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1)

诸位看官,大家好,准时准点,准点准时,土鳖君又来陪诸位聊天了。

说到交通工具,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骄傲。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2)

从清末自力更生的京张铁路打下第一根道钉,到中国高铁纵横八荒,在营里程已达13.1万公里的中国铁路历经了极其艰辛而不平凡的纵跨百年的光辉历程。

无论是蒸汽机车时代还是内燃、电力机车时代,亦或是现如今的高铁、动车时代。

坐火车,始终是老百姓最经济、最安全、最舒适的出行选择。

从西方列强修建到自主建设,从军阀自建到人民铁路,从“中国建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中国铁路已经成长为代表着“中国力量”的“中国骄傲”。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3)

本期大师芳华,土鳖君就想跟诸位聊一聊,那位留学报国,开拓创新的开路先锋,詹天佑先生。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4)

在土鳖君还是小学生的时候,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十分痴迷。文中描写的便是詹天佑先生在帝国主义者的冷眼和嘲笑之中,历经千难万险,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的故事。

课文中描写的崇山峻岭、雄关漫道让我十分向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工程巨匠詹天佑先生也让我十分崇拜。

长大之后,土鳖君还专门跑到位于京北大山合抱之处的青龙桥车站,特地去瞻仰了一下那史无前例的人字形铁路、中西合璧的站房和矗立在繁花之中的詹先生雕像,回忆一下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开路时代”。

詹天佑先生,出生于广州城外的一个茶商家庭。

他出生时,原本富足的詹家已显露出衰败之相,父亲詹洪兴靠着已经没落的茶叶生意和几亩农田勉力维持着家计。如果赶上年景不好,甚至还要到街头去替人代写家书、对联、刻点印章,来补贴一下家用。

对于一个传统家庭来说,家中如果能够走出一个出类拔萃的读书人,绝对是一件改变家族社会地位的事情。

虽然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但是在詹先生6岁的时候,老詹先生还是把他送到广州城中的私塾中系统的接受传统教育。

以求学而优则仕,复兴门庭。

但小詹先生对之乎者也一点也不感兴趣,对起承转合的八股文更是深恶痛绝,学习成绩单一篇鲜红,十分惨烈。

好在当时,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已经拉开帷幕,詹家所在的广州府更是睁眼看世界的前沿阵地之一。与港、澳近在咫尺的便利让詹先生很小便接受到了“欧风美雨”的沐浴,满大街的西洋玩意,让小詹先生对机械、传动、架构等等这些充满了现代科技味道的东西十分着迷。

他经常在负责进口大型机械的洋行前驻足,仔细的观察工人们如何组装各式各样的机器设备,然后再回到家中与邻居小伙伴们一起用泥巴搭建各种意想之中机械模型。

为了观察齿轮的啮合和发条的工作原理,他不惜用一顿竹板炒肉的代价,换来把家中唯一值钱的自鸣钟拆掉的机会。并将那些永远装不进去的零部件揣在口袋中,时不时的拿出来研究一番。

老詹先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逐渐意识到,让儿子放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之路,去做个奇货可居的技术工种,对于这个日渐贫穷的家庭来说,也不失是一条即插即用的养家之路。

对于詹先生的技术之路,老詹先生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的好友,谭伯邨先生是一位游走于广、港、澳之间的行商,时常与洋人和进口洋行打交道,对于外面的世界十分了解。

老詹先生委托他从外面给詹天佑先生带回一些国外的科技画报、科普杂志,并时嘱咐谭先生给小詹先生讲一讲外面的故事,以便日后去洋行谋营生时,不露怯。

几次的接触下来,谭先生对于聪明伶俐的小詹先生十分喜爱,把他当做子嗣一般对待。而詹先生也十分喜欢这位眼界开阔、知识渊博的长辈,时常追在身后问东问西。

1871年(同治十年),10岁的小詹先生结束了私塾的学业,全面退出科举这条对他来说似乎没有任何出口的迷途。

而此时,谭先生也带来一则让他振奋的消息。

清政府即将组织30名10-14岁的幼童公费赴美学习先进技术。巧的是,此次官费留美学童活动的招募负责人正是谭先生的香山老乡,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先生。

这对于痴迷于科技但又苦无学习途径的小詹先生来说,不啻于打了一针鸡血。

得到消息后,他便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去香港投考“出洋肄业局”。

但,儿行千里父母担忧。

年仅10岁的幼子要长离膝下,到地球的另一面去独自生活,这对于老詹先生和詹妈妈来说,却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就算在今日,对每一位中国家长来说也都是一个十分困难的抉择。

当时,赤发碧眼的洋人在老百姓眼中几乎就是妖魔鬼怪的形象。他们纷纷传言,清政府为了换银子才将孩子送到国外。而孩子们到了异国他乡要么会被洋鬼子剥皮吃肉,要么割了睾丸炼制秘药,或者会用巫术把孩子变成怪物当众展览。

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当时的中国百姓还愚昧地认为跟着洋人学习是将灵魂卖给了洋鬼子,是科举无望,走投无路的下下之举。”

容闳先生就面临着如此之大的压力,他甚至亲自跑到老家香山,挨家挨户的上门劝说,磨破嘴皮子才勉强将第一批30位小留学生凑齐。

在矛盾、彷徨之时,又是谭先生出面为詹先生解了围。为了打消詹家父母的顾虑,谭先生将自己的四女儿许配给詹先生,让她先过来伺候公婆,这才换来老詹先生的首肯,将儿子送上了前往香港考试的小火轮。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考试,甚至对科技一无所知的命题者都不知道该考些什么?仍旧按照科举的模式选用了国文写作那一套,显得十分不伦不类。

读过几年私塾的小詹先生顺利地通过了这场所谓的考试,成为预备留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与他一同通过考试的还有一位名叫梁敦彦的小同学,正是他在任北洋交通总长期间,向袁大脑袋力荐了詹天佑先生。

一年之后,詹先生接到朝廷发来的正式入学通知,命他速往上海留美预备学堂参加预科培训。

在离别之前,老詹先生含着热泪,按要求出具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声明,此后十年便是与儿子天涯两端。

年仅11岁的詹天佑先生,跟随着容闳从黄埔码头,踏上了北上的轮船。

留美预备学堂位于公共租界的旁边,对面就是万国公墓,30位小朋友被安置在这里,由清政府聘请洋人和儒生,教习基础的英文和中文。

为期3个月的学期结束之后,要举行会考,及格之后,才能获准“放洋”。

值得欣慰的是,第一批小朋友们,悉数通过了考试,全部获得留学资格。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5)

1872年8月11日,离别的日子正式来到。

小詹先生和29位小同学穿上皇上钦赐的袍服顶戴,跟随着老师们来到上海码头。

在官员、百姓的瞩目之下踏上了一艘日本籍的越洋轮船。

此航程将横跨太平洋,足足历时一月。

9月中旬,旧金山。

30位胸怀壮志的小朋友,终于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

平整的马路,雄伟的建筑,让他们眼中充满了新奇和对知识的渴望。

他们终于用自己的眼睛验证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让人惊叹。

稍作休整之后,他们乘上了前往东海岸的列车。

太平洋铁路,长达3000公里,横贯整个北美洲中部,被称为“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在这条承载着当时最高科技水平的铁路干线上,小朋友们第一次亲手触摸到了大工业文明的神迹。

他们看到乌黑的长龙喷着白色的蒸汽,在崇山峻岭、河流湖泊之间风驰电掣般地穿梭,听到洪亮的汽笛似是威风凛凛的号角在狂野中鸣响。

最让他们震撼的是,车厢外那些骑着骏马的印第安人还在一次次的用弓箭徒劳无功的向车厢发起进攻,而又一次次的被甩在身后。

在工业文明面前,农耕、孔武、冷兵器,显得竟是如此不值一提。

此时的小詹先生已经朦胧的感觉到铁路对于经济、国防的重要性。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如此不可一世的长龙带回祖国。

六天六夜之后,小朋友们抵达了纽约,随后前往康涅狄格与早已等候多时的容闳先生会合。

容先生已经在这里呆了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为小朋友们挑选合适的寄养家庭。

这些家庭中的长辈多是律师、医生、工程师、议员等中产阶层,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卓越的人品能够让孩子们快速的适应陌生的环境。

詹天佑先生被西哈芬小学的校长诺斯罗普先生领回家中,在这位慈爱而严厉的养父监督之下,开始接受以语言为主的预科教育。

仅用了半年时间小詹先生便从预科学校脱颖而出,走进了西哈芬小学的课堂,与美国的小学生一起接受最正统西方基础教育。

3年之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当地有名的希尔豪斯中学,并在两年之后,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入了常春藤名校耶鲁大学,走进了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开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

他终于要去拥抱那带给他无限震撼的蒸汽长龙。

可是就在詹先生拿到了毕业证,正准备深造硕士的时候。清政府却以剃发易服,大逆不道之名急匆匆地将他们全部撤回。

10年间,清政府共派出留美学童120余位,共计50余位分别进入耶鲁、MIT、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等顶级高校,但因时间仓促,得到了学历、学位的仅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位先生。

虽然没有学位,但依然盖不住留美学童们的荣光。回国之后,他们大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翘楚。有清华、北洋、交通等大学校长、有医院院长、有高级将领,有外交官,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批的唐绍仪,成为北洋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6)

但很少有人知道,当詹先生们带着一肚子学问和满腔热血回到祖国后,迎接他的却是一记闷棍。

此时,以鬼子六为首的洋务派在朝堂之上逐渐失势,而以载沣、翁同龢、王文韶为代表的保守派却渐渐风生水起。

满族权贵和腐儒组成的保守派们封闭而愚钝,在他们粗鄙的意识中,火车是洋鬼子们的妖术,不仅说它开山破岭坏了风水,还说他汽笛嘶鸣惊扰了神明。

甚至,他们还闹出将已经建成的开滦煤运铁路,改成由马匹拉着火车缓缓而行的笑话。(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并不是脑洞大开)

与出洋时的锣鼓喧天不同,归国的留学生们却受到了冷遇,作为异教徒的代表,保守派们先是把他们被圈禁在上海,随后又被打散分配到全国各个角落。

此正值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拉开架势要与法国人来一场大海战。

学过蒸汽机的詹先生被远远地扔到位于福州郊外的马尾船政学堂学习操舟。

好在火车和轮船皆属交通工具,詹先生学起来倒是毫不费力。很快他便以一等一名的成绩从学堂毕业,随后被分派到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上担任实习航海长。

1884年,法国军舰公然闯入了闽江,在福建水师的眼皮之下耀武扬威。

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急折上奏,却被驳回,只能令所有军舰在港中待命。

詹先生预感到了形势的险恶,他禀明管带张成,着手布置军舰的防御事宜。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法国舰队就毫无征兆的开炮袭击了马尾军港,这个安静的军港瞬间化为一片火海。半小时之内,福建水师所辖的11艘军舰和19艘运输船全数沉没,在岸边观察战事的海防大臣张佩纶(张爱玲的爷爷)被吓得昏倒在地,而“扬武”舰上的福建巡抚张兆栋和管带张成直接弃舰落荒而逃,福建造船厂也被轰成一片瓦砾。

眼见管带跑了,军舰上乱成了一锅稀粥。

身为军官的詹先生只能操起舵轮,代行管行职责。

此时的“扬武”舰已经身负重伤,歪歪扭扭地好像马上就会沉没。但詹先生并没有自乱阵脚,一边指挥水手救捞溺水人员,一边开炮向法舰还击。有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法军旗舰“达富尔”号上,毙敌5人。

实力悬殊太明显了,詹天佑等人虽浴血奋战,仍无力回天,最终也没摆脱被击沉的厄运。

詹先生在此役因英勇奋战中获得五品军功,英国人的《字林西报》还专门发文报道了一番。

就在詹先生摩拳擦掌,准备在军界大显身手的时候,一纸调令却又把他调到广东博文馆担任英语老师。

眼看着离自己的理想越行越远,詹先生心急如焚,四处奔走,而一无所获。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7)

好在苦心人天不负。

在归国7年之后,津沽铁路通车之前,朝廷终于想起了这位铁路工程专业人士。

在留美同学邝孙谋的推荐下,詹先生终于敲开了中国铁路公司的大门。

得偿所愿的詹先生欣喜若狂,慌忙收拾行囊,日夜兼程地奔向津榆(天津到山海关)铁路工地。

春风得意的詹先生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有一个天大的麻烦正在等着他。

滦河,河北东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源自京北崇山峻岭间的河水,横穿过冀北丘陵,汇集了多条支流后,在华北平原东北角奔涌着入渤海。

津榆铁路途径的这一段水面,正好位于山原与平原的交界,落差的变化,让滦河变成了难以驯服的烈马。

水深浪急泥沙多,一时成为影响整条铁路线建设的命门。

英国人一筹莫展,

日本人打了退堂鼓,

德国人也败下阵来。

而詹天佑先生却偏偏不信这个邪。

在反复地研究了之前的设计方案和地勘报告之后,初出茅庐的詹先生向英国人提出了一个改变桥墩位置,采用空气沉箱施工的方案。

这个方案十分冒险而新颖,几乎没有经验可循。

但已经走投无路的英国总工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这位出身耶鲁的中国工程师。

在詹天佑先生的主持之下,大桥很快就顺利合龙。

出于对詹天佑先生的欣赏,英国总工将他推荐给英国土木工程师会,詹先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入选该协会的中国工程师。

很可惜,庚子事变之后,这条链接关内外的铁路动脉并没有修到目的地。而詹先生却因晓露锋芒,而被委任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

新易铁路全长42.5公里,为担任直隶总督的袁大脑袋为了拍慈禧马屁而搞的扫墓专线。

由于各种踢皮球,直到1902年冬初,袁大脑袋才获准着手组织工程招标。为了赶上来年清明的祭祖大典,袁大脑袋竟要求6个月内全线通车。

如此无厘头的要求,让英、法两国的工程公司均望而却步。眼看着马屁就要拍到马腿上的时候,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接了这个棘手的工程。

当詹先生来到工地时,已是冰封三尺,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把土壤和河流冻得比混凝土还结实,基础的施工条件哪一样都不具备。物资补给也面临着空前的困难,甚至铁轨、枕木、石子等最基础的原材料都没有筹集齐。

面对着重重困难,詹先生从来没有低过头,他知道只要选择科学和严谨,就完全可战胜它们。

铁轨不够,把京奉铁路的旧铁轨搬来。

砧木不够,就码得稀疏一点。

桥梁地桩打不下去,就先用木便桥替代。

时间不够,就改为15小时工作制。

在詹天佑先生和全体工友的努力下,仅用了短短的4个月,这条被外国人认为几乎不可能建成的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力量着实让洋人们吃了一大惊。

中国人,能行。

新易铁路的建成,也让高坐庙堂的权贵们见识到了国产工程师的实力,能够放心的将一些工程交给自己人手里。

1904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从丰台北上张家口的京张铁路。

这是一条有着重要国防意义的铁路干线。

长城边的张家口一直以来就是拱卫京畿、联络蒙古的军事重镇,京张铁路的沿途散布着清廷最重要的国防力量。

俄国人、日本人对地形、地貌,城镇、军防的部署等情况垂涎已久。

卧榻之私岂容他人染指?

如此重大工程只能交给自己的工程师。

我们可以翻看地图看看。

京张两地相距并不遥远,直线距离也就160公里。但两城之间的地形着实复杂。

燕山、太行层峦叠嶂,永定、桑干波澜起伏。

一边是壁立千仞,一边是一泻汪洋。

桥梁多、隧道多、急弯多。

詹天佑先生是在洋人及其走狗的讥笑声中领取总工程师委任状的。

俄国人猖狂的说,“能在崇山峻岭中修建铁路的中国人还在娘胎里呢。”

英国人鄙夷的说,“中国人自己修建一条这样的铁路最少要用50年。”

走狗们厚颜无耻的指斥詹先生,自不量力、妄自菲薄、夜郎自大。

而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压力,詹先生坚定的说,“中国地大物博,于一路之功必须借助外人,我以为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接手任务之后,詹先生不敢有一丝松懈,他带着仅有的两名工程学员,赶着毛驴一头钻进莽莽大山之中勘察地形。

他们背着沉重的勘测仪器,在绝壁之上测点定位,在河流之中查勘水文,一路跋山涉水,亲自用脚丈量了铁路经过的每一寸土地,精确的计算出合理的路径。

经过科学、精确的计算,詹天佑先生将工程分为三期,1906年,一期工程丰台至昌平南口段,仅用了一年时间便竣工通车。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难度最大的第二工段才将将开始。

根据工程需要,第二工段将在八达岭和居庸关挖掘两条长达千米的隧道,这在中国工程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事情。

史无前例的工程就需要用史无前例的方法去做。

詹先生开天辟地的选择了两头掘进,中间竖井的施工办法。

由于没人掌握这种新的施工技巧,他只能亲自带领着工人们一凿一凿、一锹一锹、一筐一筐的掘进,他一会出现在山这边,一会出现在山那边,无论是透水还是轻微塌方,詹先生始终坚守洞中,不辞辛劳,不惧生死。

在隧道贯通之后,詹先生邀请了那些曾经讥笑过他的外国工程师们前来参观,当他们见到在岩石之中两头开凿的隧道,竟然在南北纵线、上下水平上都不差分毫时,纷纷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跟土鳖君同庚的看官们也许依稀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浓墨重彩的人字形铁路。

那是八达岭隧道前的一段角度极大的陡坡

在当时机车的马力还不足以让火车爬上如此角度的陡坡,按照一般的办法,就是修建一段螺旋形的盘山铁路。但这样即耗费工时、又耗费物资。

詹先生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多次的实地勘测,决定摒弃这种环线的方案。

他另辟蹊径选用了“折返线”,在主路旁侧建了一条旁轨,在旁轨上安排一辆大马力的机车,充当外援。

当列车到达后,外援机车将挂靠在列车尾部,用前拉后推的方式帮列车翻过山梁。然后机车再返回旁轨待命。

在京张铁路施工过程中,诸如此类的技术创新不胜枚举,不仅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还节省了大笔的资金。

1909年10月,这条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修建的铁路全线通车。蜿蜒201公里的铁路线上共修建了125座桥梁、建造了200多条涵洞,贯通了4条隧道。

工期历时4年,比英、俄的施工方案缩短将近2年,花费白银500万辆,比预算节省将近29万两。

更值得一提的是,工程的建设还为中国铁路培养了海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詹天佑先生拉开了中国人修中国铁路的序幕。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8)

日后,詹先生又先后奔赴张绥铁路(张家口至呼和浩特)、汉粤铁路(武汉至广州)、川汉铁路(成都至武汉)等总工程师任上,他一路栉风沐雨、殚精竭虑、甚至毁家纾难,为中国铁路建设发光发热。

思想上,留过洋的詹先生也是一位进步人士,虽然是公务员出身,但他只爱中华,不爱满清。

辛亥之后,孙文先生任命他为交通部总监,他欣然接受。

袁大脑袋称帝时,上上下下都上表劝进,唯独这位名扬四海的大工程师不为所动。

张辫子复辟之时,他断然将邮传部尚书的委任状扔到垃圾桶里。

他将毕生所学编纂成铁路专业书籍,所得稿酬分文不取,全部捐赠给铁路学堂的学子们。他经常以,“各出所学、各尽所职,是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勉励青年学子。

一战之后,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他又一次像当年马尾战场一样披挂上阵。

他收集证据、奋笔疾书,起草议案,致电中国代表团,反对远东铁路中国段的国际共管。他不顾早已染病的身体,冒着严寒奔赴哈尔滨,与觊觎已久的日本人唇枪舌剑,最终取得中国驻兵护路权,捍卫了国之主权。

哈尔滨会议结束不久,詹天佑先生便因地洞田汉、积劳成疾身染痢疾,等回到汉口已是病入膏肓。

不几日,民族英雄、中国铁路之父、中国铁路的脊梁便驾鹤西归,享年59岁。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9)

詹天佑面对困难采用了什么方法 浴血杀敌捍卫国权(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