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阿斗。想必各位小伙伴对魏文帝曹丕非常熟悉。在游戏中他是唯一不需要通过觉醒便可以把其他武将反面的武将。虽然其爆发力与防御能力均不是特别强。但是无论在国战模式中还是在斗地主模式中,曹丕的控制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在历史上,魏文帝同样不简单。与其称呼他为"魏文帝",我更喜欢叫他"野心少年",那个相传与曹操性格最为相似的儿子,虽然比其父少了那么一份豪气,但也多了一丝隐忍与心机。

三国杀魏国武将强度排行(三国杀)(1)

在解析曹丕这个人之前呢,我想先和大家分析一下,曹丕的字与名。原来"丕"字在古代大有来头。 "丕"字在《说文解字》中字意为"大"。词语专业就是大业;丕烈就是大功臣。丕扬就是大力宣扬的意思。例如唐柳宗元在《道州文宣王庙碑》道:"丕扬厥声,心告太史。"更凑巧的是,丕显是先秦时期对上帝及天子的尊称。

说完了曹丕的名,我们再来看看曹丕的字。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男子的字是用来补充其名的。曹丕字子桓,桓的意思是取大,与"丕"的意思一致,是名字的延伸。可见,曹操其实对这个儿子是寄予很大期望的。

这时候,可能会有小伙伴质疑了,既然曹操如此看好曹子桓,为什么在演义或者影视作品中子桓如此不受曹公待见呢?不错,在曹公在世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少年确实不受曹操待见。

三国杀魏国武将强度排行(三国杀)(2)

这个少年有点"衰"

说起来,曹总最开始冷淡曹丕确实是事出有因的。话说,建安二年,因曹总强行纳邹夫人为妾,激起了张绣与的叛乱之心,而在叛乱当中,曹丕在叛乱中却独自骑马逃跑,大公子曹昂保护曹总撤退,不幸被杀。于是这件事也就成为曹总的心结,此后一直不愿意亲近曹丕。为了查明此事,小编特意去查了一下时间,张绣叛乱是在公元197年,那时的子桓多大呢?子桓于公元187年出生。当时的曹二公子才10岁左右。假设这个结论成立,10岁的曹二公子面对如此混乱的场面,还能逃跑,这非但不是胆怯,甚至有些机智与果敢。但是大家都知道,曹总的脾气,你总不能让曹总亲口承认是自己贪图美色才造成大公子牺牲吧。于是,在曹二公子相对漫长的成长中,总是感到有些"缺爱"的。

三国杀魏国武将强度排行(三国杀)(3)

这个少年懂"隐忍"

"隐忍"是需要理由的。相信不少小伙伴们都有过这些疑问:曹植那么狂妄,那么纵酒,曹操还是那么喜欢他。而曹丕做什么事都小心谨慎,甚至有些唯唯诺诺,曹总就是不待见他。就像一句话所说,受伤之后,才知伪装。我相信子桓小时候不是没有骄纵过,但是因为上面所述原因,子桓也知道自己老爹不待见自己,也就慢慢地懂得了收敛隐忍。这样的词语用在少年的身上,多多少少是有些让人心酸的。但是这些经历确实也为曹二公子继位赢得了优势。曹操临死之前,在继承人方面说过这么一段话:"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年殁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卿等宜辅佐之。"我们可以看出,面对长子曹昂早逝曹操是有遗憾的,而对于二字子桓,我相信,曹操多少对这个儿子是抱有愧疚与肯定的。

三国杀魏国武将强度排行(三国杀)(4)

这个少年有些"狠"

由于青少年时期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长期的心理压力、情绪得不到释放和缓解,这不仅使二公子的身体受到伤害(英年早逝),而且在性格、心理方面可能都出现了缺陷和扭曲。其一曹操临终前,曾让侍奉在他身旁的女子自谋生路,不必守着曹家等死。但曹丕登基之后,直接将曹操的这些嫔妃据为己有;其二,篡位汉献帝。其三,二公子可能与曹冲的死有关。最后,曹植的七步诗就不用我复述了吧,大家清楚得很。唉,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三国杀魏国武将强度排行(三国杀)(5)

总的来说,子桓是复杂的,但确实是令人佩服的,还是那句话,我们总能总历史人物,演义形象中多多少少找到自己的影子。

年少隐忍锋藏不漏,一心只为日后图谋;可怜可恨可悲俱有,终究英年早逝东流。

关于这一话题,各位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呢?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关注小编,关注三国杀移动版!

,