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美文】滕风华是我(郭 磊)新闻写作的“入门”师傅[谢谢]1983年我是内长山要塞驻大钦岛的一名新兵,他已是师政治部宣传科的新闻干事[赞]他发我的《记原内长山要塞区“五朵金花’、转业女军医张秀菊的事迹》已经近俩月了,拖至今日[捂脸]一是忙活(借口哈[呲牙]),二是也想等“八一”前夕[玫瑰]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因嘛——我得多说几句:“五朵金花”[玫瑰]我大都认识哈[笑]尤其是张秀菊,转业选择自主择业到了东营的胜利油田,我们一直有联系而且经常聚。而且当年张秀菊式的“金花”何止五朵[玫瑰][玫瑰][玫瑰]在80年代初期,就是那个渤海深处仅有6.38平方公里的小岛——长岛的大钦岛(岛上有个要塞区第二医院),先后迎来了几批军区护校毕业的“娃娃女军官”(她们是初中考入的护校),都还是“花季”年华,她们当年是小岛上最靓丽的风景线!

大家大都清楚,那个年代的女兵嘛,应该都是家境较好的,而且她们在家中也应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玫瑰]原本还是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笑]却到了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经历“苦咸人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抬头数星星,低头看浪花,喝口水都是咸的[捂脸]她们当中,我熟悉的不少,任何一个人的经历,都是一篇感人的“诗篇”[玫瑰][赞][作揖]戍岛时间最长,就是后来宣扬的典型“五朵金花”[玫瑰]就更不用说了——奉献了毕生的青春年华[赞][谢谢]所以我原本真的打算对滕风华笔下的“五朵金花”之一的张秀菊抒怀一下,但岂敢改“师傅”的文章——那是“太岁头上动土”,“犯上作乱”哈[晕][呲牙]何况,我师傅是新闻高手[赞]他的通讯结构规范、记述详实,大家可以从中更清楚细致地以观张秀菊的“今昔”[作揖]——

何秀菊主要事迹简介(滕风华详述张秀菊的)(1)

(1985年张秀菊换装留影)

何秀菊主要事迹简介(滕风华详述张秀菊的)(2)

(1995年张秀菊在大钦岛留影)

军营“金花” 社区“天使”

——记原内长山要塞区“五朵金花’、转业女军医张秀菊的事迹

文/滕风华

在东营市东城沂州路海丽园小区,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千信诊所”,虽然门头不大,但由于医术精、信誉高、服务好,就诊者往来不绝。这一切都归功于主人公张秀菊的缘故。

张秀菊,这位看似温柔,长相俊俏,热情可人的女医生,却有着不平凡的辉煌经历。

昔日“金花” 誉满(盛开)军营

张秀菊1981年济南军区军医学校毕业,入伍上岛来到渤海最前哨的某部第二医院,先后任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护士长、主治医师。

张秀菊和她的四姐妹刚进岛时,都是清一色的十七八岁、活泼漂亮的小女兵。为了练就过硬的护理本领,她们白天在病房里奔波,晚上就啃书本、练操作。不懂就凑在一起讨论或向老军医、老护士请教。当初岛上没有电,她们就点上马灯学;冬天海风吹得树木、屋角呜呜作响,她们就穿上棉衣、裹起被子学;每次出岛,她们想的不是买化妆品、时髦衣服,而是选购医学书籍。

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医疗技术,张秀菊参加了高等自学考试,还自费到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进修。凭着这股对事业执着追求的钻劲和韧劲,她熟练掌握了好几门过硬的医疗技术,晋升为中级技术职称,拿到了函授大专文凭,真正成了业务上的"顶梁柱"。由于她有过硬的本领,又有着为海岛官兵热心服务的态度,1985年她由护士转成军医。

张秀菊军医有多次放弃调离的机会,却20余年扎根海岛默默奉献,用真情为官兵服务,大家亲切地赞誉她和另外四姐妹们是海岛“五朵金花”,先后被山东省妇联表彰为巾帼建功先进群体,被山东省军区表彰为学雷锋先进群体。某要塞区还发出通令,号召所属部队官兵“学习‘五朵金花’的海岛恋,誓做赤心卫国的守岛人”。

军内外媒体对她的先进事迹在进行了广泛宣扬。2000年,央视《世纪初年走边关》栏目专门采访、报道过张秀菊的先进事迹。

何秀菊主要事迹简介(滕风华详述张秀菊的)(3)

(1997年春张秀在济南军区总院留影)

何秀菊主要事迹简介(滕风华详述张秀菊的)(4)

自主择业 油城安家

由于孩子的入学问题和家庭的实际困难,要塞区党委专门研究她的问题时,一致认为,虽然从感情上讲,“五朵金花”是组织多年来精心培育的典型,真是舍不得让她走,但不能为了保典型而忽视她个人的正当需求,不仅会伤了典型的心,也会影响官兵学习典型的积极性。因此,特意批准她离队。

作为一名团职干部,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转业,组织上安排相应的工作、职务,继续拿“铁饭碗”;二是自主择业,为国家减轻安置的负担,但要重打锣鼓另开张。创业是艰难的,尤其对于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女性来说,更是困难重重。但是生性要强的张秀菊,打定主意,要为国家减轻安置的负担,毅然选择自主择业,甘愿做一个吃螃蟹的人。2003年,她跟随丈夫来到东营市。

自主择业就是给军人提供一个重新创业的平台。回到地方,张秀菊就到处跑,到处找事干,考察市场,看看哪里适应自己,哪里需要自己,自己能干什么。

最终,她选择了开诊所,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方便为老百姓看病解忧。

2003年4月,在位于东城沂州路上的海丽园小区大门口, “千信诊所”正式开张,寓意“诚信为人”,张秀菊又开始了她的人生“第二战场”。

社区“天使” 风采依然

何秀菊主要事迹简介(滕风华详述张秀菊的)(5)

(张秀菊近照)

张秀菊用“诚信”打开了“千信诊所”之门。

在这里总能看到她热情服务的身影,对病人问寒问暖,熟练的吊针、换药、捡药,同辈人把她当成姐妹,小辈们把她当成阿姨,老人们把她当成亲人,居民把最好的口碑给她,把最热情的笑脸给她。

她就是治小病,给大家图个方便,让居民小病小痛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

“千信诊所”像个义务健康咨询站。每天许多人都到这里量血压,听心跳,看片子,问化验单,咨询身体状况等,张秀菊都耐心、仔细地为他们免费服务。

如果是小区居民遇到诸如伤口消毒、包扎,喉咙挑鱼刺,眼睛取沙子等等这一些不起眼的零碎活,而在大医院收费不菲的事,张秀菊从来都是免费治疗。

要是碰到一些年大体弱、行动不便的病人,张秀菊就会进家入户,为他们为打针送药。

提起家门口的这个诊所和“白衣天使”张医生,居民们异口同声地表示,“真方便,服务很满意”。

一个新的诊所,人命关天,在大家没有认可你之前,会没有人的。但只要这来过千信诊所一次,百分之百的是回头客。开业不久,张秀菊的诊所就“患者盈门”,就连一些西城的老熟人也舍近求远来她这里就诊。

虽然当了“老板”,但她并没把挣钱放在首位,依然保持军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情怀,把雷锋精神撒播在社区。

2004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早上,她刚一开门,一位前来买药的16岁小伙子就晕倒了,张秀菊急忙把他搀扶到床上要给他输液。小伙子连忙摆手说:“别,我的钱都买车票了,只要买点药就行了。”张秀菊安慰他说:“不管有钱没钱,有病就要打针,钱不用你操心啦。”原来,小伙子是临沂来打工的,因为老家爷爷病故要回去奔丧,不巧,感冒发烧40度,本想买点药吃将就一下回家,没想到晕倒了,竟然碰上了好心人为自己免费治病。春节过后小伙子专门带回来一袋子花生答谢张秀菊。

她现在虽然是“个体户”,但她依然按照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当年,她还没有找到工作,首先跑到社区上交了党费。2012年汶川大地震,还没有单位组织捐款,她听到消息,立即跑到社区捐款,后来社区、卫生等部门号召捐款,她又分别去捐了款,还上交了特别党费,表达了一名党员、军转干部的爱国之情。

10多年来,张秀菊勇敢地放弃了已经拥有的鲜花和掌声选择从头再来,发挥专长、服务社会,用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社区广大居民的点赞。

2007年7月,她荣获“东营市东营区优秀转业军官十大标兵”称号。

201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东营电视台报道了这位昔日军营“金花”,今日社区“白衣天使”艰苦创业的事迹。

张秀菊自豪地说,自主择业就意味着把一切一切全部都抛弃了,包括社会地位、关系、荣誉,虽然环境艰苦,但是我毕竟适应了,虽然说不上是十分成功,但是也是一种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