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冉

私家花园是中国文人梦想中的乌托邦,它既真实存在,又超乎现实。这一点在历史上有迹可循,古代宫苑建造之初就有“通天”的功能,秦宫为“象天建筑”,汉宫造有“候神台”“望仙台”。宫苑建筑一出世就附带了超世的想象,传统宫廷花园的一池三山,即为太液池和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

唐传奇《游仙窟》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情爱奇遇故事,反映了唐初文人的轻佻狎妓生活。故事以自叙体形式,写作者奉使河源,人困马乏夜宿神仙窟。由女子引导下投宿崔府,与美貌佳人崔十娘在崔府后花园宴饮欢歌,二人赋诗赞颂了宴饮的花园景色:“两岁梅花匝,三春柳色繁。何须杏树岭,即是桃花源。”

在表现现实题材的戏曲中,后花园是青年男女偷食禁果的最合理场所。花园中有山水花草,有亭台楼阁,有矮墙角门,每一处景物都有其独立的文化意蕴。墙内花园草长莺飞,闺中的年轻女子也随之春心荡漾,这种设置很文学化和理想化。《墙头马上》的花园特意设置了短墙,所以会有“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的惊鸿一瞥。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里,张生后花园赴约时遇见的就是“粉墙儿高似天”,他“只能超墙而过”。到了王实甫的《西厢记》,给这个高墙加了一扇角门,红娘特意虚掩门闩,让幽会变得不那么尴尬。

落花时节登玉楼(墙头马上遥相顾)(1)

《风月秋声》图册,清,费丹旭绘,内容取材自《西厢记》

有趣的是,西方戏剧里的青年男女幽会场景如出一辙,只是把花园换成了面积更小、视觉效果更集中的阳台。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阿玛维瓦伯爵趁着夜色跑到罗西娜小姐的阳台下大唱情歌。这个镶嵌在白色墙面、有着靛蓝栏杆的小阳台真实存在,是今天到访塞维利亚游客必至的打卡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二幕就发生在开普莱特家的花园,罗密欧对着阳台上的朱丽叶轻喊:“我借着爱的翅膀飞跃高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