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朝末年,关外的女真部落拥有超强的战斗力,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曾以少胜多,大败明朝军队。此后皇太极也曾用坚韧的毅力对抗孙承宗和袁崇焕等人,到了清军入关,多尔衮那一代人更是骁勇善战,利用强大的军事压力,很快控制了政权。曾几何时,到了康熙的时候,虽然有平三藩、收台湾、平噶尔丹,八旗士兵虽然勇猛,但大多以多胜少,不算英雄。康熙死后,不管是雍正朝的年羹尧,还是乾隆朝的傅恒等战将,都采用人海战术才能消灭敌人,所以,不少人认为,年羹尧不能算作名将,小编对此深表认同。雍正杀年羹尧之前,年羹尧写了一个字,准确预测出自己的结局。
年羹尧的故事,要从康熙时期讲起,年羹尧是武举出身,可谓文武双全。先在江南任职,雍亲王胤禛(雍正)举荐他,担任四川提督,正式开始领兵。一年之内,年羹尧把四川境内的匪患全部清剿,既给胤禛挣足了脸面,又让康熙对他刮目相看。此后,年羹尧一路平步青云,担任四川总督,封疆一方,成为胤禛最得力的心腹。
康熙去世,雍正急召远在西北的十四弟胤禵回京奔丧,其实是要卸掉十四弟的兵权,而接替胤禵的,正式年羹尧,此前他担任陕甘总督。为了消灭罗卜藏丹津,雍正下了血本,举倾国之力支持年羹尧,西北军15万兵马,对阵敌军5万多人,因为西北地势复杂,年羹尧并不占便宜。有一次,西宁被罗卜藏丹津偷袭,年羹尧的兵马都派了出去,西宁城内只有500多人,年羹尧带上十多人坐在城楼上,举止稳重,敌军以为有诈,匆匆退兵,可见年羹尧确实有勇有谋。
雍正二年,为了支持西北军,国库消耗严重,河南甘肃等省为了支持军饷和粮草,负担很大。雍正几道圣旨催促年羹尧,最终年羹尧决定和敌军决战,此战大获全胜,年羹尧更是被雍正誉为“不世之功”。获得胜利的年羹尧日渐跋扈,朝廷上下,早有官员对他不满。年羹尧被免去抚远大将军之位的那天早晨,他带着一群心腹将领出去打猎,路过一座道观,看门楹上的一副对联很有意思,上联是:舒云池影日悠悠,下联是: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是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但是“秋”字却非常模糊,其他六字都还清晰,年羹尧当时刚打完胜仗,意气风发,他取来笔墨,在模糊处重新挥毫写了一个“秋”字,然后进入道观。
道观里只有3个道士,为首的师父听闻年羹尧补上了那个字,叹息不已,年羹尧问他何故,他不愿多说。年羹尧忽然明白过来,大叫不好,慌忙带人回营,到营中时,圣旨已到,免去他的职位,令他立即回京,西北军暂时由岳钟琪代管。果然,在回去的路上,以田文镜等人为首的百官,大肆弹劾年羹尧,雍正忍无可忍,将年羹尧一贬再贬,最后赐死杭州。
“秋”字,左禾右火,禾苗成熟的季节,本来是丰收之意,又有萧飒的凄凉。年羹尧在道观中已经猜到,禾苗成熟后,必将被收割,所以才慌忙回营。年羹尧虽然打了胜仗,写下这个“秋”字后才明白这些道理,为时已晚。但他的死,虽说有兔死狗烹之嫌,但他有罪在先,也不算冤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