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今年年俗主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今年年俗主题(今年年俗不一样)

今年年俗主题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已至

一些传统年俗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

或与往年不同

或有了特殊的意义

除尘

春节前,人们有“扫尘”的习俗,即全家一起洒扫庭院、擦拭器具、洗刷被褥,把房屋收拾一新。《吕氏春秋》中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前扫尘的习俗。去尘秽,净庭户,尘谐音“陈”,意在除去陈旧驳杂的事物,拂去一年尘埃,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岁。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面对严峻的冬春季疫情防控形势,扫尘不仅意味着除旧迎新,还是卫生防疫、健康过年的一重保障。居家过年,要做好清洁工作。勤开窗通风,门把手、桌面等手经常接触的表面用消毒剂适度消毒,打扫房屋、橱柜角落,做到无卫生死角。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的家,把病毒拒之门外,把福气迎接进门。

返乡过年

传说“年”是四角四足、力大无穷的巨兽,每到除夕下山作祟,全家人要合力驱赶,方能保一年平安。古时行路难,独在异乡的游子克服万难,也要回到家乡与亲人过年。家人团聚,“年”才完整。安土重迁、固本思源的理念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乡土是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

每年春运,每一处交通枢纽、乡间小路上,都有返乡人的身影。2021年的春节有些特殊,许多人心牵家乡,但仍选择留在原地。此刻的付出与坚守,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团聚。春暖情更暖,感谢每一位静候春暖花开的你。

备年货

每到春节,家里的桌子就被年货挤得满满当当。南北零食、干货炒货眼花缭乱,过年必备的食物、小孩馋的零嘴,还有各色置办物品,春节年货,是满满的幸福感,厚实的获得感。

特殊时期选购年货,需要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前往正规商场购买年货,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冻食品,不从中高风险地区网购物品。果蔬生熟食分开包装,食材烧熟煮透,能很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

特殊时期的年货也有特殊的意义,原地坚守的人不能回家,一份远方寄来的年货,有父母晒的肉干,有爷爷奶奶种的瓜果,满满的年货箱子,是沉甸甸的思念与祝福。

燃放爆竹、生旺火

传说古时候冬天山上缺少食物,年兽会在除夕时下山作祟。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家门口点起炮仗使其受惊逃跑,护佑田地与屋宅平安。而后演变成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爆竹声中一岁除,隆隆爆竹声和满天绚丽的烟花,是从前过年的标志之一。

新年来到时,民间还有生旺火的习俗,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生旺火会导致环境污染,烟花爆竹燃放更是不仅污染环境,还噪音扰民,剩下一地炮纸,新时代里,我们需要寻求环保健康与年味的融合之法。买来鲜花装饰屋子,还可以自己动手剪窗花,挂新年装饰,没了噪声和烟尘之扰,还更添年味,而我们更需移风易俗,珍爱这一片绿水青山。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出门拜谒亲朋好友,庆贺新的一年到来。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亲友间交换祝福的话语,孩子恭祝长辈身体健康,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以示“岁岁平安”。拜年是古老的新春习俗,拜过了年,就是新岁伊始。

当前疫情形势下,传统串门拜年的方法会加大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内蒙古多地发布通告,提倡春节期间不串门拜年,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要控制在10人以下。互联网的时兴,让手机“云拜年”接过传统拜年方式的重任。群发拜年视频、网络抢红包,“云拜年”年味不减,在广大群众的努力下,牛年定能“牛转乾坤”。

春风浩荡,春意盎然

祝愿大家

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牛年心想事成

来源:横州发布 北方新报 百度百科等

来源: 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