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让人感动。

一名记者去西藏采风,途中捡到一只迷途的小狼。不知道如何将它送回家中,看它娇小可怜的样子,记者就把它带回了北京家中。三个多月过去了,小狼像雨后的禾苗日日拔高抽节,一开始领出去别人还以为是只狗,后来领出去身态和眼神越发让人感到奇异,恐惧和议论。尽管感情甚好,也很温顺,但是记者心中清楚,毕竟是一只狼,野性狼性难改!

为什么古人对人性那么了解(为何人有时竟不如动物善良)(1)

她带它又回到西藏,送它回自己的家。来到捡拾它的地方,一片起伏无垠的草地,远处连接着朦胧挺拔的山,山上披着明亮的雪,似乎是嗅到了那种久违的气味,它在草地上撒欢儿地跑来冲去。记者也跟着它跑起来。突然脚崴了一下。可以勉强站起来,但是一步也不能走了。小狼在她周围焦急地打着转,呜呜低吟。一会它转头跑向远方,好大一会儿,从远方拽来一匹马,然后从她身后扑到身上推着向前,让她骑上马走。

回到住处,她躺了一周。每天这只小狼都会叼一只猎物从窗户外面扔进来给她!离开小狼时她落泪了。

为什么古人对人性那么了解(为何人有时竟不如动物善良)(2)

看到这个故事,着实感动,也很感慨。动物尚有善念,可是生活中不赡养父母者,有之;对父母拳脚相加者,有之。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话说得很明白: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大,就那么几点,有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持了它。那么人与动物不同是什么呢?孟子说人有四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四端只是“人性”的开端,而非终结,此开端人皆有之,每个人的经营状况不同,因此每个人呈现出的人生状态各异。

为什么古人对人性那么了解(为何人有时竟不如动物善良)(3)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心是植在每个人心间的四粒种子,四粒种子成长的前景已经规划好了,每个人都在向善而行。“知皆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什么意思?四粒种子长好了,长成参天大树,可以把一个国家治理好;长不好,不想去呵护它们,就会连赡养父母这样的事也不可能做好!看来,人之善,事在人为。

为什么古人对人性那么了解(为何人有时竟不如动物善良)(4)

小时候,家里养牛。有时小牛跑出牛圈到田野中啃青,村南村北难寻其踪迹,便牵出老牛到村口冲着四周田野“哞”的一声叫唤,小牛不一会儿便不知在何处窜了出来,一前一后回家去了。不由得想起,孩提时在外疯跑,不正是母亲家门口的一声“乳名”的呼唤,招我们回家吃饭吗?万物皆有爱,万物皆有善,人的不同在于,能把它忘记,也能把它发扬光大......

为什么古人对人性那么了解(为何人有时竟不如动物善良)(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