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是平凡的劳动者,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的理想不算远大,却十分珍惜当下。他们用双手创造的属于自己的幸福,便是他们的勋章。

时代闪亮,是因凡人有光。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多彩贵州网推出系列报道,向每一位平凡的劳动者致敬!

双目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挺直的身板透出一股闯劲,这是袁胜前给记者的印象。

1992年,21岁的袁胜前从贵州航天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3405厂(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公司前身),当了一名铣工。

铣床,就是利用高速旋转的铣刀对零件进行加工的机床。普通铣床完全靠人站在机床边手动操作,运作时不能有丝毫懈怠。而且不同于一般生产作业,铣工在操作时不准戴手套,只能任由飞溅的金属屑打在手背上,油污染黑双手。

有亲友知道后,很担心袁胜前的选择。他们说,一个人成天与油污、机械零件打交道,能有什么出息呢?但袁胜前偏就喜欢这份工作!

无线电调试技师 专注做好一件事(1)

工作中的袁胜前

为了掌握刀具的刃磨技术,袁胜前经常站在飞扬的粉尘中看师傅们操作。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满脸是灰。等师傅下班了,他再捡起加工产品剩下的料头以及磨损的刀具,模仿师傅的手法加工小零件。

3年时间,袁胜前的工艺技能和专业理论突飞猛进。除了对铣工的深入钻研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无线理论知识,自制的收音机以及各类电器小发明让他在厂里的名气越来越大。

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要大力发展民用石油测控仪器,袁胜前被抽调到急需人才的无线电装配岗位,这一干就是25年。“这个部门主要承担不少重点生产任务与科研创新项目。”袁胜前说。

回想那段艰难的“攻关日子”,袁胜前记忆犹新。2020年,公司生产的某零件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电路故障现象,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历经10多天检测都找不到原因。一天,在陪家人吃饭时,袁胜前忽然想到一个解决方法,立马放下碗筷、拿起笔本,开始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还是无疾而终。可他不服输,把工余时间全部用在研究复杂结构零件的检测上。通过对电路进行分析,他认为可以采用在负反馈电路中并联电容加深交流负反馈的方法,最后通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排除了故障。

无线电调试技师 专注做好一件事(2)

袁胜前给产品做检测

经过多次“攻关”磨炼,袁胜前更坚定了自己对岗位的热爱,“需要一种耐得住寂寞的豁达心境,专注做好一件事。”

在一次产品调试中,由于产品原工艺过程复杂,一次调试合格率不足50%。随后,他提出用稳压源代替蓄电池调试并自制了专用工艺电缆,使得一次调试合格率达到100%,使生产周期缩短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调试精度也得到较大提高。

“我们的产品结构复杂、工序复杂,安装在井下没有任何维修的机会,导致后期更换成本更高。所以,每一个产品的生产和调试特别关键,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袁胜前告诉记者,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石油仪器属于小批量产品,10套订单量已经算是大订单,因此从研发、生产到检测,除了借助先进技术和设备辅助外,核心技术必须靠人。

由于常年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一些邻居都误以为袁胜前的妻子是单身过日子。妻子经常半开玩笑地说:“你哪天早点回来,咱俩在小区里转一圈,让他们看看我不是独身。”每当这时候,袁胜前都只能露出歉意的微笑。

本网记者:杨婧

一审:曹轶

二审:林萌

三审:彭奇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