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1)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2)

今年,有不少“打工人”选择了就地过年。这其中,就有彝族小伙余江龙。他来自云南大山里,去年6月刚来上海当消防员,今年是他首次在沪过春节。虽然远离家乡,不过他却并不孤单。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3)

2020年,杨浦区共有16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包机、包车、点对点等形式,从云南、贵州来沪就业。临近岁末,杨浦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陆续走访多家企业,为这些在沪打工者们送上上海特产,并致以节日的慰问。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4)

“106铲车漏油,请及时处理。报告完毕。”这个皮肤有些黝黑,普通话还不是很流利的年轻人就是余江龙。他的家乡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家里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父母异地扶贫搬迁后,在当地打工,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在念书。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5)

为了帮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去年6月,余江龙通过云南宁蒗与上海杨浦的点对点输送,来沪就业。起先,听说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去,没出过远门的余江龙有些犹豫。“上海是一个大城市,没来过,怕人际关系有点处不好,工作方面也怕做不好。”

来到上海后,余江龙的顾虑很快就打消了。他被派往上海海烟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消防队做一名消防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接收单位,都从衣食住行上给予了他方方面面关心。怕余江龙吃不惯上海口味的菜,单位在宿舍旁辟出一个小厨房,并配备了冰箱。这样,他就可以下厨做自己喜欢吃的菜换换口味。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6)

开展训练,保养器材,巡视厂区、排查隐患……和队友们在一起,余江龙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企业位于苏州河边,平时进出车辆多,存储着大量易燃物品,对安全防控有着较高要求。疫情防控和防台防汛期间,他都会仔细观察,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7)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8)

上海消防安全服务有限公司培训部经理杨庆柱介绍说,对于就业扶贫对象,岗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我们把他放到这边,主要是考虑到这里包食宿,工资也相对比较高。”现在,余江龙的工作情况得到了甲方单位的认可,下一步还要参加消防员考证。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9)

不过刚来时,余江龙也不是一帆风顺。除了生活习惯上的不同,他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沟通。因为口音重,余江龙学习、交流颇感“吃力”,消防业务上跟别人也有差距。但他并不气馁,其他同事休息了,他还不停地训练,别人睡午觉时,他还在学习……在队友们的帮助下,他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我不怎么聪明,不过就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来吧。”余江龙说。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10)

来上海首月,余江龙领到了5000元工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告诉家人,并给还在上学的弟弟转了红包。他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经济情况和家庭负担。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11)

“今年回不去了,给奶奶拜个年,跟奶奶说一下。”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和工作的特殊性,余江龙将和队友们一起在上海度过春节。

工作之余,余江龙喜欢和来自五湖四海的队友们一起下棋,再烧几个拿手的家乡菜。来上海半年多,忙于训练的余江龙至今没来得及去很多地方,只跟着朋友在交大逛了一圈。谈起未来,他说,想先在这里好好干,再继续学习深造。“上海很大,跟我平常想象的有点不一样,能学到很多知识,人也很好。”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12)

据了解,目前这批来沪就业人员,大部分已实现了稳定就业。有的人已经提前回乡了,准备春节后再返岗,更多的人则选择留在上海,就地过年。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外来人员就业管理部部长单勇表示:“对于留在上海的职工,将继续保持关心,给他们送上春节的慰问,同时我们也会走访一些企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春节期间在上海的生活。”

文字/摄影:毛信慧

编辑:吴百欣

7年没回家过年的消防员 当消防员后的第一个春节(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