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那会儿,课本里有《蔺相如列传》,说的是“和氏璧”的故事。

谁接受了卞和的玉(献玉的卞和死心眼儿)(1)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楚国有卞和者,偶得美玉。卞慧眼,众人讥笑。只是此一块璞玉须仔细解开,方可知其真容。只是沉甸甸的凭直觉美玉其中,便一门心思要献玉于王,這便引来了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

谁接受了卞和的玉(献玉的卞和死心眼儿)(2)

《韩非子》载:楚人卞和,山中得美玉,欲献厉王。厉王使琢玉人鉴,曰:“石。”厉王不悦,命刖其左足。厉王崩,武王即位。又献,武王令人观:“石也。”武王刖其右足。武王驾崩,文王即位。卞和怀璞泣于楚山,至三昼夜,泪尽啼血。文王闻言,疑:“刖刑者不独卞,何为?”卞曰:“不惟刖,天下无人识者也。”琢玉者细解,果為宝玉,是“和氏璧”。

谁接受了卞和的玉(献玉的卞和死心眼儿)(3)

然后就有了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垂涎赵国和氏璧,谎称可以15城交换。赵王遣蔺相如携玉璧使秦,秦王大喜。蔺相如揣测秦王并无诚意,于是托辞玉有瑕,从秦王手中诓回宝玉,口说若得不到城池,一手指向大殿之廊柱,做欲与玉石俱焚之状。无奈何,秦昭王指图划15城邑,曰此归赵。蔺相如不敢怠慢,请秦王斋戒5日。是夜,却派随从潜小道携玉壁返回赵国,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谁接受了卞和的玉(献玉的卞和死心眼儿)(4)

这是一段佳话。也说明玉遇有缘人,不可强求。

在玉石行业有一句老话“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说的是解玉的惊心动魄和不可预测,未来不可知。

谁接受了卞和的玉(献玉的卞和死心眼儿)(5)

穷富命运天注定,现在说的都是赌玉。且不忙説内里乾坤有几何,解他一刀再言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