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

引言—名字由来

清宣统元年(1909)于德尔格忒宣慰司极北地区置,属登科府。治所在色许(今四川石渠县)。以境内最大的黄教喇嘛寺色须寺的谐音得名。“石渠”,藏语意为“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

石渠县今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长江图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2)

长江出青海入四川,沿石渠西南边界流经县域。这是长江进入四川第一站。

真达神鹿谷

真达神鹿谷生态旅游区位于石渠县真达乡,景区面积53.24平方公里,西接青海省玉树州,是青、川两省交接之地。通天河自此称为金沙江。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3)

据统计,保护区内白唇鹿种群数量在11411-13693头之间,种群密度达到了7.35-8.81头每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白唇鹿种群数量大,密度高的区域。保护区内还有大量珍稀野生动物,其中包括1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017年9月,护林员曾在景区内发现三只雪豹幼崽,引起轰动。

邓玛湿地

邓玛湿地位于石渠县南部72公里的洛须镇、正科乡境内,海拔约3600米,地处金沙江上游,气候宜人,牧场悠扬!历史上一直是青稞盛产之地。是典型的、我国独有的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4)

这里山形壮美,河谷辽阔,珍稀物种繁多。主要由金沙江上游的“正科湿地公园”、洛须湿地公园以及志玛拉宫和邓玛纪念馆等组成。其中尤以正科湿地公园,万亩野生沙棘林颇为壮观,每逢秋季,金黄色的果实,枝头累累,赤麻鸭、斑头雁等密栖江滩,自由自在,给人以无限喜悦!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5)

著名的志玛拉宫由文成公主建于641年,是景区的一大重要景点。邓玛纪念馆是为纪念藏文化中格萨尔王三十大将中第一大将邓玛而建。景区内的情人谷、照阿纳姆石刻等无一不是景色优美,无一不彰显洛须历史文化的厚重。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6)

公元640年,吐蕃王朝迎娶文成公主。公主一行在经过青海玉树(现玉树文成公主庙址),为当地群众祈福、平安,在康区邓柯地区四周峭壁上刻了四种救世佛像:东方阴各村刻有三尊大日如来;南方志玛拉宫对面江边峭壁上刻了二十一尊度母像;西方白玛山脚下曲革龙大石壁上刻了一尊普贤菩萨像;北方龙绒沟路边立石峭壁上刻了三尊无量寿佛像。刻有无量寿像的大立石,为纪念公主的功德,从此大立石称之照阿娜姆(仙女崖)。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7)

在石渠所刻的三尊佛像,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叫泽巴麦,意即长命,专司人间长命的菩萨右边的叫啪巴先了热,是念嘛呢的菩萨。左边的叫香郎多吉,是防止灾害保护平安的菩萨。这些雕刻佛像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中,受日晒雨淋风吹霜打,至今仍屹立不倒,清晰如新,仍在保佑一方!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8)

志玛拉宫又名隆塘志玛拉宫,隆意为黄牛,塘是指坝子的意思,志玛拉宫意为度母庙。隆塘意为文成公主一行在白玛坝(洛须镇)用带来的黄牛进行耕种农田故而得名。志玛拉宫位于四川省石渠县洛须镇,离石渠县城有72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净,四群周山环抱,树木成林,自古以来有“青稞之乡”的美称。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9)

据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故在玉树文成公主庙一带留住2月有余。公主外出游览时,因见洛须镇位于青川藏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之气候宜人,甚为喜爱。因旧说西藏地形像古堪舆家所说的仰卧的罗刹女妖,为“制服女妖、镇伏四方”,经过公主亲自帖卜、挂算,共建了12座寺庙。“志玛拉宫”就是其中之一。寺内有三座度母金像,驰名中外,价值连城,且屡显神灵,有文成公主、五世达赖喇嘛赠、法王四朗多吉三位所赠。游客如能有缘一见,必有福报!

松格嘛呢石经城

松格玛尼石经城距甘孜州石渠县县城约80公里,是一座四方形的石头城,全由一块块的玛尼石随意堆砌而成,是当年格萨尔王领地上至今保留下来的遗迹之一,也是藏区历史上最雄伟的玛尼堆之一。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0)

玛尼城正面有一道城门可以进出,里面是一圈圈的玛尼墙,中间有狭窄的通道。由于石头垒得太高,城体已开始下陷。石渠曾是格萨尔王的领地,当时为了给阵亡的士兵超度亡魂,格萨尔王的将士们在此垒了一个玛尼堆。后来渐渐成了老百姓缅怀格萨尔王功绩的地方,没有任何框架支撑,也没有粘合剂的玛尼城历经千年巍然不动,实在是一大奇迹。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1)

在松格嘛呢石经城的石板上,都刻有不同的经文和各种不同的佛像,每一块经文都刻得工整有序,佛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光彩夺目,让人留念忘返。松格嘛呢石经城南北宽47米,东西长73米,城外墙高10米,城中心主体部份最高处为15米。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2)

在石经城的四周墙体上布满了一排排重重叠叠看似“窗口”的神龛,在正面偏西位置有道城门可以进出,走进城里,里面是一层层一圈圈的嘛呢墙,中间有狭窄的通道,弯来拐去好似进入了一座迷宫。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3)

有些地方像进了石窟一样,在石经城的中心有一个小塔顶,塔顶中间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小洞,从这小洞里(塔顶)你能听到河水的流动声、寺庙鼓声等等,其声音美丽而动听,传说松格嘛呢石经墙地面有多高,地面下就有多深。 

色须寺

色须寺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庙群之一,由100多个寺庙组成。该寺珍藏数以万计的佛像、佛经,其中被称为藏区第二大佛的弥勒佛雕像(高约19米),及两层楼高的铜制镀金舍利塔,古印度名寺佛杖等最为珍贵。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4)

色须寺院设显密宗两大学院,下属5个康林(分院),15个真札(班),有良好的习经制度,曾两次受到班禅大师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赞扬。色须寺是康区能授“格西”学位的两大格鲁派寺庙之一。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5)

色须寺占地70余亩,寺庙建筑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多为土木结构建筑,寺内壁画精美绝伦,在满殿幢幡和数百上千盏酥油灯的光芒长明下,尽显法门森严,在数百年历史长河中,色须寺收藏了数以万计的佛教稀世珍宝,其中国家级文物有密宗格鲁派创始人宗嘎巴大师牙舍利,是世间仅存的三颗中最大最珍贵的一颗。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6)

寺院老经堂还藏有佛学经典瑰宝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10余套以及罕见的梵文原版古经书;有铜制镀金和药物泥制成的度母松觉玛等25尊佛像,760尊金像、铜像和伏藏(cáng),两层楼高的铜制镀金舍利塔。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7)

非遗文化—真达锅庄

真达锅庄舞是流行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一种民间集体舞,因发源于甘孜州石渠县洛须区真达乡而得名,盛行于洛须区的奔达正科、洛须镇及县城所在地尼呷镇等金沙江河谷地带,其舞蹈动作以彪悍雄健、舒展奔放,活泼开朗为特色,兼容农区锅庄和牧区锅庄之所长,风格在甘孜州锅庄舞中独树一帜。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8)

真达锅庄舞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其产生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土蕃王国时期,真达锅庄舞,祭祀的对象主要是农神山神,最初的民间祭祀活动中,由戴面具的巫师领舞,并吟诵祷告经文,参舞民众围成圆圈,齐声合唱并载歌载舞。真达锅庄舞在民间祭祀活动过程中,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现成为当地群众广泛参与的庆祝丰收,及其他各类宗教法会,庆典活动,多在秋收庆典,宗教节庆与民间集会时表演。

地方特产—白菌

石渠白菌,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著名特产,又名“石渠白蘑菇”,学名汉语称“黄色白桩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白桩菇属。实体纯厚、橙黄色、醇香浓郁。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19)

甘孜州石渠县的盛夏,草原绿茵无边,繁花似锦,碧空雪峰,清泉溪流, 到处飘溢 着浓烈的奶气花香。倘若涉足于这富饶的大草原,你便会感到空气中还弥漫着芬芳的菌香味,你再极目四方,可发现草滩花丛中,山坡绿莽里一簇簇、一团团、一点点洁白如玉的圆圈、光带。临近,你才会看清它的真容——金黄发光,也就自然会领悟这一片片蘑菇群便是颇负盛名的“扎溪卡(石渠)白菌”。

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真达神鹿谷志玛拉宫)(20)

“石渠白菌”当地牧民赋予它一个高贵的名字——“色学”,即“金蘑菇”之意。有文记载,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曾多次笑纳使臣赠送的“石渠白蘑菇”,还收其作为贡品,奉送慈禧太后品尝,皇太后品味后和颜悦色,极为赞赏。故也有人称“石渠白菌”为“宫庭菌”、“皇室蘑菇”等。

后序

石渠是文成公主进藏不可替代的历史重镇,是藏汉文化交流、民族交融的“十字路口”,被定为“千年唐蕃古道”。这里石刻文化异彩纷呈,拥有世界最长的石经墙—巴格嘛呢石经墙、最远古的石经城—松格嘛呢石经城、穆日嘛呢石经墙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照阿娜姆石刻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系列唐蕃摩崖石刻佛像等各类级别文物18处,被赞“石刻艺术王国”,有“吉祥太阳部落”之称。

大美四川、大美甘孜、大美石渠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