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1)

杨六郞镇守三关是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问“三关”在哪,很多人的脑海里一定认为“三关”都是在边远之地、崇山峻岭之间。其实你别不信,杨六郞镇守的“三关”就在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上的海河南岸。

古代有多少个“三关”

中国古代叫“三关”的地方,起码有五处:①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在今山西。《后汉书•冯衍传》:“上党东带三关”即此。②阳平关、江关、白水关。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西北,江关在今四川奉节东,白水关在今四川广元西北。《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刘氏据三关之险”即此。③义阳三关。南北朝时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南平靖、黄岘、武阳三关的总称。在今豫鄂界上。三关与郡城势如首尾,为南北兵争要地。《南齐书•州郡志》:义阳“有三关之隘”。④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在今河北。淤口关在今霸县东,益津关在今霸县,瓦桥关在今雄县。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北取瀛、莫等州,以三关与契丹分界,即此。一说三关中有草桥关(今河北高阳东),而无淤口关。⑤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京师恃为外险,北边有事,必分列戍守于此。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2)

雄县瓦桥关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3)

霸州益津关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4)

淤口关旧址(今霸州市信安镇)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

位于河北的“三关”,大概是所有“三关”中最为有名的。因为这里与“杨家将”连在一起。闻名全国的河北民歌《小放牛》中,就有一句“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唱词。

杨延昭(958-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评书、戏曲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就把杨延昭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杨延昭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986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29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边关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其守卫的遂城(在今徐水县,时为宋辽界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从杨延昭年谱中可以看出,其20多年的戍边生涯,几乎都是在沧州北部的“三关”前线度过的,这是历史的真实,而不是评书、戏剧的艺术演绎。

从史料上来看,杨家将抗辽主要活动在山西和河北中西部地区,往北最远到过易水河一带,即今河北省易县、涞源、涿州、霸州和雄州(今河北雄县)地区。北宋与契丹辽国长期对峙的、史书和戏剧中经常提到的“三关”,瓦桥关(也称雄关)、益津关、淤口关(或草桥关),就在当时的沧州北部、海河南岸一带。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5)

杨六郞镇守三关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6)

这三关为什么没在长城

五代时期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为了登上皇帝的宝座,将“燕云十六州”作为答谢礼物割让给契丹。这十六州东起河北省的遵化,西界山西省的神池,北迄长城,南至天津一带,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200公里,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足足容得下3个台湾岛。中原政权不但失去了大片土地,而且使老祖宗世世代代修筑的长城失去了防御作用,中原北部大门洞开,留下了巨大的边防隐患。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7)

“儿皇帝”石敬瑭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8)

谁设立的这三关

五代时期唯一有作为的皇帝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六年(959年)四月春大举北伐,水陆并进抵达沧州,只用了40天的时间,收复了瀛洲、莫州和三关共17个县。之后在瓦桥关置雄县,在益津关置霸县。“雄”“霸”置县于边界,其用意十分明显。怎奈天不作美,正当北伐节节胜利之时,周世宗突然发病,不得已而班师,不久就去世了,致使功败垂成。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9)

周世宗柴荣

无险可守的防守妙招

北宋建立,国力不强,几次“北伐”“御驾亲征”,均以损兵折将告终,基本是寸土未得。所以“三关”这一带成了宋辽“国境线”。三关位于界河(今海河、大清河一线)南岸,从三关的名称“淤口”“益津”“瓦桥”(以及“草桥”)来看,都与河流湖淀有自然属性的关系。三关地处平原地带,无险可守,于是北宋仅采取守势,集结数十万重兵“把守三关”。杨延昭正是宋初镇守三关的名将。现在雄县、永清县、霸州市境内,尚存宋辽边关地道遗迹,当为宋辽边界附近的军事设施。宋名将杨延昭在此地镇守达16年之久,寸土未失。此处一马平川,在战场上无天险可据,杨延昭屡战屡胜,与当时所修地下战道不无关系。2006年5月25日,永清县的地下古战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国家的名义肯定了这一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的巨大历史价值。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10)

宋辽边关地道遗迹

杨家将七子大小排名(杨家将中的杨六郎镇守三关)(11)

责任编辑: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