M176的单倍群O-M176(大约占36%)、单倍群O-M122(大约约占23%)以及O-M119单倍群(大约约占4%),这些都是典型的东亚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单倍群。

日本分子人类学家崎谷满也表示单倍群O1b2主要常见于日本人、朝鲜人和满人,O1则主要在中国长江文明的男性身上找到。这也从生物学上证实长江文明没落后分成几个部落分别向西和向北迁移,其中一支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200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王丽与东京大学学者植田信太郎组成联合研究团队,其研究也证实东亚的日本人与韩国人基因接近,而在大陆则与现代山东人最为接近。这一结果也发表在了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年出版《从大陆寻找渡来系弥生人的根源:与山东省的共同研究报告》上,2001年多贺谷昭在其《日本人漫长之旅——由容貌探讨日本人的由来》也引用了这一观点。

当然,我们最后还是要说明一点,我们在前面的叙述中,只是重点证明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日本人起源的重大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只是古代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血脉起源产生了影响,同样古代朝鲜(扶余国)以及东南亚、中亚甚至今天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库页岛地区的人种,对于日本人的起源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只是相比中国人而言要小得多,最后还是引用我们已经多次借用的日本学者村山宏的观点作为总结:

日本人并非中国人的直接子孙,而是“杂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