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立敏(河北)

初夏,胖乎乎、圆滚滚的西葫芦就上菜市了,于是有关西葫芦的记忆一下子复活,毕竟,西葫芦是我最早结识的蔬菜里的一种,带着与生俱来的亲切,在困难的年月里,它在解决乡亲们的温饱问题上发挥了很大的能量,可炒,可包饺子,可做大锅菜,家有西葫芦,真的是很福气的感觉。

小半个西葫芦(青未了西葫芦)(1)

现在的集市上,常年有卖小西葫芦的,过去可不这样吃,都是等它真正长熟了才摘,偶尔折了蔓伤了小西葫芦,也没有谁会想到吃它,心里以为太小的是不能吃的,不等西葫芦长大就卖掉它,我以为是很罪过的一件事,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吃它,我买它通常是在夏天,满车的大西葫芦堆成山,带着分享收获的喜悦心情抱一个西葫芦回家,如同抱着胖娃娃一样开心。

旧时也一样,西葫芦一熟,生产队的钟敲的次数就多了,西葫芦陆续熟,自然要分到各家去,相隔五六天就敲一次钟,人们听见敲钟就从家里走出来打听什么事,得到消息的乡亲就说是分菜的事,又问:分什么菜?回复的话就带哲理了:才分过韭菜,这五六天还长不出来,肯定是西葫芦了,到了麦收口,西葫芦疯长,一天一个样。

分韭菜可能背了筐子去,分西葫芦就统一拿了包袱去,筐子是装不上的,筐子的荆条也容易伤了西葫芦的皮儿,包袱最合适,包上五六个扛在肩上,既不硌也不觉得太软,在走路的颠簸中,西葫芦还会依着肩膀的柔软变换一下位置,仿佛要在肩上睡一觉一样,很妥帖,真是扛着一包袱实实在在的蔬菜回家。

小半个西葫芦(青未了西葫芦)(2)

村西北有一块地叫葫芦峪,地势深,出口小,是一个葫芦的形状,因储存雨水,是适合种菜的地块,人们分得了西葫芦从葫芦峪出来,那种感觉觉得西葫芦不是土里长出来的,是葫芦峪这个地名结出来的一样,都带了传奇色彩。

西葫芦可放置很长时间,背到家堆在过道里,摆成一趟,过道的地面湿漉漉的,西葫芦带着一身水珠珠,放十天半月不会蔫巴,什么时候吃都像是从枝蔓上摘下来的一样新鲜。除了炒菜用,西葫芦做大锅菜也是传统的吃法,相比冬瓜菜,西葫芦绵软,容易浸润香味,是老人们最喜欢吃的,老人也喜欢在摆弄西葫芦里感受时光的慢,找一个碗的碎片,把西葫芦的皮儿刮净了,刮时忍不住用指甲掐一下,感受西葫芦的嫩,皮儿显老的西葫芦反而更适合做大锅菜,所以掐动掐不动都是惹老人欢喜的。

小半个西葫芦(青未了西葫芦)(3)

麦收之前,老人总想着让年轻人吃点好的,好积攒了力气过麦收,吃几顿西葫芦饺子是免不了的,虽说做馅儿的过程有点费事,张罗半天,想来也是一种享受,老人们都觉得好饭是做出来的。吃了早饭,把一个西葫芦放到地桌上,刮去皮儿,切成条,挖了瓤,再把西葫芦肉肉擦成丝,撒盐剁烂,挤了水分,才算是包饺子的馅儿。如果西葫芦足够老了,那么它的籽就可以晒了吃,晒在窗台上,成了哄孩子的零食。

小半个西葫芦(青未了西葫芦)(4)

西葫芦馅儿配葱与姜,颜色与味道都有了,吃肉的人家配腌肉,吃素的人家配鸡蛋,西葫芦配什么都好吃,现在的饭馆里就是,到这时节是一定有西葫芦鸡蛋馅儿饺子的,吃起来真是清气,在传统习惯里,在人们认可里,西葫芦鸡蛋馅儿的饺子成了初夏最素雅的美餐,有时不去吃,光是说说就感觉很富足。

小半个西葫芦(青未了西葫芦)(5)

过年的腌肉最后的几块是留着与西葫芦一起做馅儿的,吃着香啊,故乡人形容香到深处,习惯说“香个跟头”,这种说法给西葫芦腌肉一点儿也不夸张,是香到骨子里的那种香,吃过就不忘了,还想吃,一直把腌肉吃完,吃整个西葫芦收获时节,这样注定每顿饺子要多包一点儿,中午吃了,晚上再馏着吃,不同于别的饺子馅儿,像韭菜茴香什么的再馏就不好吃了,西葫芦馅儿是越馏越好吃,越馏越入味儿。

队里接二连三地分西葫芦,我家的西葫芦是吃不完的,遇到从门口过的饭量大的人,母亲就问人家还有没有西葫芦,若没有了就让抱走一个,那乡亲定是谢了又谢,用抱一个婴儿的虔诚去抱它走。有了坏点的西葫芦,母亲会把坏点切掉,把西葫芦从中间切开,给鸡鸭当盛米和水的器皿,鸡鸭是喜欢这样的器皿的,它们喝口水,抬起头来看看天空,再调皮地啄西葫芦的瓤,慢慢地,西葫芦一点儿也不剩地成了鸡鸭的食物。

午后人乏,新割的麦秸就当了草甸子,过道里一铺,过道风微微拂面,庄稼人劳作累了倒头便睡,是不会庄重地去屋里拿个枕头的,西葫芦自然就当了枕头,枕上它简直找到了宋枕的感觉,那么凉爽,连梦都是凉爽的,浅浅做个梦,西葫芦一滚动,梦忽然醒来,赶紧去地里劳作去,那种幸福无从描述,是庄稼人心里稳稳的幸福。吃了西葫芦饺子,又睡了个西葫芦觉,生活像西葫芦一样丰富,棱角是有的,一如生活不可能永远如意,但那踏实的幸福是触手可摸到的。

天天去早市上转一圈,夏天的蔬菜真是好,想吃什么都能找到什么,骑着车子穿过不拥挤的人群,感受庄稼人的小日子,只要看见成熟的西葫芦我会自觉地下得车子来,心里莫名向过去的岁月致敬。我想,西葫芦若有感情,相信它们懂我。

小半个西葫芦(青未了西葫芦)(6)

作者简介:苏立敏,网名:小陈。中国金融作协会员,河北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作品十七部。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