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红色故事3-5分钟(红色记忆夜渡于都溅溅鸣)(1)

江西九江红色故事3-5分钟(红色记忆夜渡于都溅溅鸣)(2)

江西九江红色故事3-5分钟(红色记忆夜渡于都溅溅鸣)(3)

中央苏区时期

夜渡于都溅溅鸣

1934年10月的一个晚上,皎洁的月亮挂在天边,于都河畔人山人海,战马嘶鸣,红旗飘扬。八万七千余名红军将士踏上浮桥,涉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河岸边,一位中年汉子忙上忙下指挥着大部队过江。他就是中执委委员、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此时的他担任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党中央确定他留在中央苏区坚持对敌斗争。

江西九江红色故事3-5分钟(红色记忆夜渡于都溅溅鸣)(4)

正在此时,一阵“得得”的马蹄声传来。刘伯坚抬头望去,见队伍前面,英姿勃勃的叶剑英和刘伯承骑着马徐徐走来。刘伯坚飞步跑了过去,叶剑英和刘伯承也跃下马背,三人相见有说不出的喜悦。队伍在他们身边像潮水般地涌去,叶剑英对刘伯坚说:“中央红军这次西进,困难不少,你们留在苏区也不见得轻松。”刘伯承说:“红军走后,敌人会更加疯狂地蹂躏中央苏区,你们的担子更重了。”刘伯坚说:“是啊,我们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我预计三两年后,我们会重逢的。”叶剑英和刘伯承都笑着说:“但愿如此。”三人边说边踏上浮桥,走了好一段路,终于要分手了,叶剑英、刘伯承握着刘伯坚的手说:“再见,伯坚同志,请多保重。”刘伯坚双眼噙满泪水,向叶剑英和刘伯承挥手告别。此时的他有多少战友情想向两位老战友倾诉,有多少知心话能像在瑞金共事时一样,促膝谈心,彻夜共商,但都只能埋在心里。望着战友渐渐远去的背影,眼泪从刘伯坚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1935年3月间,刘伯坚率领省委机关在信丰、于都交界的牛岭、马岭之间突围时不幸负伤被俘。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大余县城郊的金莲山英勇就义。牺牲前,他写下了气吞山河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江西九江红色故事3-5分钟(红色记忆夜渡于都溅溅鸣)(5)

刘伯坚《带镣行》诗稿

刘伯坚英勇牺牲的消息传来,叶剑英悲痛万分。长征前夕在于都河畔的最后一别,已深深镌刻在他的心头。

斗转星移,28年过去,1962年建军节前夕,叶剑英元帅在《解放军报》发表《建军纪念日怀战烈》的诗篇,第一首诗云: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诗中引用战国燕人高渐离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轲的典故,追忆当年红军长征时,夜渡于都河,刘伯坚为自己送行的壮烈场面和动人情景,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

江西九江红色故事3-5分钟(红色记忆夜渡于都溅溅鸣)(6)

来源:听见江西丛书

编辑:胡代江 复审:朱峰

终审:刘莎、骆志俊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