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管理(2358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1)

手把手教残疾儿童写字。

□全媒体记者 刘金霞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4岁听障男童王跃霖,又歌又舞,快乐洋溢,与健全的孩子无异。稍稍留意,小跃霖的耳朵上佩戴着一枚助听器。对于一个失聪的孩子来说,这一刻,期待太久。“太不容易了!”一旁的母亲半蹲着,紧盯着儿子,眼眶湿润,笑意盈盈。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省定重点十件民生实事之一。2019年,驻马店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创新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全市完成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358名,提前8个月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全年1519名任务目标。

“宁可少修一条路,也要把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康复一个孩子,受益的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家庭,而是整个社会。”市委书记陈星殷殷叮嘱。

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化

2018年8月,国务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驻马店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2018年9月2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组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工作,审议通过《驻马店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比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出台提前了3个月。

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纳入残联重要工作内容,超前谋划,统筹推进。与县区残联、康复定点机构签订目标责任书,召开工作会、培训会强力推进。各县区党委政府也分别成立了领导组织,制定本地配套文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为全市残疾儿童救助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做好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有效衔接,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基础工作提前部署,列出工作清单,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当前,全市确定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32家。其中,属于残联公办机构4家,民办非医疗机构3家,属于公办或民办专业医疗机构25家。32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康复服务对象涵盖了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服务项目包括矫治手术、辅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

与此同时,我市加强与教育协会、高校合作,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在加快发展中稳步前行。

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残疾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康复的终极目标是让这些不幸的孩子能够生活自理,补偿和改善功能,直至像个健全人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参与更丰富的生活。

为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任务全面推进、高质量完成,市残联组织业务技术人员,对县区残联、32家康复定点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和督导。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办公室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回访调查,并定期与不定期深入定点机构进行实地检查,确保儿童康复转介、功能训练、矫治手术、辅具适配、资金结算和康复救助落实到位。

各定点康复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不断加强机构软硬件建设,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康复评估和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孩子康复。

去年7月19日至22日,我市成功举办全国学前教育论坛。10月16日,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分别在我市建立学前教育支持中心和教育实践基地并揭牌,为我市残疾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市残联博爱幼儿园被北京学前教育协会授予“北京学前教育协会理事单位”,成为北京学前教育协会7家理事单位之一。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爱的事业。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彰显着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工作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各级残联组织和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真情付出。2020年,我市将继续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谋划和儿童康复需求筛查工作,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有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