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诗经.国风.齐风.东方未明》
【注释
衣裳:古时上衣为“衣”,下衣叫“裳”。公:公家。晞(xī 希):“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樊:即“藩”,篱笆。圃:菜园。狂夫:指监工、狂妄无知的人。瞿瞿(jù ):瞪视貌。
不能辰夜:不分昼夜。辰,借为“晨”,指白天。夙:早。莫(mù 暮):古“暮”字,晚。】
微雨直译:
东方天没亮,颠倒穿衣裳,颠三又倒四,公家召唤忙
东方天没亮,颠倒穿衣裳。颠来又倒去,公家命令忙
折柳围篱笆,狂汉瞪眼骂,不分晨与夜,从早到晚忙
《东方未明》是一首诗反映远古时期底层平民和奴隶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诗歌。工作在王公贵族之家的平民和奴隶,不仅被公家任意驱使,也被其下属监工之类动辄打骂,每天不停劳作,日夜不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全诗分三章,前两章头两句“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东方未晞,颠倒裳衣)。诗中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奴隶们天不亮就起床,惊慌失措中穿错了衣裳,又手忙脚乱地赶紧脱下换掉的样子。说明这样日夜颠倒的工作,不是个例,而是经常出现的,因为害怕迟到,又害怕做错事受到责罚,更加剧了紧张和慌张的程度。
天还没亮,居处一片漆黑,起床令就来了。工人们迷迷糊糊中被叫醒,脑子一片混沌,黑暗中难免忙中出错,紧张中乱作一团。你的穿成了我的,上衣误作了下裳都是常有的事,一点也不奇怪。
后面两句“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颠之倒之,自公令之)”。说明了这样晨昏颠倒、日夜忙碌的原因:被公家召唤驱使,十分匆忙,加上前一天的工作也忙到很晚才休息,身体过度疲乏,未缓过神来。
同时也从侧面揭露了上层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想一出是一出,肆意妄为,不合理安排工作,日夜盘剥劳动力,不顾百姓死活的丑恶嘴脸。
最后一章"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描写工人们被安排折下柳枝,为园圃筑篱笆,旁边还有监工虎视眈眈地盯着,稍有疏忽,就会非打即骂。“折柳樊圃”和“狂夫瞿瞿”,八个字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工人的辛苦劳作,和监工的狠毒无情,两相对比,对立地情绪展现得一览无余、淋漓尽致。
全诗三章,语句排列工整,语意回环复沓,情绪层层递进。全诗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口语,平淡质朴,通俗易懂,十分接地气,充满生命力。将紧张忙碌的气氛,渲染的十分突出鲜明。让读者能够沉浸式地体验到劳工的辛苦奔波和强烈的内心不满,以及压抑的愤怒情绪,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的意义。
诗经《敝笱》:破鱼网呀破鱼网,鱼儿自在来又往
诗经《有女同车》:那芙蓉花一样的女子,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诗经《遵大路》:亦步亦趋的生活,唱响三千年女性的哀歌
《野有蔓草》:荒烟蔓草的年代,眼神清亮如露珠的姑娘
诗经《郑风.扬之水》:流言如水,不可轻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