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是西藏历史上颇受争议的著名人物。他最大的特点是: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在人的世界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在艺术的世界里,他是一朵奇葩,那一首首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就是最好的证明。 

仓央嘉措情歌经典(世间最美的情郎)(1)

其父名扎西丹增,信仰红教;其母名次旺拉姆。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措情歌》 。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

仓央嘉措情歌经典(世间最美的情郎)(2)

康熙三十五年,(仓央嘉措)乃从班禅额尔德尼受戒,奉敕坐床,即六世达赖;正位时,年十五,威仪焕发,色相庄严;四众瞻仰,以为如来三十二妙相、八十种随形,不是过也。

正位之后,法 轮常转,玉烛时调,三藏之民,罔不爱戴。黄教之制,达赖住持正法,不得亲近女人。

而仓央嘉措,情之所钟,雅好佳丽;粉白黛绿者,往往混迹后宫,侍其左右;意犹未足,自于后宫辟一篱门,夜中易服,挟一亲信侍者,从此门出,更名荡桑旺波,微行拉萨街衢;偶入一酒家,觌当垆女郎殊色也,悦之;女郎亦震其仪表而委心焉;自是昏而往,晓而归,俾夜作昼,周旋酒家者累月。

其事甚秘,外人无知之者。一夕值大雪,归时遗履迹雪上,为人发觉,事以败露。

有拉藏汗者,亦执政大臣,故与第巴桑吉争权;至是借为口实,言其所立,非真达赖;驰奏清廷,以皇帝诏废之。

仓央嘉措被废,反自以为得计,谓今后将无复以达赖绳我,可为所欲为也;与当垆女郎过从益密。

拉藏汗会三大寺大喇嘛杂治之,诸喇嘛唯言其迷失菩提本真而已,无议罪意。拉藏汗无可如何,乃槛而送之北京。道经哲蚌寺,众僧出其不意,夺而藏诸寺中。拉藏汗以兵攻破寺,复获之,命心腹将率兵监其行;至青海,以病死闻。或曰其将鸩杀之,寿止二十六岁;时则康熙四十六年也。

仓央嘉措情歌经典(世间最美的情郎)(3)

仓央嘉措既走死,藏之人皆怜其无辜,不直拉藏汗所为。拉藏汗别立伊喜嘉措为新达赖,而众不之服也。闻七世达赖诞生里塘,则大喜。

先是,仓央嘉措有诗云,“他年化鹤归何处,不在天涯在里塘”;故众谓七世达赖是其复出身,咸向往之。事闻于朝,于是,清帝又诏废新达赖,而立七世达赖以嗣仓央嘉措。

迎立之日,侍从甚盛,幡幢伞盖,不绝于途;拉萨欢声雷动,望尘遥拜者,不知其数也。

仓央嘉措积学能文工诗,所著有《无生缬利法》、《黄金穗故事》、《答南方人问马头观音法》等书。及《达赖情歌》,流水落花,美人香草,哀感顽艳,绝世销魂,为时人所称;然亦以此,见讥于礼法之士。

故仓央嘉措者,盖佛教之罪人,词坛之功臣;卫道者之所疾首,而言情者之所归命也。观其身遭挫辱,仍为众望所归,《甘棠》之思,再世弥笃,可谓贤矣。乃权臣窃柄,废立纷纭;遂令斯人,行非昌邑,而祸烈淮南;悲夫!

仓央嘉措情歌经典(世间最美的情郎)(4)

仓央嘉措 - 两种生平

正史中的记载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病故,享年66岁。但从布达拉宫传出消息说,五世达赖喇嘛正在闭关修行,一段时间内不公开出来处理政务了。其实,这是格鲁派政权的第巴桑杰嘉措有意隐瞒了他去世的消息。直到1696年,康熙皇帝亲政噶尔丹,才从战俘的口中得知真相,龙颜大怒,狠狠地批评了桑杰嘉措,甚至说要动用武力惩罚。桑杰嘉措慌了,忙上奏说,实际上这是按照五世达赖喇嘛的遗嘱办的,而且,他的转世灵童已经找到,一直受到严密的保护和尽心的抚养,此时,请求中央政府予以认证。

这个少年,就是仓央嘉措,此时他已经14岁了。此时的康熙皇帝,出于稳定西藏的角度考虑,认可了桑杰嘉措的话。

1697年,仓央嘉措被清政府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并于当年师从五世班禅罗桑益西剃度、受戒、坐床,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第二年,仓央嘉措来到哲蚌寺,开始师从班禅大师和萨迦、格鲁、宁玛等派上师学习大量佛教经典。

1702年,仓央嘉措20岁时,他应该受比丘戒了,依照以前的约定,他前往日喀则札什伦布寺与五世班禅相见。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时他不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班禅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沙弥戒。

1705年,拉藏汗和桑杰嘉措两方发生战争,桑杰嘉措被处死,拉藏汗掌握大权。此后,他就对仓央嘉措多方责难,并向清政府奏称由桑杰嘉措所拥立的仓央嘉措,并不是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他“耽于酒色,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

康熙帝接到奏报后,命将仓央嘉措“执献京师”。路经青海的时候,1706年冬天,时年24岁的仓央嘉措突然“死亡”。

仓央嘉措情歌经典(世间最美的情郎)(5)

民间的流传

据说,在1706年的冬天,在凄冷荒凉的青海湖畔,仓央嘉措并没有死去,他逃了出来,此后隐姓埋名地活到了64岁。至于他是怎么逃出来的,逃出来之后又去过哪里,这就众说纷纭了,大多数人比较相信的是一种“阿拉善说”,目前似乎也有很多证据证明这是真实发生的。而且,就算还有别的一些说法,和“阿拉善说”也没有本质的冲突,到最后都可以归入到这一大类里。

“阿拉善说”的大概情节是,仓央嘉措逃了出来后,四处云游,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据说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1716年前后,他来到现内蒙古阿拉善旗,从此在此地生活,先后担当了13座寺庙的住持,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的精妙业绩。1746年,64岁的仓央嘉措染病去世,但他的事迹为广大阿拉善人民传诵,当地人民为他修建了灵塔,供奉了他的遗物。

关于仓央嘉措未死于赴京途中的说法,以蒙古喇嘛阿旺多吉所著《仓央嘉措秘史》最为详尽。《秘史》中讲:仓央嘉措被钦使解至青海的堆如错纳时,皇帝圣旨到,斥钦使办事不周说:“尔等将大师迎至内地,安置何处?如何供养?”因之钦使惧罪,乃暗放仓央嘉措子身过去。之后,仓央嘉措经安多、康区,前往四川峨眉山,受到寺中僧众热情款待。然后返回藏区,经理塘、巴塘而到拉萨。又往山南朝拜桑耶、昌珠等寺庙。不料为拉藏汗所知,派人捉获,于解往拉萨途中脱逃,乃远游尼泊尔和印度,复经聂拉木、定日、门域、工布、塔布返回拉萨。被人认出,因此存身不住,乃远走高飞。先后巡游于青海、蒙古等地。1717年,游历北京,半年后返回蒙古阿拉善旗,以此为驻锡地而活动于蒙古、青海一带。1746年圆寂,终年六十四岁。

仓央嘉措 - 主要成就

宗教方面 首先,个人的成就非常突出,他在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教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文集达30函之多,是历代达赖喇嘛中著作最多的一位,同时,他的弟子众

多,经他授戒的门徒数以千计。其次,在宗教事务上,从他开始,历代达赖喇嘛成为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当然寺主,确立了新的教派组织制度,另外,在他的主持下,前后藏新建了十三所格鲁派大寺,史称“格鲁派十三林”,布达拉宫的扩建工程也是在他的时代开始的。

政治方面

简单地说,他几乎用一己之力,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格鲁派,将格鲁派由宗教组织发展为政教组织,并得到了清政府的册封,为以后西藏政治格局打下了基础。

文学方面 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仓央嘉措诗歌运用一般口语,采取 “谐体”的民歌形式、除个别篇章以外,基本上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分为三拍,即“四句六音节三顿”。节奏响亮,琅琅上口,还可以用民歌曲调演唱,极富于音乐感。

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诗下注以汉意,又译为汉文和英文。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博士的国际音标注音,树立了科学地记录整理和翻译藏族文学作品的典范。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了新的诗风,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

他的诗歌自1930年被于道泉译成《仓央嘉措情歌》后一直沿用此名,按藏文原书名应译为《仓央嘉措诗歌》。有人把它解释成宗教诗,还有人解释为政治诗。

这些诗歌一般都认定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但是,也有人认为不是仓央嘉措所作,而是别有用心的人为陷害他而伪造的。还有人认为,情歌不一定全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有些可能是仓央嘉措所写,有些则可能是采录的民歌。对此,目前尚无充分的材料可兹考证。这里我们按藏族的一般说法,认为它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仓央嘉措情歌经典(世间最美的情郎)(6)

据目前所知,集录成册的《情歌》,有拉萨梵式木刻本五十七首,于道泉教授藏、汉英对照本六十二首,西藏自治区文化局本六十六首,青海民族出版社本七十四首,还有一本四百四十多首的藏文手抄本。另有人说有一千多首,但没见到过。看来还是以七十首左右较为可信。

仓央嘉错情歌中最有名气的应该有两首,一首是它的第一首“从东边的山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少女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的显现(于道泉译)”。这一首几经润色,成为了歌手谭晶的成名作,“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出现在我的心上”。2006年9月13日,她将这首情歌唱响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另一首则是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缄译)” 。南怀瑾的《习禅录影》,王芸孙《诗艺丛谈》都曾提及这一首,“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堪称警句,成为了一种终极遗憾的象征而广为流传。

仓央嘉措 - 年谱 ⊙ 崇德7年 1642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成为全藏政教领袖,年25岁。

⊙ 顺治9年 1652年,五世达赖率3000人入北京会见顺治帝。

⊙ 1679年,第巴出世。

⊙ 康熙21年 1682年,五世达赖死,遗嘱消息秘守12年。

⊙ 康熙22年 1683年 1岁,仓央嘉措正月十六日生于山南错那门域,有七日同升,黄柱照耀异象,为莲花生转世,12世纪秘典《神鬼遗教》有所预言。原籍不丹,属门巴族,出世1年后始为人知,为家中长子,父母信仰红教,即莲花生大师所创宁玛派。

⊙ 1684年 2岁,被秘置当地,开始在巴桑寺学经。

⊙ 1689年 6岁,父亲去世,受舅父与姑母歧视,随母迁到达旺附近的乌坚凌。

⊙ 1696年 14岁,公开仓央嘉措活佛身份。康熙征葛尔丹。

⊙ 1697年 15岁,第巴奏清廷五世达赖已死。9月17日,迎至聂塘的浪卡子从五世班禅洛桑益西受戒,法号梵音海,10月25日入布达拉宫坐床,成为黄教(格鲁派)法王。坐床后刻苦学经三年。

⊙ 1701年 拉藏汗等蒙古部落首领不承认六世达赖。

⊙ 1702年 20岁,在日喀则游荡,在扎什伦布寺向五世班禅要求还沙弥戒返俗,之前已表示拒受比丘戒。事见第巴所著《仓央嘉措秘密本生传记》。

⊙ 1703年 康熙派钦差去拉萨查验六世法体。

⊙ 1705年 23岁,第巴被拉藏汗所杀,众僧辩护六世达赖是“迷失菩提” “游戏三味”。

⊙ 1706年 24岁,5月17日被押北上,经哲蚌寺被众僧救出,再次被执。在青海湖下落不明。传闻去五台山观音洞。

⊙ (以下事据弟子阿旺多尔济著《秘传》)

⊙ 1707年 拉藏汗的私生子益西嘉措被立为六世达赖。

⊙ 1708年 26岁。7月,理塘灵童格桑嘉措出世。仓央嘉措游康定,在峨眉山游十数日,康区瘟疫发作,染上天花。

⊙ 1709年 经理塘,巴塘秘密回拉萨,返山南地区。

⊙ 1711年 在达孜被囚,后逃脱。

⊙ 1712年 30岁,游尼泊尔加德满都,瞻仰自在天男根。10月,随国王去印度朝圣。

⊙ 1713年 游印度。4月,登灵鹫山。遇白象。

⊙ 1714年 32岁,在山南朗县的塔布寺,人称塔布大师。年初,格桑嘉措被转移到康北的德格,随后,据康熙帝之令送至西宁附近的塔尔寺。

⊙ 1715年 再次秘密返拉萨。格桑嘉措在理塘寺出家。阿旺多匀济出世。

⊙ 1716年 34岁,春,率拉萨木鹿寺16僧人至阿拉善旗,识阿旺多尔济一家

⊙ 1717年 35岁,拉藏汗被准噶尔军队所杀,伪六世达赖被囚药王山寺内,7年后死。春,六世达赖喇嘛同12名从侍人员前往定远营(现巴彦浩特)晋见阿拉善王阿宝老爷和道格甚公主,获准修建昭化寺。中秋,仓央嘉措随道格甚公主入京半年,驻锡什刹海阿拉善王府,游黄寺,皇宫,在雍和宫观益西嘉措所献的檀香木大佛。在德胜门见第巴子女被押送到京。

⊙ 1718年 春,回阿拉善。

⊙ 1719年 清朝平定准噶尔,正式承认格桑嘉措为六世达赖。

⊙ 1720年 9月15日,理塘灵童格桑嘉措坐床为达赖,拉萨十余万人膜拜。

⊙ 1721年 龙王潭公园立康熙帝《平定西藏碑》。

⊙ 1723年 青海丹增亲王叛乱,康熙帝派川陕总督年羹尧平叛,塔布寺遭焚。

⊙ 雍正5年 1727年 45岁,重建塔布寺(即石门寺)。

⊙ 1730年 在兰州,为岳钟祺征准葛尔大军祝祷,作法七日。

⊙ 1733年 夏季,破土动工修昭化寺。

⊙ 1735年 自筹一万两纹银,派阿旺多匀济去藏区随班禅学经。

⊙ 乾隆元年 1736年 自阿拉善迁青海湖摁尖勒,居9年。

⊙ 1737年 五世班禅洛桑益西圆寂。

⊙ 1738年 秋,阿旺多匀济精通经文所有论理,返回阿拉善。

⊙ 1739年 昭化寺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祝愿法会,迎请仓央嘉措就坐于八狮法座,主持法事五昼夜。

⊙ 1743年 61岁,塔布寺建成,历时16年。

⊙ 1745年 自青海湖摁尖勒回阿拉善,10月底,染病。

⊙ 1746年 5月8日,在阿拉善旗承庆寺坐化,年64岁。

⊙ 1747年 六世肉身被移到昭化寺高尔拉木湖水边立塔供奉。

⊙ 1751年 清朝下令由格桑嘉措掌管西藏地方政权。政教合一政权开始。

⊙ 1756年 开始建造广宗寺(南寺),并将昭化寺全盘搬至现广宗寺寺址。

⊙ 1757年 弟子阿旺多尔济写成《秘传》,七世达赖圆寂。贺兰山中广宗寺[南寺]建成,被尊为上师。寺里供六世达赖肉身塔,至1966年尚存。

⊙ 1760年 清廷为南寺赐名“广宗寺”。

⊙ 1779年 六世班禅自西藏去热河贺乾隆70大寿,11月病死于北京。

⊙ 1783年 乾隆帝封强白嘉措为八世达赖。

⊙ 1908年 十三世达赖喇嘛图旦嘉措入京,瞻仰五台山观音洞 。

⊙ 1930年 于道泉汉英译本出版。

⊙ 1938年 曾缄创作《布达拉宫辞》。

⊙ 1981年 南寺僧人在原寺址举行夏季祈愿法会,把精心收藏的六世达赖骨灰重新造塔供奉。

仓央嘉措诗句

1、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仓央嘉措

2、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仓央嘉措

3、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

4、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仓央嘉措

5、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诗传》

6、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仓央嘉措

7、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用旧了,也只能在酒色中辉煌地度日。唯独那个努力不幸的人,却依然幸运地一步步死去。——仓央嘉措

8、如果落难,骨头越贱越硬,人与人越爱越轻。——仓央嘉措

9、西风吹谢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尘泣。情犹未了缘已尽,笺前莫赋断肠诗。——仓央嘉措

10、纵使高原上的风吹不散执着的背影纵使清晨前的霜融不化心头的温热你静守在月下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仓央嘉措

11、四爱早已在我掌纹上失踪沉默并非是苦不堪言喝水能替别人解渴天下诸佛无始亦无踪若能在一滴眼泪中闭关这一刻不便多疑意念中被一双莲花的眼睛盯疼人生啊一念之差便落叶纷纷天凉了每一滴眼泪都温暖着诸佛世间的旧事旧得不能再旧了落花流水谁去了一世的承诺金刚化成了泪水窥视我的人转眼便立地成佛是目空一切还是一切是空我是谁呀谁又是我阿弥陀佛十方诸佛梦中漫天的星星都是一朵朵莲花——仓央嘉措

12、佛便是我我便是佛。——仓央嘉措《若能在一滴眼泪中闭关。》

13、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仓央嘉措《十诫诗》

14、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仓央嘉措

15、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情歌经典(世间最美的情郎)(7)

仓央嘉措《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美丽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

  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问佛 :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

  佛曰: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经意的夜晚 ?

  佛曰: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问佛: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

  我问佛: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我问佛: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我问佛: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我问佛:你多大 ?

  佛曰:我就算一岁,我也是佛,你就算100岁如果固守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

  佛说: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

  我问佛: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我再拜无言,飘落,坠入地狱无间 .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

  我信缘,不信佛 。缘信佛,不信我 。

  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盘.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

  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

  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佛曰:少欲,则少烦.

  佛曰:出口即错。

  人曰:说错即对。

  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人曰:人在莲台上,不动即佛。

  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

  对于一切所遇境缘(如遇到的人、事、物),要明白本身都是虚幻的,是一个所见的幻象而已,所以不用执于去放下它,也不要把它住在心里,这样才可以保持我们的一如真心。也就是说不加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的念头,才是我们的真正的心念。再通俗点讲,也就是佛教导我们碰到一切事不要太执着,有时候静下心来反而能得到正确的答桉.法观点:“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命由已造,福自已求”,正是佛教破除迷信的有力的证据。“命”虽有天定,但“运”完全在自己手中掌握。正是“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可参阅袁了凡先生写的《了凡四训》。充分的论述和分析了为何命由已造?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

  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我也解释不好。但只觉得此段话与《金刚经》里的内容

  非常吻合。不妨看看,也许就会心领神会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语言、文字又何尝不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

  万物皆不变。

  【不可说】: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

  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纵有弱水三千,只取其一瓢饮.

  佛曰: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

  佛曰:一切皆有因果。

  佛曰:欲海无边。

  佛总是佛,佛重视禅,佛曰乃禅曰,佛道乃禅道,悟佛乃悟禅。

  我说:我情愿做红尘路上一颗忧郁的石子。

  水湄,绿堤,枫桥。

  一潋柔波,撩了风动,软了尘心。

  你说,前世我们约定,

  在紫藤花铺香的月晚,我们相见。

  紫藤花……地老天荒!

  长相守,意悠然,纤指冰弦,琴瑟永合。

  愿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缘。

  佛曰: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

  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 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佛曰: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你们只有思之苦,无姻之缘,未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我说:我仍愿做红尘路上一颗忧郁的石子.

  莫愁湖,风寒轻拢烟雾...

  长亭路,目断不知归途...

  碎香,凝寒露,心仍执着。

  于是

  佛曰:苍生难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